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電子教案


《漁家傲》電子教案


天接/雲濤//曉霧,星河/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暮,學詩/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

/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的詞被稱為“易安體”。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這首詞是李清照詞中少見的浪漫主義名篇,是一首記夢之作,選自《李清照集箋註》。漁家傲,詞牌名。

二、寫作背景

此詞作於李清照南渡之後。根據《金石錄後序》記載,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間,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歷盡風濤之險。此詞中寫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詞人自己,都與這段真實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關

三、整體感知。

《漁家做》大約是李清照南渡之後的作品。國破家亡夫死的經歷使她的詞風趨於含蓄深沉。一般,李清照南渡後的詞作大多沉痛愁苦,而這一首卻充滿了浪漫幻想的氣息。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詞的一開頭便寫夢中所見的景象,天上雲海茫茫,那一團團的白雲相接。就像奔湧的波濤,又和拂曉的晨霧連在一起,那天河好像也在流轉,河中似乎漂浮著許多船,風帆舞動,隨雲濤起伏。作者用豐富的想象創造了這樣一個似夢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話,殷勤問我歸何處。”作者在夢中穿過雲濤、曉霧、星河來到天帝居住的宮殿,用一個“歸”字、好像她原來是從天上宮闕來到人間・經歷了千辛萬苦後又回到天地身邊,這大概是他經歷了人生道路的流轉奔波之苦後,希望得到一個美好歸宿的潛意識促成的吧,她不僅回到了帝所,還聽到天地對她講話,關心她想要回到哪裡去。經受了人間的冷漠之後,聽到天帝殷勤地垂問,多少心願,終於得到了訴說的機會,於是自然引出下闋。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上句是說作者回告天帝:我所走的路很漫長,天色卻已黃昏,前程遙遠,難以到達。一個“嗟”字,生動地傳達出作者對日暮途遠的嘆息。下句是說我學習作詩。空自寫出驚人的詩句,又有什麼用呢?這一句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感慨自己空有才華,但畢竟是個弱女子,能有什麼作為呢?二是正值戰亂年代,國難當頭,詩詞文章又有何用,這一句有怨嗟,有感慨。現實如此,只有把希望寄託於虛幻的想象。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看,大風颳起來了,那搏擊長空的大鵬正乘著風振翅高飛,作者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鵬一樣高飛遠走。她大聲疾呼:大風啊,不住地吹吧,把我的小船吹到海外仙山去吧!他為什麼要去海外仙山?這並非消極的遊仙思想。從前面兩句可以看到,他儘管有才華有理想,但在現實生活中卻處於日暮途遠、孤苦無依的困境中,他想去那沒有戰亂、沒有離散、沒有悲傷的仙境。這正反映了他對現實的厭棄和對美好境界的追求。但仙山畢竟是不存在的,她只能在自己創造的理想境界中求得暫時的安慰。

李清照後半生遭遇國破家亡的變故,隻身飄泊江南,過著孤寂困窘的生活,但她又是一個有才華有理想的詩人,不甘忍受這樣的現實,卻又無能為力,只好藉助想象去營造一個理想的世界。這首詞正是通過記夢,展示一個神奇的境界,抒發內心的苦悶,也表現自己不畏苦難所磨滅的追求與嚮往。

這首詞在寫作上突出的特點就是想象豐富,意境壯闊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所描繪的夢幻境界豐富多姿,使人神往。李清照本是宋詞中婉約風格的代表作家,這首詞卻帶有氣魄雄壯的豪放詞風。在的她作品中別具一格。

四、內容(註釋、譯文、賞析)。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註釋:雲濤:如波濤翻滾的雲。一說指海濤 欲:將要快要 轉:流轉

星河:銀河

譯文:海天相接,翻湧著如雲波濤,瀰漫著茫茫晨霧,天上群星閃爍銀河流轉,海里千船搖盪揚帆飛舞。

1. 這兩句寫夢中所見的遼闊壯美的景象。

2. 畫面:天上雲海茫茫,那一團團的白雲相接。就像奔湧的波濤,又和拂曉的晨霧連在一起,遠遠望去,那天河好像也在流轉,河中似乎漂浮著許多船,風帆舞動,隨雲濤起伏。

3.“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賞析

借景抒情,這兩句寫天、雲濤、曉霧、星河、千帆,景象極為壯麗;“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湧的雲濤、瀰漫的大霧自然地組合在一起,展現出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的圖畫,描繪出一種瑰奇雄偉的境界。“轉”“舞”二字逼真地寫出詞人在風浪顛簸的感受,並把這種感受傳遞給讀者。表現出作者內心一種剛健昂揚的氣概。

4.境界:似夢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註釋: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殷勤:情意懇切

譯文: 我的夢魂帆彷彿飄進天帝住所,聽見他親切的話語,問我究竟想去何處?

