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華雄囂張叫陣,張飛為何不主動請戰?

小喵音雪兒~吶


無論是小說還是歷史,不同陣營的人如果能奔著同一個目標聚集在一起,都是難能可貴的,但無論眾勢力結盟時候是怎樣約定他們的排位的或者說大家打的旗幟就是平級,其實聯盟中的高低貴賤之分還是比較明顯的。在《三國演義》中,別看曹操是主角之一,可在諸侯中,他的排位本就不高,自然也輪不到他出風頭,況且也沒有必要。曹操都輪不到出場,張飛就更別提了。

十八路諸侯擁立袁紹為盟主,實際上身份最尊貴的是袁術,袁術也總鄙視血統不正的袁術,再加上袁術方是負責十八路諸侯糧草的,其影響力不言而喻。除此之外,當時一同結盟並且地盤相對而言最大,物產最豐富的就是冀州牧韓馥了,所以非嚴格意義來講,袁術和韓馥是地位僅此於袁紹的人,這也是為什麼當華雄來襲時,這二位會率先派將出戰。

無論是小說還是歷史,結盟的諸侯都是打著混臉熟的態度來伐董的,只有孫堅和曹操兩路人馬是真的想要攘除國賊(至少當時是),江東猛虎孫堅更是率先率兵硬剛董卓前部。在小說中孫堅被華雄擊敗,基友祖茂為掩護孫堅也不幸被殺。

當華雄來到汜水關時,眾諸侯至少覺得孫堅太弱,壓根沒把華雄放在眼裡。事實證明華雄的實力被大大的低估,袁術派出的俞涉和韓馥家的上將潘鳳皆被速戰,讓二人的面子碎了一地。為了緩解場面的尷尬,袁紹直接把華雄定義成需要顏良、文丑這種級別的武將才能制服的人。

但是曹操手下並不是沒有能打的人,至少夏侯惇殺了華雄是沒有問題的,但曹操這次城府很深,也很懂得看周圍氣氛行事,此事他在諸侯中並沒有多少話語權,他也不準備拿刺殺董卓的壯舉來標榜自己。而大哥不發話,做小弟的自己不會貿然出戰,因此曹操手下的弟兄們儼然一副看好戲的姿態。

這時候說都沒想到的是,一個不知名的馬弓手關羽請戰。眾人見到關羽自然是嗤之以鼻,曹操此時倒是很會圓場,說此人相貌不凡,或許能給我們帶來驚喜,於是關羽酒都沒喝就出城迎戰,僅一回合,就砍了華雄。

那麼,華雄怎麼就如此輕易就被殺了。

首先要清楚,二人的水平差異可並非一回合這麼簡單,華雄此戰是絕對意義的輕敵。早在華雄出戰時,董卓就曾告誡他不可恃勇而驕,但在殺退孫堅後華雄依然膨脹,隻身單挑眾諸侯,並且在雙殺之後更加確定了諸侯們的實力。所以他見關羽出戰也不會把他放在眼裡,但他沒想到的是,就這麼一猶豫,他的小命就沒了。

有人會問,關羽可是提著青龍刀啊,這種重兵器難道不會引起華雄的重視?我們知道,無雙上將潘鳳使用的是開山大斧,武器重量級別不低於青龍刀,而潘鳳被華雄速斬,也會讓華雄覺得關羽其實和潘鳳是同一水平,所以才會麻痺大意。

因此,關二爺真是要好好謝謝已死的無雙上將啊~

那麼,為什麼張飛不上,其實不是他不敢,而是他覺得自己的身份不太好出頭,但他沒想到二哥真的有魄力先上了,所以後來在虎牢關他就效仿關羽私自出戰去救被呂布追殺的公孫瓚,並與呂布大戰起來,結果,還是被虐了…



邏輯文史游



首先!面對華雄的囂張叫陣,張飛不主動請戰的主要原因,肯定不是因為害怕打不過華雄。

張飛是什麼性格?別說他的武力值高於華雄,即便他明知自己的武藝不如華雄,同樣不可能認慫。至少在氣勢上,張飛是不輸任何人的……

何況華雄那點三腳貓的功夫,還達不到讓張飛畏懼的地步。

試想?在虎牢關前,呂布斬方悅,斬穆順,敗武安國,敗公孫瓚,那是何等的氣勢?他比華雄可威風多了。在這種情況下,張飛尚且敢出戰單挑呂布,所以區區華雄又何足掛齒呢?

