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果換成趙雲敗走麥城,趙雲是否會步關羽的後塵被馬忠所殺?

西遊夢紅樓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對於關羽和趙雲誰更厲害,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看法,不過我個人認為如果換做趙雲敗走麥城,他一定能突出重圍,而不會步關羽的後塵,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趙雲的武力我認為高於關羽。大家都聽過這樣的排名“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可見趙雲的武力在三國中僅次於呂布,而武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武將在戰場中的生存能力,所以如果換做趙雲突圍把握絕對比關羽大。

其次,趙雲在三國早期就開始追隨劉備,一生經歷過無數的惡戰,他本人尤其擅長打突圍戰。趙雲的巔峰之戰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在長坂坡中七進七出,試想下,當時趙雲還是身上揹著阿斗,都還能單槍匹馬,在曹操的百萬軍中七進七出,還斬殺了曹營50多員戰將,這該是多麼恐怖的戰力。而反觀關羽,關二爺雖然武力高超,但是他最擅長的還是在陣前單挑斬殺敵方武將,而在被包圍時卻不擅長突圍,這從他之前被曹操包圍在土山時就突不出去,最終只能選擇暫時投降曹操。

最後,兩人的心態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結局。關羽性格高傲自大,極重情義,當時劉備將荊州交予他時就向劉備聲明將誓死守衛荊州,如今不僅失了荊州,而且荊州的兵馬幾乎全軍覆沒,自覺沒有臉面回去再見兄長,心中萬念俱灰之下自然也就沒有拼死一戰的鬥志。而趙雲則不同,他長期跟隨劉備身邊經歷了無數的惡戰和敗仗,早已經養成了百折不撓的堅毅性格,尤其在身處險境時,趙雲想的都是如何轉敗為勝,繼續報答劉備,正是有了這種永不言敗的精神,因此他往往能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所以我認為如果趙雲在敗走麥城的情況下,是絕不會步關羽後塵的。


漢時明月


這個恐怕不會。

關羽,趙雲都是萬人敵,三國頂尖高手,但也不是沒有缺點。

關羽心高氣傲,目中無人。往往霸氣十足,兩軍對陣,一馬當先,斬顏良就是最好的例證。可往往就是三板斧,如果遇到挫折,就會士氣大跌。是屬於打勝不打敗的性格,可以說善勝而不善敗。襄樊之戰,就說明了問題。

形勢不利,就應該及時果斷撤軍,回到荊州再等待機會。

但關羽已經清楚孫權準備偷襲後路,軍心已經開始動搖。但還是猶豫不決,下不了撤軍的決心。等到被徐晃戰敗,就徹底失去了鬥志,沒能收攏部隊,想辦法突圍。留得青山在,何愁沒柴燒嗎?這是他的性格決定的。

而趙雲的性格卻恰恰相反,趙雲是謙謙君子,習慣於後方制人,置之死地而後生。長坂坡之戰、漢水之戰,都是如此。被逼到絕境,更能激發他的鬥志,突破重圍是趙雲的拿手好戲。七進七出那可能是有些演義,但趙雲的確是來回衝殺,勢不可擋。

趙雲看似是謹慎有餘,冒險不足,但遇到困難決不退縮,反而是經常超水平發揮。

如果換作趙雲主持荊州,首先他不會如此冒險去攻打襄樊。即便不得已而為之,也必然把荊州後方處理的相對穩健一些。

其次,遇到徐晃等曹軍重重圍困,恐怕長驅直入的不會是徐晃,而是趙雲。

漢水之戰,趙雲僅率領幾十騎就大破曹軍重圍,那可是曹操的精銳部隊。

趙雲是否能攻破樊城並不好說,但曹軍想圍困趙雲也很難,趙雲必定能死裡逃生。

趙雲率領大部分軍隊突破曹軍包圍,遇到孫吳潘璋、馬忠這個級別的將領,更不會被他們阻攔,被殺的就可能是孫吳那幫傢伙啦。


豹眼看歷史


如果趙雲從麥城突圍,東吳的將士們誰能攔住他?誰又敢攔阻他?看三國的朋友們都知道,在那個時代,要說突圍能力,趙雲若說自己是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突圍時候的趙雲比平時對陣廝殺時候更加恐怖,正常和趙雲單挑對戰,你支撐不住了,還能拔馬而逃(趙雲很少窮追不捨),如果你想包圍他,一個回合就會被幹掉。