1. “夢魂”是本詞的詞眼,點明是記夢之作。

2. “歸”字賞析。

一個“歸”字、表現詞人認為好像她原來是從天上宮闕來到人間・經歷了千辛萬苦後又回到天地身邊,顯示這大概是他經歷了人生道路的流轉奔波之苦後,希望得到一個美好歸宿的潛意識。

3.“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一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在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擬人。由寫夢引出(過渡到)下闋詞人抒情。

4.哪一句是該句的回答?該句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表達了詞人晚年在現實生活面前懷才不遇、孤獨無依,奮力掙扎的苦悶和對現實的強烈不滿

5.“殷勤”可看出天帝慈祥溫和,關心民生疾苦。(與現實皇帝進行對比)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註釋:

報:回答 嗟:嘆息慨嘆 謾:同“漫”,空、徒然

譯文:我說前方有那漫漫的長路,可嘆已黃昏日,我空有驚人詩句。

1.煉字

"嗟”嘆息慨嘆的意思,生動地寫出了詞人仿徨憂慮的神態,傳達出作者對日暮途遠的嘆息。

"謾”同“漫”,空、徒然的意思。流露出詞人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及憤慨:這一句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感慨自己空有才華,但畢竟是個弱女子,能有什麼作為呢?二是正值戰亂年代,國難當頭,詩詞文章又有何用,這一句有怨嗟,有感慨。

2.“我報路長嗟日暮”語典,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主旨句)

註釋:

舉:高飛 《莊子・道遙遊》“鵬之徒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蓬舟:如飛蓬般輕快的船 三山:神話中的蓬菜、方丈、瀛洲三座海仙山

譯文:我要像大鵬鳥那樣高飛,風啊,你不要停住,把我這小船吹到那仙人之府。

賞析:用典。化用《莊子·道遙遊》中的話,詞人想像大鵬一樣乘風去到那沒有戰亂、沒有離散、沒有悲傷的仙境,反映了她對現實的厭棄以及對美好境界的追求。

五、思想感情:通過記夢,展現出一個神奇的境界,抒發內心苦悶,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對美好境界的追求。

六、寫作手法:想象豐富、意境壯闊、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七、練習題:

1.《漁家傲》這首詞開頭展現夜空綺麗景象的句子是 , 。

2.詞中最能體現女詞人豪放風格的句子是 , , 。

3.李清照《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中的語句 , ”以豐富的想象創造出似夢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4.《漁家做》(天接雲濤連曉霧)中表明詞人空有オ華而遭逢不幸,國難當頭而文章無用的句子是 , 。

5.李清照《漁家做》(天接雲濤連曉霧) 一句,寫的是雲濤翻滾、晨霧迷濛的壯美景象, 一句,表明詞人要像大鵬那樣乘著風振翅高飛。

6.《漁家傲》屬 (體裁),作者是 代的

7.下列對詩文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這首詞氣勢磅礴而豪邁,想象豐富而奇特,一反李清照婉約詞風。

B.“路長嗟日暮”表現了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經歷和上下求索的情懷。

C.“學詩謾有驚人句”流露詞人對自己創作的不滿和對詩歌藝術的孜孜追求。

D.這首詞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巧妙用典,隱含對現實的失望,對理想的嚮往。

8.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詞人坐在船上在風浪顛簸中趕路,仰望著天亮前去霧瀰漫、繁星搖動的天空,迷糊之中夢見自己未到天帝的住地,聽到天帝情意切的問候。

B.作者自認為是有驚人句的成功女詞人,但她並未就此滿足,她還有新的更大的人生追求,那就是傳說中三座仙山上的幸福生活。

C.儘管人生之路留下痛苦的嘆息,但詞人並未放棄對幸福的追求,她還要像大鵬那樣展翅高飛,她要風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這首詞藉助奇妙的景象,通過與天帝的一問一答,抒發了詞人對滄桑流離人生的感嘆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9.李清照是 的代表作家,但這首詞的風格卻十分_

10.這首詞,《花菴詞選》題作“記夢”,詞人著力描寫夢境的作用是什麼?(4分)

11.“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中“嗟”“謾”二字值得品味,請根據這兩個字的意蘊,說說這兩句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12.“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一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在結構上有什麼作用?(2分)

13. 近代學者梁啟超評價這首詞曰“此絕似蘇辛派,不類《漱玉集》中語。”請作具體闡述。(4分)


14.《赤壁》《漁家傲》這兩首詞分別表現了作者對自身才華、命運的怎樣認識?


《漁家傲》電子教案


參考答案:

1.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幹帆舞

2.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3.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幹帆舞

4.我報路長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5.天接雲濤連曉霧 九萬里風鵬正舉

6.詞 南宋 李清照

7.c

8.b

9.婉約 豪放

10.詞人借夢境把天上和人間作了一個鮮明的對照,充分表現了她對現實的不滿及人生際遇坎坷的感懷、詞人還借虛幻夢境表達對自由的渴望,對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願望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實現,因此只有把它寄託於夢中仙境,在這夢境中尋求出路。

11.“嗟”字生動地寫出了詞人仿徨優慮的神態,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遠,茫然不知所措的嘆惋。“謾”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悵:一是空有詩情詩オ,因知音(丈夫)早逝,而無人能會意:二是慨嘆自己身逢亂世,有著對現實無能為力的苦悶和懷才不遇的憤懣。(“嗟”“謾”二字的神態各1分,傷時、懷己兩方面的感情各1分)

12.擬人。(1分)由寫夢引出(過渡到)下闋詞人抒情。(1分)

13.此詞充滿了蘇辛詞豪放之氣。(2分)此詞氣度恢宏,格調雄奇一掃《漱玉集》婉約風格。

14.杜牧的《赤壁》借對三國史事的遐想,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曲折的表達了自己空有抱負卻生不逢時,無從施展的無奈。李清照的《漁家傲》借夢境中與天帝的對話,表達了自己空有一身文學才華卻屢遭喪亂,甚至連個人的安危幸福都無法保障的不滿。

《漁家傲》電子教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