可是在華雄囂張叫陣的時候,張飛確實沒有出戰,這是事實。那麼?張飛不出戰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或許我們可以來看一下,在華雄溺戰的時候,十八路諸侯都有哪些人出戰了?一個驍將俞涉,一個上將潘鳳;這兩員戰將,雖然算不上什麼名將,可人家好歹也是將軍級別吧!反觀關羽、張飛兩人,一個馬弓手,一個步弓手,身份地位低微,資歷什麼的都談不上。在這個時候請戰,不光會遭到袁紹的拒絕,而且還會被十八路諸侯當作笑耳,討不了什麼好。

所以!在華雄初溺戰的時候,不光張飛沒有主動請戰,甚至平生性格孤傲的關羽,也沒敢主動請戰。

當華雄斬殺俞涉、潘鳳之後,十八路諸侯無不震驚,全都畏畏縮縮不敢抵敵,袁紹更是感嘆顏良、文丑二將。可見他們確實拿華雄一點辦法都沒有了。

正當十八路諸侯近乎陷入絕境的時候,關羽主動站了出來,準備當一把救星……

可惜!人家根本就不領情……即便這些諸侯王公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依然是看不起關羽這一個小小馬弓手的。袁術更是破口大罵,呼喝左右將關羽亂棒打出。

可見兩漢時期的封建腐朽的尊卑制度,可謂為根深蒂固。

在十八路諸侯的眼裡,即便他們束手無策,依然看不起劉關張兄弟三人。寧願做縮頭烏龜,也不願啟用眼前的這個救星,因為派一個身份低微的馬弓手出戰,會被董卓恥笑。後來還是曹操的好說歹說之下,說關羽的儀表非俗,敵人看不出他只是馬弓手,才說服了眾人使關羽出戰。

所以!張飛前期不出戰,正是因為這個“尊卑”問題。

等到十八路諸侯束手無策的時候,關羽第一個就站出來了。既然關羽站出來了,張飛沒必要跟他二哥爭這個出戰機會。況且當張飛見到袁術等人對關羽的態度之後,更加不可能站出來了啊!


愛尚文史


《三國演義》中有三大痴,一為“情痴”,是呂布;二為“虎痴”,是許禇;三為“武痴”,是張飛,故張飛最為好鬥,即便自己平時不玩兩招,也會令手下兵卒在賬前摔跤相戲,以供自己觀賞。

既然三爺如此好武喜鬥,那麼為什麼不主動請戰華雄?其實這個問題,我們也可以反過來問一下,三爺又為什麼非要主動請戰華雄呢?給個理由!

屢次鄙視辱罵呂布並且捨身相鬥,理由是三爺看不慣呂布的小人嘴臉,看不慣他橫行無敵,再加上勇猛無畏和武痴本性,我老張就盯著你了,打了一次不過癮,後來還幾次三番挑釁呂布。呂布好歹也是要面子的,不得不又陪三爺打了一次上百回合的,三爺終於過癮了。最後圍剿呂布時,呂布都不想和他打了,先派的高順上場,再親自動手,“正鬥間,陣外喊聲復起,曹操親統大軍衝殺前來。呂布料難抵敵,引軍東走。”

大戰馬超,白天沒打過癮,夜間點火加賽,這是《三國演義》中最長最精彩的加時賽了。理由是三爺愛才呀,多少年過去了,後呂布時代的棋逢對手的“運動員”太難找了,好不容易馬超送上門來,豈不痛痛快快地切磋切磋,管他什麼“招降第一,比賽第二”,先解決了技癢的問題再說。

