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曹魏名将张辽是如何一战斩杀太史慈的?张辽最终的结局如何?

忠肝义胆岳老三


题主这个问题其实有些错误,太史慈是中了张辽的计,中箭重伤不治而死,不是被张辽斩杀。而命运给张辽也开了一个玩笑,最后他也是被吴将丁奉射伤而死,简直和太史慈一样。

正史中,太史慈和张辽都是年纪大了因病去世,并没有死在战场上。既然说张辽杀太史慈,那就是《三国演义》,不过即使在演义中,太史慈也是在合淝之战时中了张辽的计,被曹军伏兵乱箭所伤。虽然被陆逊、董袭接应救下,不过回营以后还是因为伤势太重去世。

所以太史慈并非被张辽斩杀,而是被曹兵弓箭所伤。实际上张辽也斩杀不了太史慈,就在太史慈中计前一天,两人还打过一次,交手结果是厮杀了七八十个回合,不分胜负。最后因为乐进突袭孙权,李典射死了孙权护卫宋谦,太史慈为了保护孙权才撤回。

因此太史慈和张辽两人的武艺在伯仲之间,谁也奈何不了谁,不可能斩杀对方。

而张辽的结局和太史慈有些相似,也是因为箭伤去世。在曹丕伐吴时,曹丕龙舟被吴军烧毁,正在败逃之时遇到丁奉率军拦截。张辽上前迎战,却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间,幸亏徐晃将他救下。张辽随曹丕回到许昌以后,箭疮迸裂,不治身亡。


不沉的经远


张辽并没有斩杀太史慈,在《三国演义》中,太史慈是被张辽反埋伏中了箭,伤重而死的,张辽的的结局也差不多,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部,伤重而亡的。说明一点,在正史上二人都是病死的。回到小说,太史慈是东吴前期排第一的武将,张辽是曹魏著名的一流猛将,正常来说,东吴的武将再实力不济,太史慈的武艺可能要在张辽之上,为何最后反被射死呢?

先来对比一下二人战绩:

太史慈的战绩:



神亭岭之战,太史慈和孙策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最后掉下马来互殴;《第十五回》

太史慈和程普打了三十回合,刘繇鸣金收兵,不分胜负;

太史慈和会稽太守王朗对战,不知多少回合平手;

张辽激怒孙权,欲使其和他单挑,结果太史慈出马和张辽大战七八十回合不分胜负;《第五十三回》

张辽的战绩:

和夏侯惇单挑不知几合平手;曹操军败退,吕虔,曹洪截住张辽,臧霸,不利;《第十一回》

白马坡,张辽被文丑一箭射中坐骑落马;《第二十六回》



张辽和张郃大战四五十回,不分胜负;一合杀死措手不及的蒋奇;《第三十回》

三合杀得袁尚大败而走;《第三十二回》

拍马斩塌顿于马下;《第三十三回》

赤壁之战,张辽一箭射中黄盖负伤;《第四十九回》

曹军败退被追杀,许褚徐晃张辽三人截住张飞;《第五十回》

张辽战太史慈,同上;

张辽战凌统五十回合,不分胜负;《第六十八回》

丁奉射中张辽腰部,被徐晃救了,回去伤重而亡;《第八十六回》



纵观太史慈和张辽的战绩,明显张辽高出太史慈不少,那太史慈又又为何能成为东吴第一大将呢?大飞熊曾经分析过,太史慈是小说里武艺波动最大的一员将领了,这里简单说一下。太史慈成名比较早,甚至比张辽早很多,就连一向傲气的孔融都要收买太史慈的人心,于是有了太史慈找刘备救援孔北海之事。而且,太史慈能在几万黄巾军军中,如入无人之境,这种表现即便不如五虎等人,也已经接近超一流武将水准了。可惜,可能就是太史慈成名太早,许多战绩不为人所知,所以等到加入孙策,状态已经下滑了,到了孙权时代,太史慈战绩还不如甘宁等人。因此,太史慈大战孙策一百回合,可以说是转折点,也可以说是太史慈最高光时刻了。



