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漁家傲.秋思(范仲淹)


閒讀宋詞||漁家傲.秋思(范仲淹)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閒讀宋詞||漁家傲.秋思(范仲淹)


范仲淹即使不是宋代最牛叉的人,至少是最牛叉的之一。牛就牛在,他不但文可治國,還武可安邦。


整個有宋一代,經濟發達,文化發達,就是軍事不行。特別是北宋,和誰打都輸,老挨欺負。印象中抵禦外辱主要靠楊家一幫老孃們,男人們都是軟蛋。所以縱然宋代再富有,GDP再高,它也不是個強盛的時代。

閒讀宋詞||漁家傲.秋思(范仲淹)


相比而言,大唐王朝之強盛,重要的是強在軍事,誰不服揍誰。所以唐詩裡有意境高遠、格調雄壯的邊塞詩,像雄渾的軍號,一聲聲吹的歷史熱血沸騰。高適、岑參、王昌齡,那些邊塞詩人們,都是戰場上摸爬滾打過的,所以他們才有磅礴的浪漫氣質,才充滿一往無前的英雄主義精神,那是盛唐的最強音。

閒讀宋詞||漁家傲.秋思(范仲淹)


而宋詞呢,大多是風花雪月,卿卿我我,一派纏綿悱惻。像蘇軾“左牽黃,右擎蒼,老夫聊發少年狂”,攆個兔子模擬打仗,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喝多了做夢打仗,也就算“豪放派”了。


但北宋還真有能打仗、會打仗的男人,就是范仲淹。老範同志先後兩次帶兵戍邊西北,打得兇悍的西夏元昊稱臣納供。一向自甘卑賤,動不動向人家稱臣稱兒,向人家納降納供的北宋,在范仲淹時代,也曾牛過一把。


不止如此,范仲淹還審時度勢,創造性地提出“積極防禦”的戰略思想,不但守西北一時安寧,而且至今仍被奉行。他還帶出了一支過硬的部隊,選拔培養了狄青、種世衡等名將。這支西北軍直到北宋末年還是最有戰鬥力的部隊。《水滸》中的王進、史進要去投奔“老種經略相公”,魯智深也曾是“老種經略相公”所屬部隊的“營級幹部”,這“老種經略相公”,便是范仲淹培養的將領種世衡的後代了。

閒讀宋詞||漁家傲.秋思(范仲淹)


在邊關打過仗的范仲淹,用一首《漁家傲》,為纏綿的宋詞留下一抹慷慨沉鬱氣息。整個詞意,讀來如剝筍一般,層層深入。


開首一句,一個“異”字,道盡邊關蒼涼,蒼涼的連大雁都“無留意”。大雁可以拍拍翅膀走了,但我不能走啊!我的將士們不能走啊!我們得保衛祖國的大好河山,保衛人民的幸福生活!佇立良久,忽然“四面邊聲連角起”,從視覺轉到聽覺,蒼涼之感也更進一層。讀至此,心情不由隨著邊聲四起而顫動起來。至“千嶂裡”兩句,又從聽覺轉到視覺,荒僻的塞上風雲彷彿就在眼前。閉上眼想一下:人煙稀少的邊塞,大雁飛過光禿的山巒,層層疊疊望不到邊,天空飄過幾縷青煙,悲壯的號角在四野迴盪,太陽慘白的餘暉之下,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早把城門緊閉。此情此景,怎一句嘆息了得。

閒讀宋詞||漁家傲.秋思(范仲淹)


守著蒼涼寂寞的邊關,能幹什麼呢,回去喝酒吧!喝著喝著,這濁酒杯裡,怎麼老有萬里之外家的影子呢?唉,“燕然未勒”,何日是歸期啊!誰他媽的又喝多了?把支羌笛吹得幽幽噎噎,哭喪一樣!出門來看,哪兒有個人影,只有夜深風寒,滿地白霜。今夜又要無眠了!寒夜裡徘徊復徘徊,不知何時,白髮將軍的臉上,流下兩行冰涼的眼淚……


說起邊塞詩詞,還是喜歡大唐的,尤愛岑參那首《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君不見,

走馬川行雪海邊,

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鬥,

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

金山西見煙塵飛,

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

半夜軍行戈相撥,

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

五花連錢旋作冰,

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

料知短兵不敢接,

車師西門佇獻捷。


某日讀岑詩,念起曾經效力的那支鎮守黃海最前沿的海軍,依其韻,胡謅一首《鎮海尖兵行》,聊以效顰。


君不見,

鎮海尖兵靖海邊,

騎鯨踏浪直入天。

黃海冬月夜風吼,

怒濤撼動赤山抖,

明神瑟瑟不敢走。

忽報賊船又趨臨,

汽笛一聲壯煙塵,

戰艦疾馳向東巡。

地爐煮海連天湧,

浪尖正平桅杆頂,

鷗鳥絕飛蛟龍恐。

山倒海翻一何懼,

波峰波谷信平步,

旌旆獵獵收貔虎。

浪打征衣旋作冰,

粼粼銀甲汗氣蒸,

汪洋千里不留行。

倭賊聞之裂膽魂,

船頭調轉急急奔,

從此四海八公音。

錨蝕甲鏽寫崢嶸,

長鯨吞吐猶夢中,

憑誰問,

何時再有劈浪斬波弄狂風!


閒讀宋詞||漁家傲.秋思(范仲淹)


唉,從此後,也只能“夢迴吹角連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