三爺也有不想打的理由。

對許禇,早前已經交過手了,三爺對他的興趣變淡了,早就不喜歡他了,所以劫糧時,才不管對手是不是酒後違規操作,上前一矛直接扎得許禇再沒上過戰場。

對張遼,二爺早有吩咐,此人本領不在你我之下。三爺一是聽二爺的,畢竟他倆是一個武術隊出來的;二還是愛才呀,所以三爺遇上張遼時都不會下死手。

對華雄,三爺有主動請戰的理由,一個武痴,遇上好對手,只要不是事先有誰打過招呼,他永遠是比賽第一。可他更有不戰的理由:一、三爺喜歡華雄這小子呀,大家想想劉關張何等的英雄,徵黃巾時就已經立下不少戰功,可在十八路諸侯中,卻只能敬陪末席,根本不被那群豬隊友放在眼裡,尤其是武林副盟主袁術。人家華雄這可是在替三爺出口惡氣呀,巴不得他“待俺趕上前去,殺他個乾乾淨淨”。二、華雄是囂張叫陣了,可人家沒衝劉關張呀,主要是衝袁家兄弟和其他諸侯,輪也輪不到“第十九路諸侯“劉玄德及其馬弓手甲、步弓手乙。三爺也是有語言天賦之人,反正沒罵到他們頭上,聽聽別人的叫囂也是方便學習交流嘛,可能內心還正在悄悄點評華雄的語言和聲音,以鑑定他的”作詞“能力和好聲音級別。三、不到三爺請戰的時候。三爺有種喜歡看笑話的心態,比如調侃珍視諸葛亮的劉備:”大哥何不派你的水去?“當時十八路諸侯的笑話還沒看夠呢,等他們的洋相出盡,無笑話可看的時候,三爺就會不耐煩了:”算了吧,還是俺燕人張翼德去把此人一矛捅死,大家好散場。“可惜的是二爺先忍不住,因為二爺更顧全大局一點,更想早日在諸侯中為劉關張立威,結果二爺一出馬迅速徹底地淘汰了華雄,害得三爺沒機會去切磋一下。

所以,不是三爺不想主動請戰,實在是因為華雄挨不過二爺的刀。後來戰呂布,三爺就不敢再讓二爺先上了,自己先過過癮,再招呼二哥來玩玩,大哥也來湊個熱鬧,有好事大家一起分享,這哪是上陣殺敵呀,純粹是把強將當作自家的陪練——三爺就是這麼可愛!


擁有自己ccc



華雄,是董卓手下僅次於溫侯呂布的一員猛將,汜水關前,他耀武揚威,藐視十八路諸侯,先後斬殺鮑忠、祖茂、俞涉、潘鳳多員戰將,嚇得十八路諸侯束手無策。嫉惡如仇的張飛為何沒有出戰,教訓不可一世的華雄一頓?依據演義,分析如下三個原因。


其一,張飛只是一個小兵,沒有資格出戰。

汜水關前,張飛是步弓手,只是一個小兵,是沒資格主動請戰的,而華雄是董卓手下大將,汜水關主將。張飛和華雄地位相差太大了,沒有資格對戰。張飛知曉這個道理,明白身為小兵的自己,沒有資格挑戰敵方大將華雄。如果自己擅自出戰,那些高高在上的諸侯們,會為難自己,張飛輕則挨軍棍,重則有殺身之禍。如關羽主動請戰,被袁紹和袁術兄弟蔑視,尤其是袁術,認為派出一個弓手出戰華雄,被人恥笑,難道眾諸侯沒有武將嗎?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紹問:“現居何職?”瓚曰:“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帳上袁術大喝曰:“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