再看张辽,他的武力在曹魏是强一流的存在,虽然和张郃,太史慈,凌统战平,个人认为张辽还是属于五子中能和徐晃并列的一级。纵观张辽整体战绩,除了被文丑一箭射得有些狼狈外,和徐晃,许褚战张飞实属体力环境问题,还有张飞是单挑王的无奈,以及之外,张辽可是未尝一败的。最后,张辽中了丁奉那一箭,纯属意外,无关武艺。所以,张辽在和太史慈对战了七八十回合,看似不分胜负,其实再打下去可能会是张辽占了上风,但是张辽要斩杀太史慈也不可能,那太史慈是如何去世的呢?



原来,张辽是孙权的心腹大患,而状态下滑厉害的太史慈也自知搞不定张辽,于是给孙权出了一计,就是里应外合让自己的老乡戈定和养马的后槽一起杀了张辽。结果,太史慈的谋划败露,前来偷袭反被张辽军射伤,被陆逊董袭救出,不久而亡。这不仅让人唏嘘,要是晚一点成名,太史慈的战绩可能会大放异彩,无怪乎太史慈临终前,大呼:“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大飞熊骑士


张辽与太史慈皆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不过太史慈却因早亡令后人多有惋惜,话说太史慈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清楚,太史慈之死与曹魏名将张辽有着莫大的关系,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历史上的张辽与太史慈的结局究竟是怎样的呢?

张辽计杀太史慈

张辽计杀太史慈一事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话说孙权自赤壁一战大胜后,便一直对合肥虎视眈眈,继刘备平定荆州四郡后,孙权终于坐不住了,于是开始率军攻取合肥。时合肥守将乃张辽也,副将有李典,乐进,此三人皆曹魏名将也。初次对阵时,太史慈便与张辽展开了大战,然七八十回合过去了依然不分胜负,然正在两人酣斗时,魏将李典,乐进突然引军直接杀向孙权,使得孙权首战失利。孙权战败回营后十分沮丧,这时太史慈前来安慰,并为孙权献上一计。时太史慈有一亲信的故友在张辽账下当差,太史慈使亲信买通故友刺杀张辽,然后与自己的亲信里应外合,杀入合肥城中。然不想张辽谨慎多谋,张辽擒杀内奸后将计就计,将太史慈引入城中时,张辽一声令下,顿时箭如雨下,吴军伤亡惨重,太史慈也身中数箭,虽得以逃出,但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历史上的太史慈与张辽

当然,张辽计杀太史慈毕竟是小说之言,其实历史上的太史慈并非被张辽计杀。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太史慈和张辽究竟是怎样的呢?他们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太史慈乃东吴名将也,素以忠勇著称,本为刘繇部下,刘繇被孙策所破败走豫章后,太史慈逃入山中收拢残部继续抵抗孙策,后被孙策所俘,因孙策诚心劝降,加之感念孙策不忘昔日神亭岭一战,故此后诚心追随孙策,助其平定江东立下不世之功。

只可惜太史慈英年早逝,公元206年,太史慈病逝,年仅四十岁。太史慈死于赤壁之战前,所以根本不可能随孙权攻打合肥。太史慈临死前曾留有一名言:

“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真英雄也,然其早逝,何其悲壮也!

张辽,字文远,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原为吕布部将,吕布被曹操所破后归降曹操,此后随曹操南征北战屡立功勋。自曹操南征孙权无果后,便委以张辽大任,命其驻守合肥以防东吴,曾于逍遥津一战大败东吴孙权,名震天下。据《魏略》记载:

“张辽为孙权所围,辽溃围出,复入,权众破走,由是威震江东。儿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辽恐之。”

