01.09 年底該不該跳槽?1個職業決策工具,幫你“算出”跳槽成功率

01 一直跳槽一直爽,跳到後面完全找不到工作

發文前1天,又有一位朋友來諮詢我關於跳槽的事情:

“工作兩年半和三年到底有什麼區別?”

“你其實想問我跳槽的影響吧?”

“嗯,主要是感覺這份工作並不是完全適合自己,雖然也在努力準備跳槽的一些事情,但總體感覺還是有些信心不足,擔心換工作後一下子找不到合適的。”

還有的求職者簡歷已經很難看,幾乎是半年一跳,但是自己又覺得這份工作明確不合適,熬不下去,當下就想辭職,過完年再找。

如果我們總是拿不合適當跳槽的藉口,只會越跳越廢,跳到後面完全找不到工作。

就像性格不合,是世上最爛的分手藉口,戀愛經歷豐富,月月都要分手的人,你說誰還敢跟TA談戀愛呢?


02 年底跳槽,真的很難

每年年末,12月份,更是各大公司韜光養晦的時候,忙於做年終盤點和工作整理,招聘工作往往都會暫停。

很多職場人都會等年終獎,年前很少會看機會,所以HR發佈的崗位,自然少得可憐。

每年年底都很難找工作,2019年+年底,更是難上加難。

再說說內部職業轉化的核心原則:要追不要逃。

什麼意思?

就是要抓緊自己的職業發展上升趨勢,乘勝追擊,而不是逃避自己的職業困境和瓶頸,落荒而逃。

乘勝追擊,便能戰果累累;落荒而逃,只能節節敗退。

年底該不該跳槽?1個職業決策工具,幫你“算出”跳槽成功率

那怎麼判斷自己到底是在追還是在逃呢?

回答下面5個問題,來做個自我檢測:


1、我最想要的價值到底是什麼?

薪資?自我成長?健康?平衡生活?人際和諧?

把你最在乎的價值,分別排序。


2、新工作能不能帶來我最想要的價值?

曾經有個任職企業高管的來訪者,手裡的工作已經年薪百萬了,新Offer賺的錢更多,發展更好,但也會超級忙,照顧不了孩子,她很難抗拒這份高薪誘惑,面對選擇,異常糾結。

來訪者年近四十,財富積累已經足夠支持自己和家人生活了,這個階段更重要的難道還是賺錢嗎?

顯然不是,而是平衡生活迴歸家庭,照顧問題重重的孩子。


年底該不該跳槽?1個職業決策工具,幫你“算出”跳槽成功率

3、為此我失去的,是我能承受的嗎?

如果現在來訪者接受新Offer,賺的錢是更多了,但她將錯過孩子的成長。

更可怕的是,因為缺少愛,缺少陪伴,孩子很有可能發展為問題少年,這是再多的錢都無法挽救的。

因為賺錢,可能導致孩子問題多多,遺憾終生,這樣的結局,我能接受嗎?

因為賺錢,工作太忙,過勞導致疾病,危害健康,以後要拿錢換命,我能接受嗎?


4、新工作最不好的部分我看到了嗎?

沒有談戀愛之前,我們覺得對方就是完美男神、女神,談戀愛以後,就會覺得自己怎麼當時看錯了人。

新工作也是一樣的,我們容易把期望的東西,想得過於美好,真的拿到手後,又追悔莫及。

所以新工作,我真的調研清楚了嗎?最糟糕最噁心的地方,我真的能接受嗎?


5、現在的工作是否真的沒有價值?

要離婚的夫妻,總是覺得對方一無是處。

面對想要離開的公司,我們也同樣覺得,樣樣都不順眼,樣樣都不合適,想要尋找更適合自己的工作。

第一次不合適,可能是不合適,次次都不合適,可能的真相是:

你不是不合適,而是不適應;不是崗位沒價值,而是你勝任不了,創造不了價值。

如果你想說,子非魚焉知魚之痛?


再來做幾個問題,自測到底是不合適,還是真的不適應:

1、我是否勝任這份工作,是否完全得心應手?這份工作我是否再也學不到任何新東西?

2、優秀的同事是怎麼發展的?我真的瞭解公司的發展通道嗎?

3、職級更高的同事和領導,他們是如何發展的,跟他們的工作內容對比,我還有哪些差距

4、當我離開時,這裡的經歷和人脈會是我的資源嗎?


03 明尼蘇達工作適應論:職業收益更大時,才是跳槽好時機

人人都有一顆向好之心,跳槽的本質是想追求更好的職業收益。

年底該不該跳槽?1個職業決策工具,幫你“算出”跳槽成功率


每個人的職業收益可以用一個公式來概括:

職業收益 = 職業發展 + 薪酬福利 + 情感體驗

跳槽最好時機,是新Offer的職業收益,遠遠大於現在工作的職業收益。

那決定職業收益的三個要素,職業發展,薪酬福利,情感體驗,可以怎樣來衡量和評估呢?


第一、職業發展

怎樣的職業,才是一個好的職業發展?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那怎樣的工作,才是適合自己的工作呢?

明尼蘇達大學教授提出過一個工作適應論,他從一個很清晰的角度解釋清楚,怎樣才叫適合自己的工作。

年底該不該跳槽?1個職業決策工具,幫你“算出”跳槽成功率


這個理論把職業分成了4個要素:

A、個人能力:能力、學歷、資源

B、個人需求:經濟、成長、成就感

C、職業要求:結果、績效、指標

D、職業回饋:錢、榮譽


從個人來說,當我們的個人能力能滿足企業要求,同時我們的個人需求又很好地被企業回饋時,我們就找到了一份完美適合的工作,適合的工作是既成功又幸福的。


工作中的成功度和幸福度,怎麼來衡量呢?