其二,張飛不想給大哥劉備惹麻煩,不便出戰。

想當年,劉備、關羽、張飛三個有志青年桃園結拜,“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三人中,張飛歲數最小,他是老么,經常受到大哥劉備、二哥關羽的照顧。而張飛早期非常不懂事,行事莽撞,曾差點殺了朝廷命官董卓,還怒打督郵,致使劉備失去了定州中山府安喜縣尉的官職。當時張飛喝了點酒,經過驛館門前,將“害民賊”督郵扯出驛館,綁在馬樁上,不由分說,拿起柳條,一頓鞭打,還打斷了十幾條。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飛大喝:“害民賊!認得我麼?”督郵未及開言,早被張飛揪住頭髮,扯出館驛,直到縣前馬樁上縛住,攀下柳條,去督郵兩腿上著力鞭打,一連打折柳條十數枝。


張飛是當時年輕氣盛,闖下了如此大禍,害得大哥劉備只能掛印封金,離開安喜縣,雲遊四海,另謀出路。如果張飛沒有這樣極端的手段,劉備是不會丟掉工作,或許還能在仕途上走得更遠。經歷了這一系列事情後,張飛多次闖禍,已經學聰明瞭,知道了自己該幹啥,該管啥。現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如果因為自己闖禍,在這些義軍之中失去工作,天下之大,無處可去。所以,張飛為了不給劉備惹麻煩,他強忍著,沒有自告奮勇,主動出戰華雄。


其三,張飛沒有得到軍令,不敢越權出戰。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如果一個軍人連起碼的規矩都不懂,不知道服從長官的命令,那就是一盤散沙。張飛從184年參軍,跟隨劉備、關羽多年征戰,已經習慣了軍事生涯。他不是黃巾軍一樣的土匪,而是正規的東漢軍人。軍紀嚴明,令行禁止,張飛雖然平時大大咧咧,可是在關鍵時刻,他還是懂得規矩的,知道軍中無戲言,如果沒有軍令,即使自己打了勝戰,不但無功,還可能有罪。

單位中也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如舉辦某個活動,如果組織者管理混亂,下面之人想幹啥就幹啥,亂哄哄的,沒有統一調配,那將一事無成。不只行軍打戰,幹啥工作都得有組織,有計劃,有人指揮,才可能事半功倍,可能成功。張飛是深知這一點的,他知道自己沒有各諸侯的軍令,即使斬殺華雄,也沒有功勞。


總結:有人說在虎牢關前,張飛也擅自出戰呂布,這也是他沒有紀律性,私自出戰。實則不然,張飛出戰呂布是得到十八路諸侯的默許的。演義中,張飛在出戰呂布前、中、後,都沒有關於張飛違抗軍令,被處罰的記載,可知,當時他可能已經和各位諸侯請示過了。而關羽出戰華雄,是突如其來的,還被袁紹及袁術質疑,如果不是曹操擔保,差點丟了性命。

關注三國、分析三國、研討三國,為您揭開三國未解之謎。


魁哥說歷史


也許張飛在許多朋友眼中是一個魯莽武夫,但細讀三國,我們不難發現張飛是一個膽大心細之人。話說十八路諸侯會盟討伐董卓時,董卓手下大將華雄連敗盟軍數將,一時無人敢上前應戰,直到最後關羽挺身而出才將這場危機化解。演義中的張飛向來好勇鬥武,那麼為何在面對華雄挑戰時卻不敢與之一戰呢?在我看來,此舉正體現出了張飛的“心細”,倒不是他畏懼華雄。

斬華雄之功不是人人可爭

我們先來看看當時出戰華雄的聯軍將領,第一位出場的是袁術手下大將俞涉,俞涉陣亡後,緊接著是冀州太守韓馥派出了上將潘鳳迎戰。繼兩將死後,聯軍一時陷入了沉默,話說當時還有眾多諸侯,像曹操,陶謙,袁紹等人為何都不派將上陣嗎?一來也許是為了保存實力,但更重要的一點或許是不搶袁術和韓馥風頭,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時在十八路諸侯中,勢力最為強大的便是袁術和韓馥了。袁術佔據淮南,韓馥坐擁冀州,兩地都是產糧大區,兵精糧足。時袁紹雖為盟主,不過仰仗家族威望,自身勢力尚未發展,曹操當時和袁紹一樣,勢力薄弱。而斬華雄可是會盟後的第一件大功勞,這樣的功勞可不是那個諸侯想取就能取的,至少得有個順序,而實力便是決定拿功勞順序的關鍵因素。

