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对话:场景抉择与科技创新赋能

佚名

南京银行首席信息官余宣杰:金融科技公司和银行在共同生长

金融科技公司刚进入金融业的时候,很多银行是比较抵触的,但是慢慢地,银行都意识到开放合作、深度融合、优势互补是更好的选择。实际上,金融科技公司和银行是共同生长的。金融科技公司有很多地方值得银行借鉴,比如说流程简单、客户体验好、应用场景丰富。

南京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有很多合作,拿互金平台举例,南京银行与其有三个层次的合作。第一是技术合作。通过和蚂蚁金服等公司的合作搭建了技术平台,并在该平台上搭建了账户体系,实现了贷款、理财以及聚合支付等应用。第二是业务合作。南京银行和同盾科技这类公司合作,提升了自身的风控能力。第三是场景合作。通过平台和50多家互联网公司合作,搭建了不同的场景。

实际上,银行很多时候是缺场景,而互联网企业在场景应用方面是强项。举一个例子,南京银行和一个金融科技公司做了一款“家校通”产品,解决布置作业和发通知的问题。这个小程序跟银行有什么关系?如果把金融服务嵌在小程序里,家长有金融需求的时候可以联系银行,这是南京银行在场景金融做的尝试。

南京银行希望通过高频的生活场景来带动低频的金融服务,南京银行原来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关系是纯粹的甲乙方交易关系,金融科技公司只是银行的服务供应商。而现在,南京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关系是科技合作共同体的关系,发展目标是一致的。

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金融科技发展应选准细分领域构建特色生态

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越来越强调生态圈分工,在风险管理上可以根据细分领域的特色数据搭建风险控制体系,进行差异化竞争。

作为国开金融联合江苏再担保等金融企业设立的金融科技服务平台,开鑫金服目前专注于物流和医药领域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搭建。所谓生态圈的概念,其实是选准细分领域,在风险管理上针对某个产业的特色数据去搭建风险控制体系,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目的不是消灭风险,而是帮助这些企业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资产和信用价值,帮助其在经营过程当中解决痛点,缓解资金困难。

同时,金融科技公司如果要深入客户,与客户建立比较高的黏性,就需要定制化服务,通过深耕行业,在归纳和总结特色数据之后,可以做到对资产的风险可控,弥补传统金融机构的短板。

事实上,即使在物流这一细分行业中,随着对行业深入程度的提高,数据维度和颗粒度可以更细。因为其对接的金融机构不仅仅是银行,还有券商、保理,以及未来的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企业需要的可能也不仅仅是信贷产品,也包括资产证券化的产品,还有其他交易场所的产品。金融科技企业凭借独特的资源,可以在产业中进行有机整合和拓展,成为资产端和资金端之间的桥梁,从而形成完善的生态圈。

中原消费金融首席风控官于洋:与科技紧密结合 消费金融行业蓬勃发展

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未来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互为场景、互为生态、互为客户。

业内有声音认为,消费金融公司普遍依赖于金融科技公司提供场景、技术等资源。其实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共同都拥有场景,或许初期金融机构更多的是利用金融科技公司的场景展业,比如一些互联网巨头公司,但不容忽视的是,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其实也拥有不少场景。

所谓“互为生态”就是闭环,电商巨头能够称得上是一个闭环,同样地,银行也有很多业务是一个闭环。而“互为客户”指的是,金融科技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科技相关的服务,而金融机构可以为这些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相关的服务及解决方案。

实际上,借贷需求并不是一个高频的需求,对黏性有一定的限制。所以需要顺应客户需要,寻找“新”需求。比如外卖需求在从前是不存在的,这就是消费金融公司未来努力的方向,顺应需要、创造需求。

而基于金融科技公司的帮助,金融机构可以更精准地了解客户需求,更加实时、更加智慧地为客户提供服务,甚至是重塑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除了技术层面的合作,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公司在文化与思想层面亦需融合。一方面是传统金融机构要吸收开放的理念,包括快速迭代、敏捷等互联网理念,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也要吸收传统金融机构的理念,比如对风险的敬畏、对合规的坚守等。