这便是后来所说的“张辽止啼”。

公元222年,孙权背盟,反叛曹丕,曹丕遣张辽,曹休到海陵,临江驻防。时张辽已染病在身,却依然坚守在一线,于同年击破吴将吕范,然而张辽自身的伤病也愈加严重,不久病逝于江都。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三国中,猛将遍天下,但有趣的是,武力强的猛将基本都在曹操和刘备阵营,孙权阵营则基本没有叫的上号的,也只有太史慈一人勉强能算武力高强。不知道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是不是东吴爱萝莉的传统导致的哈哈!好了,调侃的我们不说了,我们来聊聊张辽如何一战斩杀东吴名将太史慈。

张辽,我们知道,曹操“五子良将”之首,一生为曹操立下赫赫战功。曾有张辽以300军破孙权十万大军一说,可见其勇猛。赤壁之战后,张辽主要镇守合肥,期间,多次打败孙权,让孙权赚了个“孙十万”的名头,可见张辽给孙权造成多么刻骨铭心的伤痛!

(张辽)

三国故事中,最精彩最热血的就是猛将之间的碰撞,这一次是太史慈对战张辽。一次,孙权鏖战张辽,虽兵力占优,可惜还是被张辽击退,身处险境,亏得太史慈勇猛舍身相救,才得以脱险。

(孙权)

急于立功的孙权,当下悲愤交加。此时太史慈心生一计,说自己手下有一人名唤戈定,与张辽的马夫是兄弟,而马夫因被张辽责罚心怀怨恨,愿为内应刺杀张辽。太史慈已让戈定混入城中,我方愿为外应进攻合肥。孙权苦战未果,一听此计,觉得可行,便让太史慈依计行事。

不得不说,张辽真不愧是五子良将之首,这个计策被其识破了。但张辽不动声色,将计就计。张辽先秘密斩杀戈定和其马夫,再埋伏好于城中,半夜佯装举火。太史慈一看,顿时大喜,奸计得逞了,马上就率大军杀入城中。结果显而易见,被埋伏的张辽杀了个措手不及,军队死伤殆尽,自己也被乱箭射伤,手下拼了命才把他就回营中。

三国猛将,最重气节,每逢惨败,必气急攻心。回到营中的太史慈,悲愤难当,导致伤势加重,知道自己活不长了,太史慈大呼“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而后,享年41岁!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说法,而在正史上,太史慈其实并未与张辽交手,因为在合肥之战发生之前,太史慈就已经病逝了!

当然,那句“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确实是他说的,代表了一代名将建功立业的追求,对征战沙场的向往!

至于张辽的结局,在曹丕称帝后,张辽已经老了,且身染重病,仍然驻防合肥。公元222年,张辽击败吴江吕范后病情加重,不久病亡。而《三国演义》中,张辽则是被丁奉一箭射伤,回到许昌后因箭疮迸裂而亡!不得不说,《三国演义》中众多名将都是死于名不见经传之人手中,不知道,罗老这样的安排是何意?

我是七夜侃历史,希望大家多多点赞关注,祝福大家升职加薪,天天好运气!


七夜侃历史


首先一点,正史上的太史慈是病死的,不是被张辽斩杀的。

太史慈其人

太史慈是山东人,身高七尺七寸,勇猛无比。有一次单枪匹马遇上小霸王孙策一伙人,孙策就跟他单挑。史书上记载:

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

说是两人单挑的结果是,孙策夺走了太史慈插在背后的手戟,而太史慈也不落下风,夺取了孙策的头盔。算是打了个平手,后来太史慈就投奔了孙策。

太史慈死于公元206年,年仅41岁,正史上没有任何记载,说他与张辽有任何交集。

张辽的结局

张辽也是一员猛将,山西人,武艺高强,膂力过人。一生追随过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最后是曹操,直至生命的结束。

张辽一生最辉煌的战绩,莫过于守合肥了。当时孙权领兵十万包围了合肥,而张辽手下不到一万。为此,张辽连夜八百个死士,等到天一亮,张辽披甲持戟,率先攻入敌阵,一边杀敌一边大声喊自己的姓名,一口气杀到了孙权的军旗之下。