在三國時代,趙雲破圍的水平是其他所有猛將都忘塵莫及的。趙雲最鮮明的特點――斬將破圍。咱們舉幾個例子:

1.穰山突圍戰(一合挑高覽)

劉備和趙雲在穰山與曹軍對峙,後方遭到襲擾,決定趁夜撤出戰場。沒想到曹操早已設下重重埋伏,層層堵截。先是許禇追來,“與趙雲力戰”,隨後于禁和李典又左右包抄,劉備見勢不妙,獨自逃走,而趙雲在包圍圈中混戰一夜。

“比及天明”,劉備在逃跑途中又遇埋伏,前有張郃,後有高覽,進退不得。正在危急關頭,趙雲出現了,從後陣衝出來,一個回合就挑翻了高覽,殺散後軍,再與張郃交鋒,體力嚴重損耗的狀態下,三十個回合擊敗張郃。

2.長坂坡突圍戰(斬將四十餘)

曹操兵鋒直指荊州,劉琮束手請降,曹操派最精銳的騎兵部隊夜行數百里,奇襲劉備。長坂坡一戰,劉備集團被打得四散奔逃。

趙雲負責保護劉備家小,主母和幼主在戰鬥中失散,這把趙雲可惹急了眼,瘋狂地在戰場上四處搜尋,見了人就下狠手。

一合刺死淳于導,救下糜竺;

一合刺死夏侯恩,奪青釭劍;

不三合刺倒晏明;

力敵馬延、張顗、焦觸、張南四將,槍挑劍砍,所到之處,“衣甲平過,血如泉湧”;

不三合刺死鍾縉;

一個大回頭剁掉鍾紳半拉腦袋;

斬將四十餘,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

3.雒城解圍戰(一合擒吳懿)

龐統殞命落鳳坡,劉備的西進戰略嚴重受挫,急調荊州兵將前去支援,張飛獨領一軍,與諸葛亮、趙雲異道並進。張飛率兵先到,立即與蜀軍交鋒,雙方大戰,蜀將張任詐敗,將張飛誘入重圍,張飛在張任和吳懿的包圍圈中左衝右突,殺不出去。


此時趙雲趕到,殺入陣中,一個回合擒住吳懿,救出了張飛。

4.米倉山解圍戰(斬焦炳,殺慕容烈)

漢中之戰,得知曹軍在米倉山囤積糧草,黃忠率兵突襲,欲燒燬曹軍囤糧。結果被張郃和徐晃、文聘領軍包圍,黃忠奮力死戰,無法突圍。

趙雲聞知,單槍匹馬殺入包圍圈,一合刺死慕容烈,再一合刺死焦炳,救出黃忠,再救出副將張著,破圍而出,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

5.彝陵解圍戰(一合挑朱然)

劉備徵吳,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兵敗如山倒,潰不成軍,敗退途中,被吳軍重重堵截,難以突圍,手下諸將也多已負傷。

正在危急關頭,趙雲趕來,所到之處,吳軍兵將“紛紛落澗,滾滾投巖”,趙雲解圍時,正遇東吳大將朱然,不一合,一槍將朱然刺死於馬下。

這就是趙雲,你敢包圍他?你比他的處境都危險!

再看看趙雲在包圍圈中救出過的人:公孫瓚、劉備(兩次)、簡雍、糜竺、張飛、黃忠、張著、阿斗、吳班……

如果是趙雲在麥城遇到包圍,像潘璋、朱然、馬忠這些負責包圍的將領自己能不能活都沒有把握,最好的辦法是遠遠看到蜀軍,就趕緊率人馬撤退三十里,以避其鋒芒,免得不知道時候,身邊就突然冒出個白馬銀槍將來,瞬間被刺中腰子,翻身落馬,一命歸西。

結論:如果當時在麥城的是趙雲,不僅趙雲能夠百分之百突圍,連關平、周倉、趙累這些部將也都能安全返回西川。


饞嘴肥貓鏟史官


這個問題主要要先看一個前提,即趙雲敗走麥城會不會被馬忠他們所擒。這就要看看趙雲的能力了和當時的情況了。

趙雲的戰績有長坂坡七進七出,漢中之戰一身是膽,用疑兵嚇退曹操。

長坂坡主要是曹操愛才,沒有讓人放箭,趙雲才得以逃脫。漢中之戰,主要是曹軍疑神疑鬼,才得以獲勝。

而這兩種情況在東吳的馬忠這裡,是不會存在的。而趙雲的武力與關羽差不多,所以他基本也會失敗被擒。

然後是趙雲會不會被殺的問題。

其實敗走麥城,只要不投降東吳,換誰都是會被殺的。

孫權不會因為他們的忠義就放過他們,因為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看看曹操放關羽回到劉備身邊,關羽對曹操產生了多大的威脅。襄樊之戰,關羽水淹七軍,使得曹操差點要遷都以避關羽的鋒芒。不能為我所用的,別人也別想得到。像關羽、趙雲這種都是萬人敵的將軍,孫權得不到,那也不會還給劉備來增長他的實力。

