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一塊地,種了14個品種,四季有活幹,一年賺百萬

專注三農,洞察商機!三農洞察致力於為您分享農業道路上的致富商機、實用技術、市場趨勢,關注我們,三農路上不迷路!

普普通通的80後,如何一年掙到100萬?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劉店集鄉徐馬莊村,王飛靠種植瓜果蔬菜實現了這一切。
當然,他也不是隨便一種就掙到了這麼多錢。王飛的成功在於,他做到了“一年四季有活幹,一年四季有錢賺”,這得益於他科學地搭配了種植品種,而且經營思路切實有效。

摔過跟頭 更要學技術

王飛是位“80後”。最初,他沒想種地,初中畢業以後就離家打工了。2004年底,在父親的勸說下,王飛留在了家鄉,搞起了蔬菜種植。

一塊地,種了14個品種,四季有活幹,一年賺百萬

一開始,王飛在家鄉建了兩個佔地3畝的塑料大棚。為提高效益,他參加了縣農廣校舉辦的培訓班,學習大棚蔬菜栽培技術,每畝大棚的年效益達到1萬元左右。

緊接著,他就擴大了生產規模,新建了4個佔地8畝的塑料大棚。然而這一次,由於種植結構單一、管理不善、市場把握不準等諸多問題,他的種植效益明顯下滑。

一塊地,種了14個品種,四季有活幹,一年賺百萬

2012年,在當地農廣校老師的指導下,他發現可利用徐馬莊村靠近城區的優勢,通過流轉土地建立家庭農場;在原有蔬菜大棚的基礎上搞果樹種植,能夠很好地滿足都市群體的採摘體驗需求。

他建起了家庭農場,流轉土地230畝,並改變過去單一蔬菜大棚的形式,實行果蔬大棚、露地種養、生態育苗等多種生產模式的相互搭配。

這幾招 分散了經營風險

吃過種植結構單一的虧,有了自己的家庭農場以後,王飛為了分散經營風險,十分注意豐富產品結構,積極引入適銷對路的品種。

他的經營思路也有了變化,變成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轉”,適度經營,科學管理。

一塊地,種了14個品種,四季有活幹,一年賺百萬

在流轉經營的230畝土地上,王飛引進了桃、李、杏、梨、獼猴桃、西梅、火龍果等14個優、特品種。

春節前後有大棚蔬菜上市,“五一”大棚杏上市,“六一”大棚葡萄、水蜜桃上市,“七一”各種露天雜果上市,“十一”黃金梨、蜜棗上市,這樣一來,全年鮮果不斷,月月有收入

除了科學搭配品種,他還注重技術創新,實現了立體生態種植、精細無害管理。

一塊地,種了14個品種,四季有活幹,一年賺百萬

1.種植大棚杏,他就採用野生毛桃作為砧木,嫁接金太陽杏,結出來的果實既有杏的味道,又有桃的個頭。整個生長期不噴灑農藥,實施綠色防控,品質好。這樣的大棚杏每年從開花期就有預訂,供不應求,畝效益3萬多元。

2.大棚葡萄採用無公害綠色管理方法,多施生物有機肥,整個生長過程不噴灑農藥,結出來的果粒上色均勻,糖度高,成熟後可以掛果一個多月。葡萄6月中旬上市後,每斤可賣到8元以上,每畝效益至少在4萬元以上。

3.露地水果全部種植最新優質品種,增施有機肥,果子個大、色豔、口感好,效益非常不錯。

蔬菜瓜果品種新、種類全,錯時上市,優質優價,這給王飛的家庭農場帶來了每年百萬元以上的純收入。

積極想辦法 營銷別落下

瓜果蔬菜賣得好,說明銷售渠道建設和產品營銷都跟上了。這方面,王飛也想了不少辦法。

在王飛的微信賬單裡,每個月的訂單都在萬元以上。談及他的銷售秘籍,他說,“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我的微代理,向自己的圈子推銷產品。”如此一來,不僅少了管理團隊的麻煩,連運輸的成本也降低了。

一塊地,種了14個品種,四季有活幹,一年賺百萬

除了微代理,他也沒少和互聯網平臺合作。

徐馬莊村靠近城區,王飛

與當地的網約車平臺合作,利用往返周邊城市的空車代運新鮮水果。

此外,他還和電商平臺合作生鮮次日達業務,保障給消費者提供新鮮、高品質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