平旦,辽被甲持朝,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

这一番冲杀,杀的吴军大败,军营混乱不堪,连孙权都大惊失色,不清楚敌人到底来了多少。

最牛叉的是,张辽被数倍吴军围困后,自己是突围出去了,几十个部下被困住出不来。这时候有部下高喊,说将军你是要抛弃我们了吗?于是张辽再次爆发,又杀回去救出了他的部下。

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

这一仗打出了魏军的气势,吴军根本毫不办法,最后只能退兵。

辽病笃,遂薨于江都。帝为流涕,谥曰刚侯。

张辽后来又带病打败了吴国大将吕范,最后张辽晚年病重,死于江都县。曹丕为他痛哭流涕,追谥他为刚侯。


李杜文


东吴第一猛将太史慈名句: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矢志全忠孝,东莱太史慈。

姓名昭远塞,弓马震雄师。

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

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





太史慈之死的具体情况是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中。

回目: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孙权率军攻打张辽镇守的合淝。准备利用城中的暗线戈定,夜中打开城门,里应外合,攻破城池。但被治军严整的张辽临危不乱,识破了计谋,设下了伏兵。

太史慈自告奋勇,去率兵攻城,但上了张辽的当,进入城门,太史慈抢先入城,城中伏兵四起,乱箭齐发,太史慈身中数箭,被部下抢救出来。败兵回到南徐后,太史慈伤重不治,临终前大叫:“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所志未遂,奈何死乎?”,憾然离世。

太史慈一生英勇,把他的战绩列出如下:

做为东吴第一猛将,太史慈的战绩说起来并不算理想。

在太史慈的战斗生涯中,他一共有6次展示武力,胜了3次,但其中两次打的都是无名兵将,还有一次是参与围殴老家伙王朗。太史慈共有3次平手:孙策、程普、张辽。

太史慈斩杀纪录都是无名之辈。

总的来说,太史慈的经历还是很曲折辉煌的,北海救孔融,大战小霸王,合淝战张辽,书写自己短暂而壮丽的一生。

他平生擅射,箭法十分高明,能离着八十步把敌将的手掌钉在城垛上,真是好箭手。但他最终的结果却和神箭手黄忠一样,善射者死于箭下。还有个甘宁,是《三国演义》中射绩最好的战将,也死于箭下。真是令人嗟叹!

张辽也善射,当年辽东射冒顿,赤壁射黄盖,合淝又射太史慈。

然而,张辽也没有逃过这个怪圈。在《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中,他也中箭身亡。

回目: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张辽回到许昌后,箭疮发作迸裂,不治身亡。

张辽之死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导致曹魏在对东吴战线上始终缺乏重将镇守,在双方的对战中屡屡吃亏。

张辽之死的另一个后果是曹丕立即将第一猛将许禇雪藏起来,从此许禇再无上阵记录,泯然消失。


馋嘴肥猫铲史官


在正史的记载中,对于太史慈的死亡,描述的比较简单,在西晋陈寿撰写的《三国志·吴志》当中,就只有这样一句话,“孙权统事,以慈能制磐,遂委以南方之事,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在这之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孙策死后,孙权即位后,刘表之侄刘磐屡次进犯吴地,他也十分骁勇善战,给孙权带来很大的麻烦,于是孙权就派遣太史慈去震慑他,果然刘磐在知晓太史慈到来之后,再也不敢前来骚扰,由此可见太史慈的勇武。



在三国演义中,写的是太史慈在合肥之战被张辽用计谋引进敌营,被乱箭射伤,最后还是陆逊,董袭等人杀了进来,救走了太史慈,但太史慈也深受重伤,最后病死了,在死前太史慈还说“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由此可见,太史慈是因为被张辽用计谋所伤,最后病死,也称得上是张辽杀死了太史慈。