以張飛的武藝,不可能沒有與華雄一戰的勇氣,以張飛的性格,若時局允許,他自然很樂意出戰華雄。但當時劉關張三人的身份實在太低微了,時劉備不過依附在公孫瓚麾下為將,關張二人更只是小小的馬弓手,所以像斬華雄這種功勞他們還沒有資格去與各路諸侯爭奪。

為何關羽出戰了而張飛選擇沉默

話說袁術和韓馥手下大將相繼敗陣後,為何關羽站了出來而張飛卻選擇了沉默呢?其實也很好理解,這就得看看關羽和張飛的出身了。

張飛出身商賈,是富貴人家出身,所以張飛多少明白一些“規則”,自己所居的職位不適合去爭這種功勞,所謂“槍打出頭鳥”,搞不好會遭人忌恨。而關羽則不同,關羽出身寒門,其一心只望能為興復漢室而建功,關羽“親士卒而遠士大夫”,各路諸侯看不起關羽,關羽同樣視各路諸侯如同草芥,所以關羽不會去考慮爭不爭功的問題,更想去建功立業,同樣也想在諸侯面前展現自己的實力,令各諸侯刮目相看。

然關羽立功後,也果然惹得袁術大怒,最後脫離聯軍,獨自走了。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當時華雄就非常的囂張,面對袁紹的18路諸侯,他一個人可以說是抵擋了18路諸侯,這些人都酒囊飯桶一樣,面對華雄這麼囂張根本沒有什麼反應,就是因為剛才去了很多人都已經被殺死了,當時袁紹就非常的害怕,可是想到自己的顏良文丑沒有在自己身邊,就感到非常的頭疼。而這個時候關羽就站了出來,想要去表現一下自己,而張飛見到這樣的情況,自然是不敢輕舉妄動的。


因為自己的哥哥都已經出來了,自己還要去幹嘛呢,自己不可能搶到自己哥哥的風頭,所以張飛就忍耐了下來,更何況是這麼危急的時刻,自己上去也沒有什麼好處,雖然張飛是靠著自己武力在世間而聞名的,但是他又不是真正的莽夫,他自然是明擺著這個道理的。

因為上去了根本沒有什麼好處,張飛知道袁紹是一個非常小氣的人,自然是不願意上去的。

張飛這個人看上去就是非常粗魯的人,只知道打仗,唯一能夠指揮他的人,也只有他的兩位哥哥。但是這也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其實張飛這個人是特別聰明的,在戰場上很多次都因為喝酒而誤事,可是每次都能夠逃了出來,這個證明他是非常厲害的。而且諸葛亮也是非常瞭解張飛,知道他是一個很聰明的人,雖然是給人一種表面很粗魯的現象,但是內心卻比任何人都還要精明。


而這個時候張飛雖然是初來乍到,自然是也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槍打出頭鳥。而關羽卻沒有管那麼多,看到這麼危急的時刻,自然是想要上去的,結果是被別人欺壓了,而張飛這個時候也站了起來,他只是想要保護好自己的哥哥,並不想要去打敗真正的華雄。

因為袁紹的小氣可以說是三國中聞名的,張飛自然是聽到了這件事情,現在看到這樣的情況,自然明白袁紹比華雄還要討厭。而且他非常的尊重劉備和關羽,他們都沒有說什麼話,自然是沒有做這件事情的,而且劉備也囑咐過張飛,不要惹事,劉備自然是對張飛嚴加管教,張飛也沒有辦法。