所以即便是趙雲,他也會和關羽一樣被殺。





趣史夜話


歷史是不能假設的,但如果真的假設一次,換成趙雲敗走麥城,有人問趙雲是否會步關羽後塵?我覺得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關羽為什麼會“敗走麥城”?許多人歸結為兩個字即:"大意"。其實不是如此,就算關羽大意失了荊州,敗走麥城。如果關羽能夠正確處理,他至少可以全身而退,不至於被俘身亡.

關羽鎮守荊州時,目中無人,唯我獨尊,行事剛愎自用,偏聽偏信,甚至以粗暴的方式拒絕孫吳提親,又不聽手下王磊的建議和忠言,用人失當,決策失誤,最終失去荊州,敗走麥城。

如果換成趙雲鎮守荊州,趙雲會不會敗走麥城且不說,就算是趙雲敗走麥城,也不會那麼狼狽,更不會無被人活捉。

原因之一,趙雲目光長遠,胸襟寬廣,絕不會像關羽那樣偏聽偏信,剛愎自用。他會廣納賢言, 決策恰當,平易近人,即使偶有失誤,也應會及時彌補,就算是有所損失,他也會及時採取措施,將損失降低到最小限度,絕不至於像關羽那樣,一個錯誤堆著一個錯誤,一個過失連著一個過失,使事情發展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原因二,趙雲做事謹慎,為人低調,又有自知之明,因此趙雲絕不會為孫吳名將陸遜的示弱所迷惑,即使孫吳將領陸遜無論採用陰謀計策,趙雲只要收起了那種傲慢之心,就絕不會上了陸遜之當,即使上了當,也會及時止損。絕不至於走到被人活捉的結局。

另外,我們要知道,為什麼劉備要關羽去鎮守荊州?
原因也很簡單,荊州的重要地理位置大家都清楚,必須要一名自己完全信得過的人去,那非關羽莫屬,他是劉備的結拜兄弟,那還有什麼話說。五虎上將中當時也只有關羽有這個空閒,馬超、張飛、黃忠當時都有自己的任務,或東或西的在為劉備打江山。
有人說會,趙雲啊,當時趙雲是跟著劉備的,可以讓他去鎮守荊州。大家要知道,真實的三國曆史中,趙雲可以算是劉備的禁衛軍,負責劉備的安全才是他最大的責任。怎麼可能放他去荊州,那劉備的安全怎麼辦。
所以綜上來說,劉備派趙雲去鎮守荊州的可能性是很小的,當然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那什麼都有可能!如果劉備真的派了趙雲去荊州,可以肯定的是,趙雲不會像關羽那樣輕易的發動襄樊之戰。
因為趙雲沒關羽那麼剛愎自用,他不會輕易同時招惹曹操和孫權的。另外,趙雲很懂謀略,他知道自己不擅長水戰,那麼在荊州,他除了老實待在城裡防守外,肯定不想在水上跟曹操和孫權動手的。
再假如一下,如果趙雲在鎮守荊州的時候,真的如同關羽一樣遭到曹操和孫權的聯合進攻,不習水戰的他估計也很難守住荊州,並不會比關羽做的更好。但他至少不會被活捉

南飛雁1988


《三國演義》中,關雲長敗走麥城,喪命於自己最為瞧不起的“吳狗”之手,一代名將就此隕落,令人唏噓不已。當時的關羽,已經年近花甲,身體機能退化嚴重,早已不復當年之勇,更兼有傷在身,故於東吳的重圍之中,未能突出去;那麼,若處於該情景之下的是趙雲,能否突圍成功?