在演义中,张辽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太史慈在东吴猛将之中也是排在前列的,能与孙策相提并论,两人的勇猛程度几乎相差无几,张辽曾经与太史慈交手,大战七八十回合,不分胜负,虽说在个人武力方面两人不相上下,但是在统兵作战方面,张辽肯定是比太史慈厉害的,这个从两人的战绩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张辽一生战绩辉煌,除了跟随吕布败于曹操,余下一生无一败绩,让张辽名垂青史的主要是两场战役,第一个在白狼山之战中,张辽斩杀蹋顿,让乌桓众军军心不稳,阵型崩溃,使得北方游牧民族纷纷遣使者与曹魏通好,一直到西晋都不敢反叛;第二个就是逍遥津之战,孙权亲率十万兵马攻向合肥,想北上中原,而张辽仅仅只有七千守军,在这种绝对的弱势之下,张辽不仅没有丝毫惧怕,还挑选了八百精锐杀进孙权的军队,结果孙权的军队大败而走,在后面的防守战中,张辽也守住了十万大军的进攻,展现了惊人的防守能力,连孙权本人都差点被杀。


而太史慈的战绩虽然没有张辽那么辉煌,但也是值得肯定的。太史慈的成名战役就是神亭岭之战,在神亭岭,太史慈仅与一骑小卒就遇到了孙策,而当时孙策有十三从骑,都是黄盖,韩当那样的勇猛之士,但是太史慈丝毫不畏惧,上前与孙策相斗,不分胜负。还有一个就是上面提到的刘磐,被太史慈的威名震慑,就不敢为寇,骚扰吴地县城。

在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之后,在感叹他们的勇武的同时,相信大家都会很想知道像张辽这样的千古名将,其结局到底是怎样的呢?

尽管张辽武力超群,但也躲不过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在公元222年,张辽在一场战役中不幸染病,听到张辽得病,曹丕立马派遣侍中带着太医去治病,虽然没有治好他的病,但这也足以了解张辽在曹营中的地位,但张辽的久病未愈,也为他病逝江都埋下伏笔。在与东吴的战役中,张辽与众将虽然击败吴将,但也加重他的病情,最终在江都逝世 。


漫漫史学路


三国太史慈,通常被认为其勇武不亚于吕布、关羽等人,乃是东吴的的顶级战将。而张辽呢,可谓是曹营中,除去曹氏、夏侯氏之外的将领中,排名第一的将领。

那为什么张辽能够一战斩杀了太史慈呢?原因并不复杂,因为张辽是武力、智力比较均衡的将领,堪为帅才。而太史慈,虽然谋略也不差,但是对于行军打仗,相对张辽而言还是差了一些。

三国信义忠勇太史慈

太史慈的最大特点是忠义,感恩,且不惧生死。

太史慈在历史上的出场,起于东莱郡和青州两大衙门之争,他计毁州印,自己则带着郡章成功“先告状”,让朝廷不在复查郡州之间的纷争,让东莱郡占了便宜。之后又助被黄巾军包围的孔融,求救于时任平原相的刘备,解了孔北海之围,报答了孔融赡恤母亲之恩。

太史慈的人生巅峰,就是大战小霸王孙策。太史慈去投奔同为东莱郡的扬州刺史刘繇。可惜,不为刘繇重用,只被任命为了一个负责侦查的低级军官。当时,恰逢孙策平定江东,进攻刘繇。一日,太史慈仅带一骑巡逻过程中,偶遇带着韩当、黄盖等将领巡逻的小霸王孙策。

处于绝对劣势的太史慈见到孙策,不但不避,反而上前约孙策单挑。小霸王自然不甘示弱,欣然应允。两人你来我往,“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孙策抢了太史慈背后背的手戟,而太史慈也顺势抢去了孙策的头盔,两人一手长兵器,一手短戟,一手头盔,叮叮当当的打了半天不分胜负。双方的大部队赶到,两人才罢手,各自退去。

刘繇自然不是孙策的对手,而孤军抵抗的太史慈也被孙策所擒。孙策英雄惜英雄,劝降了太史慈,授予太史慈折冲中郎将之职。太史慈此后最大的功绩就是镇服了刘表的从子刘磐,以及另外一名三国名将,时为刘表手下的黄忠,让他们不敢再骚扰江东。但是,很快太史慈就病逝了。