因為有了關羽去上面打仗的話,張飛自然是不需要表現的,他不想要搶了他哥哥的風頭。

張飛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將軍,能夠讓他服氣的也就只有劉備和關羽這兩個人,看到他哥哥關羽上前去打的話,他當然是非常高興的,自然是幫助了擊鼓振威。張飛看到關羽表現的非常的不錯,因為他知道自己哥哥的實力是多麼強大,華雄雖然是非常厲害,能夠比袁紹這些人都還要厲害,但是他關羽就是比所有人都還要厲害。



張飛認為關羽可能就幾刀就結束了,這些人他都瞧不起他們,這次他哥哥一定要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實力到底是有多麼強大,一定要讓他們感到真正的害怕。張飛從一開始就非常不願意來這裡,就是因為這是一些陰險小人,根本沒有什麼氣候,到了後來張飛也是發現了這些情況。只不過劉備和關羽還想要進建功立業,還沒有張飛看的透。

你們認為張飛有多麼厲害?多麼聰明


汪公說



張飛“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感覺他和《水滸傳》中的“黑旋風”李逵相差無幾,都是一言不合就動手,野蠻粗俗之人。實則不然,細究之下,張飛是膽大心細,李逵則是純粹的“混蛋”一枚。演義中第五回,面對董卓部將華雄的挑釁,性情暴躁的張飛竟然沒有主動出戰?依據演義分析,有下列四個原因。


其一,張飛認為華雄是一個小角色,不值得出戰。華雄身高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只是董卓手下的一員普通戰將,出站前才被加封為驍騎校尉。這樣的一個無名小卒,張飛不屑於出戰。即使華雄斬鮑忠、敗孫堅、俞涉、潘鳳,張飛認為其還不是自己的對手。如下文,溫侯呂布挑戰,張飛毫不猶豫的出戰。呂布是當世第一猛將,有萬夫不當之勇。


在方悅、穆順、武安國、公孫瓚等將或死或傷後,張飛面無懼色,拍馬出戰。張飛作戰有一個特點,遇強則強,不喜恃強凌弱。張飛沒有將“小蝦米”華雄放在眼裡,認為其還不值得自己出戰,遇到強者呂布,明知不敵,毫無懼色,口中大喊“三姓家奴”挺身而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演義中是這樣描述的:

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


其二,張飛嘲笑十八路諸諸侯乃是一群烏合之眾,不值得自己賣命。江東猛虎孫堅敗於華雄之手後,十八路諸侯各懷鬼胎,欲保存實力,互相推諉。張飛和劉備、關羽三人,看在眼裡,心裡冷笑。這些名門之後,一方郡守,兵強馬壯,竟然被一個小小的華雄給嚇住了,不敢越雷池一步。

張飛是性情中人,當年偶遇劉備和關羽,甚是投緣,於是在自己的桃園結為異姓兄弟。現在,十八路諸侯看似兵強馬壯,聲勢浩大,實則一群烏合之眾。他們大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爭搶地盤,並非真心除掉董卓,匡扶漢室。張飛是不會為了這些冠冕堂皇之人征戰沙場的。演義中是這樣描述的:

紹舉目遍視,見公孫瓚背後立著三人,容貌異常,都在那裡冷笑。


其三,張飛經過一系列事情後,識大體,做事有分寸。演義中,張飛濃眉大眼、虎背熊腰,一看以為是一個傻大哈,只知道一味衝殺,不懂得審時度勢。實則不然,張飛膽大心細,善於運用計謀,尤其是在大場合,他識大體,懂得該怎麼辦。

戰場上,看到華雄耀武揚威,連敗聯軍,如果張飛按照以往的脾氣,自然當這個出頭鳥。如張飛等人遇到被押送回京的盧植,要斬殺護送之人;救了董卓,卻被其輕視,張飛欲提刀入帳,斬殺董卓;劉備當縣令期間,面對督郵頤指氣使,張飛怒打。