答案是肯定的。若趙雲被包圍,必然能夠成功突圍。

關羽一項於亂戰很不在行,但凡是陷入重兵包圍之中,關羽從來沒有成功突圍過。關羽前一次被圍攻,應當是在下邳城。當時曹操已經拿下徐州,劉備落荒而逃,僅關羽帶著劉備的家眷守在下邳—這個已經被曹軍圍成鐵桶一般的小城。程昱告訴曹操,對付關羽應當智取,於是曹操用計將關羽騙出城,然後以大軍將其圍在土山。面對曹軍,正處於巔峰時期的關羽,表現可謂是一言難盡:

次日,夏侯惇為先鋒,領兵五千來搦戰。關公不出,惇即使人於城下辱罵。關公大怒, 引三千人馬出城,與夏侯惇交戰。約戰十餘合,惇撥回馬走。關公趕來,惇且戰且走。關公約趕二十里,恐下邳有失,提兵便回。只聽得一聲炮響,左有徐晃,右有許褚,兩隊軍截住 去路,關公奪路而走,兩邊伏兵排下硬弩百張,箭如飛蝗。關公不得過,勒兵再回,徐晃、 許褚接住交戰。

關公奮力殺退二人,引軍欲回下邳,夏侯惇又截住廝殺。公戰至日晚,無路可歸,只得到一座土山,引兵屯于山頭,權且少歇。曹兵團團將土山圍住。關公于山上遙望下邳城中火光沖天,卻是那詐降兵卒偷開城門,曹操自提大軍殺入城中,只教舉火以惑關公之心。關公見下邳火起,心中驚惶,連夜幾番衝下山來,皆被亂箭射回。

關羽幾次突圍,都以失敗告終。第二天,曹操派張遼來勸說關羽投降,關羽在約定三事之後,歸降了曹操。

從羅貫中的描寫來看,關羽在戰鬥中,遭遇了地方的弓弩攻擊,同時奮力擊退了幾名象徵性前來攻擊的將領,再無進展。可以看出,關羽的亂戰能力很差。這是因為關羽本人更善於一對一的攻防,他本人在武技和戰鬥意志方面並不突出,因此,關羽一旦陷入重圍之中,他的體力流失將會很快,隨著體力的不支,戰鬥意志也會削弱。

趙雲則不然。趙雲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最為出色的亂戰將領,這得益於趙雲本人的戰鬥特點和性格。趙雲是三國時期為數不多的,以武技出名的將領。趙雲並不像其他武將那般僅僅依靠自身的身體天賦作戰,而是更多依靠技巧,這也使得趙雲能夠通過此方式來儘可能地保存體力——體力,在亂戰中,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再者,趙雲本身並沒有任何包袱。關羽性格孤傲,他對於混戰是很不屑的,因為他不屑於斬殺無名之輩;但趙雲則不然,趙雲的戰鬥意志是很強的,在混戰之中,他甚至能做到愈戰愈勇,包圍的人越多,他的小宇宙爆發得更厲害。

所以,趙雲的亂戰記錄,幾乎是全勝。長坂坡面對曹軍數十萬大軍的包圍,趙雲如入無人之境,斬殺曹營名將四十餘人。雖然曹操下令不準放箭,但在如此眾多大軍的圍攻之下,趙雲依舊有如此高光的表現,可見其能力之卓越。另外,在漢中,黃忠限於徐晃和張郃大軍的包圍,趙雲又是單槍匹馬殺入曹軍,這一次,可沒有說不能放箭。但趙雲依舊視曹軍的包圍如無物,甚至嚇得徐晃和張郃不敢還手,眼睜睜看著趙雲救走黃忠,這足以說明,趙雲,就是一位亂戰高手。

因此,當面對東吳軍隊——一支戰鬥力遠遜於曹軍的部隊之圍攻時,趙雲輕輕鬆鬆便能突圍成功。


庭州行者


趙雲不會步關羽後塵,趙雲不會死。

關羽和趙雲是兩個不同性格的人,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關羽之所以這樣完全是因為自己太傲造成的,都敗走麥城了,都被活捉了,竟然還不懂得低下他那高貴的頭,依然昂首挺胸等待被殺,如果換做趙雲,情況則不同。


當時關羽關平父子,連同手下十幾個人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我想換雲也一樣被抓,但不會被殺,孫權殺關羽是因為恨,關羽一直看不起孫權,覺得他是毛頭小兒,有一年孫權前去關羽家提親,可是關羽不同意也就算了,竟然羞辱了一番前來提親的人,孫權當時恨的幾乎把後槽牙都咬爛了,那時候,孫權對關羽就有了殺心。

關羽等人被呂蒙活捉,押到孫權處,孫權先是勸說關羽,沒想到反造關羽一頓破口大罵,這時候孫權新仇舊恨一起湧上心頭,不管三七二十一,命人把關羽拉下去,砍了,也許孫權說的是七話,但是關羽真的被殺了,被東吳大將呂蒙所砍。