如果拿太史慈的功绩与张辽相比,就大巫见小巫了。

曹营异姓第一帅才张辽

张辽早期先后跟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征战四方,积累了丰富的战场经验。可惜的是,张辽最初的主人都命不长久,一个个很快都挂了。这也让张辽短时间内看遍了世间沧桑,变得勇猛而沉稳。

张辽曾经孤胆劝降数次反叛的东海郡昌豨,为曹操解了后顾之忧。又随曹操攻灭袁谭、袁绍,剿灭河南、河北、辽东、庐江等地的大批流寇、贼兵,被曹操加封为荡寇将军。在平定乌桓之战中,更是率前锋军斩杀了乌桓单于踏顿。

赤壁之战后,张辽率乐进、李典守合肥。孙权趁曹操西征汉中张鲁之际,偷袭合肥。张辽逍遥津一战,以八百骑兵威震孙权大军,在吴军中杀了个两进两出,之后安然退回了合肥城中。而孙权则被张辽吓到手足无措,后来发现张辽人少,才镇定了下来。

逍遥津一战,曹军士气大振,以弱势兵力抵挡住了十万吴军的进攻。孙权无奈,只能率军撤退。结果,被张辽再次抓住战机。张辽用七千人围住了身边仅有千余人的孙权。幸得吕蒙、凌统、甘宁等将领拼死掩护,孙权才得以逃脱。当时,张辽、乐进、李典等人,都不认识孙权,与孙权多次相遇,都错过了。否则,孙权估计早应该被俘虏,或者被斩杀于阵中了。

张辽此后常驻合肥,将吴军牢牢的挡在了合肥之外。而孙权呢,是毫无办法。可以说张辽是镇住了整个江东,直到孙权向曹魏称臣,张辽去世为止。

而太史慈只不过是镇服了黄忠,直到去世而已。可见两人的差距了。

张辽射杀太史慈

正史中,张辽和太史慈并没有直接交锋的记录,张辽到荆州时,太史慈早已经去世了。而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比较喜爱太史慈吧,强行给太史慈延命。

赤壁之战中,周瑜施计,让“蒋干盗书”,之前设宴款待蒋干,即“群英会”。席间周瑜让太史慈佩剑监酒。而在赤壁之战中,太史慈奉周瑜之命,负责绕到曹操大军之后,拦截从合肥来援的曹军援兵。

演义中的太史慈之死,发生在赤壁之战后的合肥之战中。曹操从华容道逃脱,回许都之前,留张辽、乐进、李典守合肥。

刘备在忙着抢荆州四郡,张辽则直接给孙权下战书挑战。孙权大怒,愤怒的结果就是差点被张辽取了首级。两军阵前,张辽挑战孙权,太史慈迎战,与张辽大战七八十回合不分胜负。由此可见,太史慈和张辽两人单挑的话,基本上是平手。但是,吴军其他将领就比不过乐进和李典了,两军对垒冲锋之下,吴军大败,幸得程普救援,孙权才得以逃脱。

孙权战败,非常郁闷。太史慈献计,派老乡戈定混入合肥,联系城内的养马后槽,准备夜间里应外合,斩杀张辽。张辽呢,回城之后,立刻传令不许解甲宿睡,料到了夜间吴军必有动作。果然,夜间火起,张辽却非常淡定的当道而立,稳定了三军。戈定等人,则被李典擒获。张辽从戈定口中得知了太史慈的计策,于是将计就计,大开城门,引太史慈入城。张辽明显技高一筹。

好了,到这里,太史慈的命运已经注定了。太史慈挺枪跃马,一马当先杀入城中。结果呢,一声炮响,万箭齐发,太史慈身中数箭,被赶到的陆逊、董袭冒死救出。吴军再次大败,孙权只能撤兵,而太史慈不久之后,伤重不治而亡。