同盾科技副总裁余旭鑫:大数据时代的精髓是对数据价值的分析挖掘能力

大数据时代的精髓是对数据价值的分析挖掘能力,这也正是专业金融科技公司的优势所在。

就金融机构如何与金融科技公司紧密结合而言,银行应具有金融科技的理念,但并不代表银行要做所有金融科技公司能做的事情。而金融科技公司在科技领域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首先,是效率方面的优势。比如摩根大通将申请评分卡系统进行更新换代,用了两年的时间;而同样的模型,金融科技公司承诺一年内可以做出五套。

同时,金融科技公司的专家背景和技术实力较强、经验较为丰富。其中,同盾科技分析咨询部门就有100多名专家,有的来自顶尖的咨询公司,有的来自国外大型银行,有的有国内传统银行多年的工作经验。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验相互融合,使得专家团队天然在理解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痛点等方面具备优势。

此外,在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之下,合规的、可用的数据会慢慢变成一种稀缺资源。未来大家比拼的是谁能将这些数据深度挖掘分析、精耕细作,这也正是金融科技公司的核心价值所在。

在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相互联系、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传统金融机构应坚守自主风控,并对金融科技的应用有自主的把控能力。对于金融科技公司而言,金融科技公司应坚守的底线是独立第三方的角色,不放贷、不与客户争利。

长江证券互联网金融副总经理孙可嘉:传统机构在理念上要向互联网公司学习

传统金融机构,无论是银行、保险公司还是券商,如今跟互联网的合作都比较紧密。

在业务和技术方面,大家的吸收程度、努力程度都是很快的。但在金融科技下半场,传统金融机构的精力更应该放在理念上,从业务规则、内部制度包括内部组织构架上要向互联网公司学习。

一是内部孵化。互联网公司最大的特点是内部孵化,比如“微信读书”最早就是在腾讯内部由三人团队孵化而成。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领域一定要有内部孵化团队。长江证券近年来也在积极地内部孵化,并已经孵化出新的一级部门。而在传统金融机构中想要快速从一个部门剥离出一个一级部门是非常困难的。

二是文化建设,包括内部PK文化。在传统金融企业,某一件事由某一个部门独立进行。而在互联网公司内部,细微的业务点由两三个部门同时进行,部门之间是竞争关系,最终交出成绩单时再决定由谁来负责,把其他淘汰部门并进去成立一个新的团队。

那么,在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中,传统金融机构应该坚守什么?让渡什么?

对持牌机构来说,合规性是最重要的,是底线,是坚守。而能够让渡的是合作伙伴更开诚布公的交流以及扶持,如在业内帮助优质的金融科技企业做宣传等。这一过程也是互惠互利的,对方能力的提升对金融机构也具有反促进作用。

精确科技集团副总裁姚云龙:专注产业互联网上下游“B端” 输出金融科技

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兴金融科技公司均有各自的优势。虽然很多公司在朝着大数据、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转型的方向大力发展,但是不可否认,产业互联网的非标化情况还普遍存在,其实操业务还需要线下机制去实现。

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延伸到体系内外提供专业服务。如产业互联网方面,具体体现在与银行的合作,既是上游又是下游,既有资金助贷层面的合作又有金融科技输出方面的赋能。

多年的经验表明,产业互联网板块不像To C那么标准,不能用一刀切的思维去思考,因为行业多、场景多元化,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特点。真正要赋能传统产业的互联网+金融的升级,需要更多的行业策略、风险策略。

观察业内可以发现,一般金融公司都是用法人代表C端思维去授信以及信贷。而下游企业的需求其实有三类,一是下游企业其实没有借款需求、只有结算需求;二是下游企业过于大,没有小微活体认证配合意愿;三是下游是很小微的企业、可以用To C的思维授信和借贷。因此,做好产业互联网的金融,需要更多不同的应对思维和策略。

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更应下沉到行业场景中去,研究更多行业策略+先进的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手段的模式。在场景选择方面,大而优、小而美的场景,都会是金融科技公司的潜在客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