1)成功度:企業常常用績效指標來衡量員工是否達標,今年績效評分滿分是100分,你拿了幾分呢?

2)幸福度:幸福其實是一種心態,一種滿足,通常可以用滿意度來評估,可以從薪酬回報,個人成長,成就感,工作環境,等方面打個小分,最後算個總分,滿分是100分的話,你覺得可以打幾分呢?

如果新Offer的職業發展遠遠大於現在工作的職業發展,那麼可以考慮跳槽。

為什麼說要遠遠大於,因為新工作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收益不可預期。

往往要藉助超級利好的行業趨勢和強大的公司背景,來增加自己手中的砝碼,降低不確定性,才能確保自己真的會有個更好的職業發展。


第二、薪酬福利

拿多少薪水,值多少錢,薪酬其實是我們身價的體現,也是我們能創造價值的變現。

為什麼跳槽往往能帶來30%-50%的漲薪呢?

你的知識與技能,放到新行業,新公司,能創造比原來更大的價值,這才是跳槽能夠漲薪的根本原因。

所以身價到底上漲沒有,要看時薪而不是月薪。

單位小時內創造更大價值,拿更多錢,理所當然。

單位小時內創造價值一樣,甚至更低,靠增加加班時間,幹更多活來實現價值增量,那麼還是你虧,老闆等於變相少付了錢,讓你多幹了活。

年底該不該跳槽?1個職業決策工具,幫你“算出”跳槽成功率

有些人頻繁跳槽來漲薪,但能力並沒有上漲,1次2次可以,你會發現第3次就不行了,就是因為沒有更新過的能力,在單位時間內無法創造更大的價值。

所以,自己的能力確實能夠創造更大的價值,值得更高的薪酬福利,那麼可以考慮跳槽。


第三、情感體驗:

最後一種跳槽理由是我不開心,想要更開心。

這些不開心,除了本職工作工作無法勝任外,還有很大一部分關係,因為領導關係,同事關係。

年底該不該跳槽?1個職業決策工具,幫你“算出”跳槽成功率


人際關係是我們個人對待世界,對待周遭人態度的結果反饋。

比如有些人會帶著敵意跟領導相處,那麼就會覺得領導處處刁難自己,如果當他放下對領導的敵意時,他會覺得人家領導也挺正常的,並沒有刻意區別對待自己。

人際關係處理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職場發展好不好,也決定了我們的生活質量好不好。

他們在工作中沒有建立好人際關係,選擇通過逃避來面對,往往逃得了一時,逃不了一世,這一問題再下一份工作,還是會暴露,所以最好還是在當下修煉解決,比如和領導的關係,同事的關係,客戶的關係等等。


04 一個職業決策工具:幫你“算出”跳槽成功概率

我分享給你一個職業決策工具,把看似毫無頭緒的職業決策問題,化為可量化,能比大小的小學數學題。

年底該不該跳槽?1個職業決策工具,幫你“算出”跳槽成功率

第一步,打開一張Excel表格

第二步,橫向列出3-5個自己最在意的職業要素,比如自我成長,工作與生活平衡,人際和諧等,並給每個要素打上權重佔比,保證這些要素加起來的總權重是100%。

第三步,縱向列出3個歷史的重大決策,可以是工作選擇,城市搬遷,對象選擇等,並加上現在工作和新工作這兩個決策。

第四步,給這5個決策,分別在不同的職業要素下,打上相應的得分,滿分為100分。

第五步,計算每個決策的總得分。方法是先計算單個決策在對應價值觀下的權重得分(打分*權重佔比),然後各權重得分累加。

比如決策1在自我成長方面得分是70分,自我成長權重是30%,那麼決策1在自我成長方面的得分是21分(70*30%),依次計算決策1在人際和諧,美感等方面的得分,最後統計出決策1的總得分為38分。

第六步,對比現在工作和新Offer的分數大小,哪個分數高哪個分數低。分數高則表明是更優的決策。也可以回溯歷史低分與高分的決策,當時自己的身心感受如何。

年底該不該跳槽?1個職業決策工具,幫你“算出”跳槽成功率

上圖就是我真實經歷過的一個諮詢案例,這位來訪者當時面臨職業決策,手裡拿了一個新Offer,大公司,發展前景很好,而現在的工作有點閒,覺得自己成長有點慢,但是又非常糾結該不該去,擔心新公司加班太多。

經過職業要素篩選和排序,以及相應的打分後,發現新Offer的總得分遠遠低於現在的工作。

雖然新Offer在自我成長方面得分很高,但在工作和生活平衡、美感、健康等方面得分太低。所以一旦來訪者接受新Offer,就會遠遠拉低TA的生活質量,將原來還算中等滿意的生活,變成雞飛狗跳的不及格生活。

職場中,選擇遠遠大於努力,經驗積累遠遠大於履歷豐富,每一次跳槽都意味著需要適應新的環境,經驗在一定程度上會斷檔,人際關係、工作流程、工作標準,很多事情得從頭再來。

年底該不該跳槽?1個職業決策工具,幫你“算出”跳槽成功率

我們不逃避跳槽,但永遠不要用跳槽去解決你本身的問題,試圖用跳槽去解決,只會越跳越差,越跳越沒信心,越跳越沒人要。

希望你不要因為跳槽,跳掉了自己寶貴的職業生涯,跳掉了自己的青春年華,甚至跳掉了對於工作的美好願景,跳掉了對於自己的所有信心。

希望每個人都能乘興而來,興盡而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