冲的快,死的快呀,罗贯中似乎很喜欢用这种方法斩杀三国名将,更喜欢用弓箭杀人。张郃、庞统等人都是被射死的。哦,当然,历史上的他们也是被射死的。

同样死于箭下的张辽

正史中,张辽同太史慈一样都是病死的。但是,演义中,张辽同太史慈也一样,都是被箭射死的。

关羽襄樊之战别孙权所杀,刘备报仇,夷陵大败,病死白帝城。刘禅在诸葛亮的建议下,与孙权联盟。孙权原本在襄樊之战杀关羽时,就已经向曹操称臣。曹丕听闻孙刘再次联盟,瞬间大怒。嗯,还记得前面孙权的大怒么,愤怒可不是什么好事呀。

曹丕亲提三十万大军征吴,结果被吴将徐盛施用火攻计,烧的魏军大小船只尽燃,火焰漫空,一直烧到了曹丕的龙舟。曹丕弃龙舟乘小船上岸逃跑,被吴将丁奉截杀。当年曾经护卫曹操逃离赤壁战场的张辽见状,拍马迎战丁奉,被丁奉偷袭,一箭射中腰部。幸亏徐晃杀到,救了张辽,保着曹丕逃离了战场。

回到许昌之后,张辽因为箭伤崩裂而亡。

太史慈死于箭下,张辽同样死于箭下,罗贯中总算圆满了。两个实际上病死的三国名将,全都被罗贯中设计,死于弓箭之下。


奕天读历史


张辽,字文远,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原为吕布部将,吕布被曹操所破后归降曹操,此后随曹操南征北战屡立功勋。自曹操南征孙权无果后,便委以张辽大任,命其驻守合肥以防东吴,曾于逍遥津一战大败东吴孙权,名震天下。据《魏略》记载:

“张辽为孙权所围,辽溃围出,复入,权众破走,由是威震江东。儿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辽恐之。”这便是后来所说的“张辽止啼”。

张辽计杀太史慈

张辽计杀太史慈一事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孙权自赤壁一战大胜后,便一直对合肥虎视眈眈,继刘备平定荆州四郡后,孙权开始率军攻取合肥。时合肥守将乃张辽也,副将有李典,乐进,此三人皆曹魏名将也。太史慈献计里应外合偷袭张辽,即先派内应混入城中,再到晚上于城中制造混乱,打开城门,策应大军。

但内应却被张辽发现并识破,张辽于是将计就计打开城门引太史慈入城。太史慈入城后,顿时间万箭齐发,虽然紧急撤退了,但依旧中了数箭,身受重伤,战后不久便逝世了。

历史上的太史慈并非被张辽计杀. 太史慈乃东吴名将也,素以忠勇著称,本为刘繇部下,刘繇被孙策所破败走豫章后,太史慈逃入山中收拢残部继续抵抗孙策,后被孙策所俘,因孙策诚心劝降,加之感念孙策不忘昔日神亭岭一战,故此后诚心追随孙策,助其平定江东立下不世之功。太史慈英年早逝,公元206年,太史慈病逝,年仅四十岁。太史慈死于赤壁之战前,不可能随孙权攻打合肥。张辽也就谈不上斩杀太史慈了。

公元222年,孙权背盟,反叛曹丕,曹丕遣张辽,曹休到海陵,临江驻防。时张辽已染病在身,却依然坚守在一线,于同年击破吴将吕范,然而张辽自身的伤病也愈加严重,不久病逝于江都。

“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张辽不仅智勇双全,而且为人忠厚坦诚。在曹魏武将群中,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格典范。

我是【文史侃大山】,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吐槽。一起讨论历史事件。

文史侃大山


太史慈和张辽都是三国时代最为出类拔萃的将领之一。太史慈为东吴打下半壁江山,张辽为曹操镇守南方疆土,屡立战功。而且二者可以说分别是东吴和曹魏集团的外姓第一将。今天我们就来从历史和文学两个方面来聊一聊关于这两位名将的故事。

