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孩子進入青春期,不再願意跟家長溝通?2個方法讓孩子敞開心扉

很多寶媽經常會問我:“為什麼孩子長大之後越來越不願意跟父母溝通了”?近段時間有一位寶媽跟我講了這樣一段話:“我的女兒以前放了學總是嘰嘰喳喳的,永遠有說不完的話,有時候我聽著聽著甚至還會覺得有些煩,因為她的話實在是太多了,可是直到女兒上了初中步入青春期之後我突然發現,女兒不再願意跟我分享學校的趣事了,有問題也不會再諮詢我,我們兩個之間彷彿隔了一道無形的屏障,阻斷了我跟她的心靈交流”

“我曾經嘗試性地問女兒最近學校有沒有發生有趣的事情,女兒只會淡淡地說一句,每天生活就那樣唄,也沒什麼有意思的事兒,沒什麼好說的”。已經習慣了女兒嘰嘰喳喳的說話模式,現在女兒卻沉默了,這位寶媽的心理異常的失落,感覺女兒長大了不再需要自己了!

孩子進入青春期,不再願意跟家長溝通?2個方法讓孩子敞開心扉

聽完這位寶媽的這番敘述之後我問這位寶媽:“以前女兒跟你談話的時候,你都是怎麼回答她的呢?”大概過了十分鐘左右這位寶媽才緩緩地表示:“我知道自己錯在哪兒了”。

這位寶媽認真回想一下,才發現以前自己的態度有多敷衍,以前女兒放學之後總是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這位寶媽隔幾分鐘才會回一句嗯或者哦,有時候還會不耐煩讓女兒趕緊去寫作業,這位寶媽回想起自己當初的態度,終於明白為什麼女兒為什麼不再願意搭理自己了。

孩子進入青春期,不再願意跟家長溝通?2個方法讓孩子敞開心扉

為什麼孩子步入青春期後不願意跟父母溝通?

情景故事

莉莉在學校舉辦的運動會長跑比賽項目中獲得了第一名,全班同學都為莉莉感到驕傲,莉莉也非常的自豪,回到家之後就把這個消息第一時間分享給了媽媽,結果媽媽冷冰冰的說了一句:“長跑比賽第一名有什麼好炫耀的,有本事你學習成績第一名,你現在要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學習上,不要浪費在這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

莉莉原本想把這份歡喜分享給媽媽,結果沒想到反被媽媽潑了一大盆冷水,以後莉莉怎麼可能再繼續跟媽媽分享自己的快樂?這個簡單的情景故事就是很多家長的縮影

根據相關學者研究,以下三種類型的家長容易讓孩子拒絕溝通

1.控制慾極強的父母

換言之就是霸道總裁類型的,“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這類父母控制慾極強,喜歡發號施令,並且強制孩子必須要接受自己的命令,不允許孩子不聽話,比如會強制孩子說不許你出去玩,不許你看電視,你今天必須把這些卷子做完等等。

這類父母不僅控制慾強,通常來說脾氣也不太好,當孩子表現出一點反抗的時候就會大發雷霆,然後不停地責罵孩子,直到孩子屈服自己才可以。

這樣的親子關係是極其不平等的狀態,孩子在父母面前永遠沒辦法展現自己真實的一面,孩子隨著年紀的成長進入青春期之後自我意識也會越來越強烈,他們也會迫切的希望擺脫父母的控制,但是父母偏偏不讓他們如願,久而久之就容易對父母有仇視心理,當然也就不願意跟父母好好的溝通。

孩子進入青春期,不再願意跟家長溝通?2個方法讓孩子敞開心扉

2.窺探孩子隱私的父母

很多進入青春期的孩子都會有寫日記的習慣,把一些小秘密記錄在日記中,有些父母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會悄悄地翻看孩子日記。任何一個人的隱私被曝光的時候,都會覺得難堪以及羞恥,接著就會把這種情緒轉化為憤怒,如果父母總喜歡窺探孩子隱私,孩子就會認為父母非常不尊重自己,對父母也不會有什麼好印象,所以也不願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跟父母溝通。

孩子進入青春期,不再願意跟家長溝通?2個方法讓孩子敞開心扉

3.敷衍的父母

在開頭講述的故事中,那位寶媽發現自己的孩子越來越不願跟自己說話,回想了一下她跟孩子以前的相處過程,才發現自己的態度太過敷衍了。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象一下,當你愉快地跟別人分享趣事的時候,卻發現別人根本沒有一點興趣,態度極其敷衍,甚至還有點不耐煩,這個時候孩子就很容易失去表達慾望。

有一位中學老師曾表示:“在與青春期孩子溝通的時候,父母要多多傾聽,傾聽的時候不要打斷孩子,保持密切關注就好,最好選一個沒人打擾的安靜地方,跟孩子談談聊聊,事情就會明朗很多,有時候越少提建議,處於青少年階段的孩子就越會向您尋求幫助,同時傾聽還能讓你發現更值得重視的其他嚴肅問題”。

既然孩子可以向你分享他生活中的一些趣事,那麼也就證明你在孩子心目中有著非常高的地位,孩子願意把你當作最親密的人對待,如果家長的態度太過敷衍,缺乏傾聽的耐心,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也就不會自討沒趣了。如果你希望孩子可以一直將你當作一位值得信任的朋友,那就先學會耐心傾聽吧。

孩子進入青春期,不再願意跟家長溝通?2個方法讓孩子敞開心扉

父母應該如何讓青春期的孩子敞開心扉?

1.尊重孩子

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也就代表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逐漸成熟了,家長就不能夠再把孩子當作孩子來看待了,而是應該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看待,所以遇到問題的時候應該採取平等的態度跟孩子溝通,傾聽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不要總是控制孩子。

孩子進入青春期,不再願意跟家長溝通?2個方法讓孩子敞開心扉

2.從孩子的個人興趣下手

比如說孩子喜歡看科幻類的書籍,家長也可以適當的多看一下,這樣跟孩子聊天的時候才會有足夠的話題,只要有了話題就可以長時間的保持溝通,在這樣良好的溝通狀態下,孩子內心也會把家長當作值得信賴的朋友。


總結:家長雖然是孩子的監護人,但是並不代表家長有權利控制孩子的一切,如果你不希望跟孩子的心理距離越來越遠,那就嘗試著尊重孩子,學會耐心傾聽,不要做控制慾強的父母,讓孩子可以有自己的獨立空間。這種輕鬆的家庭氛圍對於孩子的學習成長都有很大的益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