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每年为国家节省上千亿!长江存储突破量产,打破三国垄断

在过去十年期间,中国每年的进口芯片价值不菲,超过3000亿美元。而巨大的市场也促进了龙头企业密集推出新产品、数千亿投资基金就位,国产芯片行业呈现出非同一般的火热,整个产业链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每年为国家节省上千亿!长江存储突破量产,打破三国垄断

​数据存储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主要依赖于存储芯片,而存储芯片主要分为DRAM和NAND Flash两种,即内存和闪存。前者被三星、海力士以及美光占据了97%的市场份额,后者则被三星、英特尔、美光和海力士光分,可以说中国制造的份额并不多。

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已达4779.4亿美元,其中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大概在1700亿美元。换言之,2018年中国的存储器进口金额占2018年全球半导体市场的25.8%,占全球存储芯片市值的72.4%。显然,作为全球最大的存储芯片消耗国,如果无法实现存储芯片的自主,就意味着关键命脉被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

每年为国家节省上千亿!长江存储突破量产,打破三国垄断

​中国半导体企业紫光集团旗下的长江存储已经开始对自主研发的Xtacking架构的64层三维闪存(3D NAND)进行量产。该闪存满足固态硬盘、嵌入式存储等主流市场应用需求,此举也有望令中国的存储芯片的自给率从8%提升至40%,这对降低芯片对外依存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到明年年底,长江存储的64D NAND闪存的产能有望提升至每月6万片晶圆,其也会跳过96层堆栈直接杀向128层堆栈,力求进一步缩短与三星、东芝等公司的差距。预计到2023年,长江存储在全球3D NAND Flash产能中的占比将提高到10.8%,到时会实现“赶英超美”。

每年为国家节省上千亿!长江存储突破量产,打破三国垄断

​而紫光集团也计划在2021年实现DRAM芯片的量产。在今年6月,紫光集团决定组建SRAM事业群,要在重庆建设内存芯片工厂,全力加速发展国产内存。而有了锐迪科、展讯和西部数据公司的帮助,其在未来也会逐渐成为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巨头

值得一提的是,长鑫存储也在努力布局。长鑫存储通过与奇梦达的合作,已经将一千多万份有关DRAM的技术文件以及2.8TB数据收归囊中,也是其最初的DRAM技术来源之一。经过数年的研发,长鑫存储正式宣布自主研发的基于19nm工艺制造的8GbDDR4芯片正式量产。

总而言之,我国企业在短短几年之内就要去追赶别人发展了几十年的路,这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们要相信自己,未来我国定能成为全球存储芯片阵营的领先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