經過了這一系列事情後,張飛已經成長起來,遇事不再衝動,多思考,聽從大哥劉備的話。關羽忍耐不住,挺身而出,願意出戰華雄。盟主袁紹問其官居何職,關羽只是個馬弓手。說白了,他沒有品級,只是小兵一個。愛好面子袁紹感覺讓小兵出戰丟人,立刻就要將狂妄自大的關羽斬殺。

幸虧曹操勸阻,英雄不問出處,才使關羽免遭於難。張飛可能預料到這種結局,如果自己好心出戰,反丟了卿卿性命,這多不划算。演義中是這樣描述的:

紹問:“現居何職?”瓚曰:“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帳上袁術大喝曰:“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


其四,張飛看到關羽出戰,自然不需要自己出戰。面對華雄的挑戰,如果關羽沒有挺身而出,張飛或許會徵得劉備的同意,出戰華雄。然而,二哥關羽搶先一步,出戰華雄。這時,如果張飛和二哥關羽搶戰,關羽面子上掛不住。華雄又不是溫侯呂布這樣的大將,有關羽出戰足以。


張飛深知二哥之能,斬華雄手到擒來,已經不需要自己出手。他也沒必要和自己的二哥搶功勞。事實果真如此,曹操為關羽壯行的酒還未涼,關羽已提華雄的首級歸來。演義中是這樣描述的:

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

你是如何看待張飛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華雄斬殺多名聯軍將領,而且還在囂張叫陣,袁紹問誰敢出戰,帳下再無一人應答,此時關羽站出來說他敢出戰華雄。

但是袁紹和袁術認為他不過只是一個弓手,派他出去讓人恥笑,如果不是曹操堅持,估計關羽根本沒有機會出戰華雄。

紹問:“現居何職?”瓚曰:“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帳上袁術大喝曰:“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

後來關羽溫酒斬華雄,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但當時張飛為何不主動請戰?

張飛雖然性情魯莽,但十分看重情義,他和關羽、劉備等人結義,自然要聽他大哥劉備的。

當時關羽之所以主動請戰,也是因為他得到了劉備的允許。

在劉備看來,關羽的武藝更高一些,這一點張飛也沒有疑問。這一場戰鬥是他們兄弟三人在天下人面前露臉的機會,只能勝不能敗,因此劉備才會派遣更穩重一些的關羽出戰。

尤其是他們三人的官職都很低,也就是比普通小兵高一級,在這裡根本沒有他們說話的餘地,張飛雖然莽撞,但他也不是不遵守軍紀之人。

即使是他要請戰,他也要等關羽先請戰,畢竟關羽是他的二哥。

因此華雄在外面囂張叫陣,張飛沒有主動請戰。


東方大史


演義的這個情節設定是很有意思的,羅貫中先生對人物設定也把握得很是精準。在我看來,有以下幾點。

第一,華雄武藝高強。

張飛本身是一個矛盾體,既粗莽又心細。這個設定是因為民間傳說與史實的不同。在民間傳說中,張飛就是莽張飛,而我們單看史書,卻發現張飛頗有智謀,甚至文藝起來還會畫美人。

此時的張飛剛出道,對自身武藝是認識不清的。而華雄已經連斬數員大將,張飛沒有貿然請戰,並不意外。

第二,張飛身份低微。

劉備並不是以諸侯身份參加討董聯盟的,而是依附在公孫瓚麾下,得入座也是因為漢室血脈。

劉備在這裡都說不上話,張飛作為劉備的隨從護衛,那就更說不上話了。在滿座都是太守、刺史的大營,一個馬弓手最好就是不說話,免得自取其辱。

第三,羅貫中要給關羽表現機會。

在歷史上,華雄是被孫堅斬殺的。在小說裡,羅貫中為了突出關羽,故意安排了這麼一出“溫酒斬華雄”。這出戏的前前後後都是為關羽量身定做的,也只有關羽能出演。

為什麼這樣說呢?前面提的兩點,已經說了為什麼張飛不請戰。而將這兩點放到關羽身上,卻不能阻止他請戰。

因為關羽的性格特點便是“傲”。關羽既看不起華雄,更看不起在座諸侯。於是他便諷刺了一遍諸侯群雄,提刀去斬了華雄。





肚腩神


本就是小說杜撰出來的情節,所以存在各種可能性。這會輪到三爺翼德了,那就信馬行空一回吧!