還有一點關羽一直看不起老年人,覺得人老了就得回家養老,軍中那些老將讓關羽不爽,甚至聽到老將說話關羽都會無緣無故的破口大罵,關羽敗走麥城之時,有一些老將藉機投降了孫權,人人恨不得殺了關羽而後快,孫權把關羽腦袋砍下來之後,送給了曹操,曹操愛才,一向喜歡關羽,當他看到關羽的腦袋自然心疼的不得了,最後曹操下令厚葬了關羽腦袋,曹操厚葬關羽其實有兩個意思:


第一,孫權殺死關羽然後把腦袋送給曹操就是故意讓劉備知道殺死關羽是曹操的主意,故意激怒劉備,曹操厚葬他是為了消除劉備的戒心。

第二,曹操愛才,一直喜歡關羽,但是苦於得不到,曹操對關羽的情說也說不清,關羽死了曹操也心疼,所以厚葬他,送他最後一程。

總結:從關羽被抓,乃至被殺都是關羽自己造成的,完全是因為他太傲,關羽覺得孫權的江山不是通過自己打拼的來的,所以一直看不起他,覺得他低自己一等,關羽的態度讓孫權很是憤恨,所以藉此機會殺了他,但是,如果換做趙雲,就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


佳寧說歷史


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已經是荊州被佔,兵疲馬乏,戰力殆盡,關羽本人也是箭瘡復發,無心再戰,迫不得已而敗走麥城,被呂蒙早佈置在那裡的馬忠伏兵全部收繳。今天我們回頭看這段歷程,我想假如是趙雲敗走麥城的話那是絕不可能的,就算趙雲真的敗到麥城,憑趙雲的一杆銀槍和超強的搏殺能力,那肯定也會鹹魚翻身.不僅能夠將呂蒙佈置在那裡的人馬盡數給挑了,更是殺回荊州也是可能的……,馬忠等無名之輩一聽趙雲大名可能早就逃之夭夭了,再說當時呉國的大都督呂蒙也不是等閒之輩,對待趙雲,他是絕不敢這麼佈局的……,總之,荊州之失是蜀國由盛轉衰的一個重要節點,關羽、張飛、劉備這哥仨在這個節點上依次喪命,加上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蜀國的元氣大傷。我個人看法:如果當時諸葛亮能讓趙雲來守荊州的話,那結果絕對不會這樣,三國演義的結局就可能完全會改寫…,趙雲是一位頭腦冷靜,武功高強,機智靈活和善於搏戰的著名大將,更重要的是趙雲性格與關羽的最大不同是穩健低調,總是準確把握時機,出色完成自己擔當的各種重要角色,而關羽則就不一樣了,他總是自恃武功高強,英雄主義,狂傲自負,自謂了得,主觀上犯了麻痺大意,主動惡化蜀呉矛盾,防務上的疵漏更是荊州之失的重要原因,他對當時的蜀、呉、魏的大格局根本不進行深入研究,不能很好的理解諸葛亮的聯吳抗曹策略的重要軍事意義,認為只要自己坐鎮荊州就能使荊城穩如泰山,他親自導演了一場千古經典的“單刀赴會”大戲,關羽在其擔當荊州守將重任時期的表現是其一生的最大敗筆,他的傲慢和大意是其丟失荊州的重要原因,後來果然中招呂蒙的瞞天過海、調虎離山之策,其麻痺大意竟成為今天人們在玩象棋的時候經常引用的“大意失荊州”這句話的素材發源地了。




注:原創文與圖無關


大軍一西江之舟6397


我覺得不會。

關羽和趙雲,雖然都位列五虎上將,但不論是名氣,還是戰績,關羽都要勝過趙雲的。關羽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千里走單騎。提起趙雲呢?貌似只有兩次救阿斗了,一次是長坂坡救阿斗,一次是跨江截阿斗。


然而,趙雲雖然名氣不如關羽,戰績不如關羽,但是武功並不弱於關羽,而且趙雲還有一點要強過關羽許多,那就是做事成熟穩重,顧全大局,不似關羽目中無人,驕傲自負。

而且,趙雲還是個非常有遠見的人。劉備奪下益州之後,有人建議將益州的房屋和田地賞給諸位將領,趙雲竭力勸阻,說了這樣一番話: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現在國賊未除,還遠遠未到分功的時候。益州百姓剛剛經歷戰亂,人心不定,應該把田地分給他們,讓他們安居樂業,這樣才能得民心。”