一、《三国演义》中的张辽和太史慈

矢志全忠孝,东莱太史慈。姓名昭远塞,弓马震雄狮。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



这是罗贯中老爷子对于东吴名将太史慈英勇善战,浩气长存的完美概括。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太史慈与孙策因战而遇,因战而惜。其君臣之间的知遇之恩,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令广大读者为之感慨。太史慈本身英勇善战的形象,浩浩然然的英雄气质更是让人喜欢不已。小说三国演义中,太史慈出场于徐州救急的时候,在这一段的描写中,作者将太史慈的箭法无双,枪马娴熟描绘的有声有色,并表现出其仁义忠孝的高贵品质。随后最精彩的情节出现,孙策在率军征讨江东的时候,与太史慈兵戎相见,二人以武相识,惺惺相惜,在经历数次大战之后,君臣得遇,从此跟随孙策征讨江东六郡,打下了后来东吴国家的疆域基础,可以说是孙策帐下第一将。后来太史慈转战南北,在数次大战中为东吴政权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天妒英才,合肥之战太史慈因误信人言,中计兵败,自己也中箭受伤,后因重伤不治,病逝于南徐,年仅四十一岁。文学记载中的太史慈英勇善战,箭法无双,忠孝节义,浩然长存。但作者为了突出张辽的功绩,对太史慈在智谋方面有些弱化,所以才导致大多数以为太史慈是张辽所杀。

文远英才世间稀,吴侯惶惶跳乌溪。江东儿郎多才俊,闻君入吴夜不啼。


张辽,字文远。在《三国演义》中,最初是吕布手下八将之首,后来曹操击败吕布,招降张辽。进入曹营之后,张辽的才能开始显现,南征北战,功勋赫赫。成为曹营“五子良将”之首,也是曹魏政权外姓第一名将。在破刘备,征袁绍,定荆州等战争中屡立奇功,后来曹操委派张辽坐镇合肥,抵御孙权,在与孙权的数次战争中捷战频频,合肥之战,击杀孙权亲卫宋谦,东吴名将太史慈。更有“张辽止啼”的典故流传至今。后来张辽长期镇守合肥之地,堪称曹营南国柱石。在小说中,张辽死于魏吴广陵之战,渡江之时不幸中箭,回到许昌后不治身亡。张辽是《三国演义》中非常饱满的艺术形象,在原有的历史基础上,作者加以修饰,美化等方面的加工,更使得张辽有勇有谋,英勇善战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二、历史上的太史慈和张辽

大丈夫生于世上,当带三尺长剑,以升于天子阶堂。如今所志未从,奈何死乎!


历史上的太史慈,弓马娴熟,箭法精良。得遇孙策之后,助其一统江东六郡。后来总管南方军务,以镇东吴后方。是东吴政权名将之首,出世有名,乱世英才。后来因病去世,英年早逝,令人叹息。陈寿评价:“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风。”也许历史上的太史慈的故事没有文学作品中那样传奇,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及为东吴政权立下的赫赫战功,足以踏入东汉末年名将之列。太史慈忠孝仁义,知恩图报的优良品质和浩浩然然的古代侠士之风更加令人倾佩。

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


与太史慈稍微有些不同,张辽在历史上的地位可能要更高一些。史学名家对其也有着很高的评价。张辽少年时就因为平叛而出名,后来命途多舛,多次奔波,直到遇见曹操后,才开始了自己传奇的名将生涯。战袁绍,降昌豨,破乌桓,平叛乱等战事中屡立奇功,名震天下。尤其是在合肥之战大破孙权,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一度成为曹操左膀右臂,晚年带病出征,在途中逝世,名将风范,传奇一生。在唐宋期间纪念古代名将的武庙十哲七十二将中,位列左侧第十二位,是列入的三国众将之首。

以上就是关于太史慈和张辽一生的大概故事,我是小逸聊史,品读古今史实,探讨人生哲理,感谢小伙伴们阅读观看,如果觉得小逸说的有道理,求大家动动小手,点点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