要知道一個人會不會做一件事,就得對這個人的性格有所瞭解才可以。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劉關張三個人的性格。

首先是劉備。

書中是這樣描寫的“那人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於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

我們可以分析出,劉備,書本上的知識不夠用的,這點從他後來被追著逃能看見你出來。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於色倒是真對,和誰也不生氣,什麼什麼氣也能受著,這份城府也真的是可怕,不說不代表不記著,後來白門樓一句話徹底斷了曹操念想,把呂布咔嚓了。志向一向很明確,那就是匡扶漢室,結交豪傑也是確有其事,見到個有本事的就哭哭啼啼的想留住對方,徐庶走想把樹林都砍掉,知道諸葛亮了三顧茅廬,人家不出來,又哭了一包,把別人哭出山了!

形容他“本事不大,野心不小。”“五行缺水,唯一一次臨水而戰大敗曹軍(火燒赤壁),火則太旺,終致功敗。”是三國中唯一可以馬上作戰的國主!

還有一次臨水而戰水淹七軍是關羽做為,不記在他頭上。

其次是關羽。

書中是這樣描寫的“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如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按現在話說,老高了,大鬍子美髯公,風一吹,要多瀟灑有多瀟灑。而且五官也沒的說,典型人中潘安,就是臉紅了點,這種膚色的人一般都正直,眼裡揉不得沙子。

事實上書中描寫的關羽也是如此。嫉惡如仇,虛榮心強,在三人中學問最好,可以看得懂《春秋》,有勇有謀,可惜大事糊塗,都是虛榮心鬧的。

“五行缺木,遇水則強,水淹七軍;遇火而起,火燒新野。唯一走麥城,麥屬木,遇木而亡!”

下面該說說三爺翼德了。

書中寫到“燕頷虎鬚,豹頭環眼,聲若巨雷,勢如烈馬,手提丈八點蛇矛,好不威風。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憑這份描寫,張飛的相貌無需多言,已經刻畫出來了。說實話,劉關張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張飛了。那份精神,單從關羽描述“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還不足傳神,但是當陽橋三聲大喝,這形象已經貯立在那。

尤其是翼德粗中有細,愛憎分明,識英雄,敬英雄,光明磊落。

“五行缺火,凡是遇火的仗全部取勝。取西川時諸葛亮走水路,他走旱路。後為關羽報仇,酒醉被殺,酒屬水。冤死!!!”

下面來細說一下為什麼張飛不出戰華雄。

首先,他在三兄弟中排行老末,最小,大哥沒有說話他不會輕易搶話。三人中,他是最重兄弟情義的。

第二,和他的性格有關,他打架不看對手,看不順眼的打不過也要打,而且主動打,例如呂布,就因為呂布太讓人瞧不起,他見一次就罵一次“三姓家奴”。罵的呂布火起也沒辦法,想殺張飛也不是簡單的事,估計就是贏了他也好不到哪去。還有就是張飛是真的神勇,每次見了都是往死裡招呼,弄的呂布也頭大。趕上張飛喝醉了都不敢過分逼近他,可想而知呂布心裡的陰影了。

相比較來說,華雄雖然是效力董卓的,但面對面刀對刀,槍對槍,憑真本事,這一點符合張飛的脾氣。

第三,那麼多各路諸侯在,人五人六的,對他大哥一點客氣都沒有。要不是在最邊角給他大哥設了個座,以張飛的脾氣,別說打華雄了,這幫諸侯沒準就得先讓他削一遍。

所以,有這幾點因素在,篤定的張飛不會主動出頭打華雄。也因為這個,二哥關羽殺了華雄後他才大叫“打上關去,殺了董卓那廝。”

在他眼裡,著實的沒有這幫諸侯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