這段話,看似不像是出自武將之口,倒像是出自政治家之口。


後來,劉備以替關羽報仇為名,舉全國之力發動了夷陵之戰,出征之前,趙雲竭力勸阻道:

“國賊是曹操,不是孫權,滅了曹操,孫權自然會臣服,如果貿然進攻孫權,必然陷入漩渦之中,絕非上策。”

但劉備固執己見,最後全軍覆沒,國力大損。

這番真知灼見,與諸葛亮的隆中對不謀而合,然而諸葛亮明明知道此番出征凶多吉少,但並不敢全力勸阻,反倒是武將出身的趙雲冒死力諫。

綜合來看,趙雲不僅一身是膽,而是一身都是智慧,這一點,關羽要比趙雲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樊城之戰前,孫權曾經派諸葛瑾來到荊州,替孫權的兒子求親,哪知道關羽聽說了來意之後,勃然大怒,都沒聽諸葛瑾把話說完,就把他轟出去了,還說了句“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你弟弟諸葛亮的面子,一刀把你咔嚓了。

嚇得諸葛瑾抱頭鼠竄,回去見了孫權之後,孫權大怒,發誓要弄死不識好歹的關羽。

假如換做趙雲,絕不會做出如此弱智的行為。作為鎮守要地的大將,怎能如此意氣用事,怎能如此恣意妄為,怎能如此鼠目寸光呢?


最後關羽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假如趙雲敗走麥城,能否突圍成功呢?

我覺得概率很大。

趙雲是個突圍高手,當年長坂坡之戰,趙雲單槍匹馬,七進七出,如入無人之境,砍倒了兩面大旗,奪了三條槊,殺死了五十員大將,就算最後陷入了馬坑,也能全身而退。

所以說,就算趙雲兵敗麥城,全身而退應該問題不大的。


一半秋色


關羽之所以被殺,一大原因是不願意投降吳國,那麼我們先來探討,趙雲遇到潘璋和馬忠,會不會俯首投降?

趙雲的忠義

趙雲是個有大格局的將領,這點優於關羽。

1.首先我們來看趙雲最開始為什麼投降公孫瓚。

雲答曰:"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

當時公孫瓚懷疑趙雲的忠誠,說你怎麼不就地投靠袁紹,卻大老遠跑來我這邊。趙雲義正言辭地回答,說我只是覺得公孫將軍您是個仁義之主,所以為了黎民百姓,我願意為您效力。

這說明趙雲是個義士,一心為民為國。

2.那麼他後來離開公孫瓚,轉投劉備,是不忠不義嗎?

不是,是因為劉備更加仁德,更加愛民,更加忠於漢室,至少表面上是這樣的。

雲以兄喪,辭瓚暫歸,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別,雲辭曰:"終不背德也。"

注意這個背德的“德”,一方面指的是劉備對趙雲的厚愛,另一方面指的是對國家大義的堅持。所以趙雲改投劉備,不是二三其德,而是忠於國家和人民的表現。

3.趙雲忠於劉備本人嗎?

曹操拿下荊州,一路追殺劉備。當時趙雲與劉備失散,久候不至。有人就對劉備說,趙雲怕是向北逃命去了。結果劉備堅信趙雲不會揹他而去,果然過了一陣子,趙雲就帶著劉阿斗趕來了。

先主之敗,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頃之,雲至。

以上三點,可以說明趙雲是覺得不會背棄蜀漢,轉投東吳的,因為於國於民於劉備個人,趙雲都會誓死效忠。

那麼如果趙雲不投降東吳,東吳的馬忠,包括孫權本人,會放了趙雲嗎?答案是不會。

殺趙雲的理由與關羽一致

正史上沒有記載,裴松之注有寫。

左右曰:"狼子不可養,後必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議徙都。今豈可生!"乃斬之。

說是關羽被活捉後,孫權曾經考慮過留下關羽一名,來日為自己所用。但是左右都勸阻,說關羽就是狼子野心,當初投靠曹操那會兒,曹操因為婦人之仁,使得後來關羽猛攻曹魏的襄樊,曹操差點為此遷都,避其鋒芒。

同樣的,趙雲也是當世虎將,孫權既然不用收為己用,又怎麼會放虎歸山呢?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敗走麥城的如果是趙雲,結局也會是一樣,都是死路一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