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搬出富民新天地——臨夏州東鄉縣柳樹鄉大山村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側記

本報記者 喬棟明 見習記者 馬進忠 趙好飛

“這是祖祖輩輩居住的地方,不能搬。”“搬下去耕地怎麼辦?”“搬遷後我們靠什麼生活?”……東鄉縣柳樹鄉大山村很多村民都不願意搬遷到完全陌生的另一個環境。像很多村民一樣,祁成魁也有這樣的擔憂。針對村民們的擔憂,柳樹鄉黨委政府和駐村幹部在經過耐心細緻地宣講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及後續產業規劃後,打消了村民們搬遷的顧慮。祁成魁和許多村民終於鼓起勇氣做了這輩子對他們來說是最大、也是最艱難的決定——響應政府的搬遷號召,搬出祖祖輩輩居住的山溝。

站在搬遷的新房前,祁成魁笑得合不攏嘴,高興地說:“共產黨對我們真是好,我這輩子想都不敢想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現在住在新房裡,幹什麼都方便,也打消了我之前的那些顧慮,政府不光給我們修建新房,還給我們同步配套修建了文化廣場,我們的生活更有盼頭了。”

現在祁成魁逢人都要說說自己和易地搬遷的故事。

為了徹底解決制約深度貧困村群眾發展的瓶頸性難題,按照縣上統一部署,鄉黨委在大山村社啟動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工程,搬遷安置建檔立卡貧困戶28戶、145人,投入資金837萬元,平整土地33畝,建設住房28套,配套建設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在搬遷點東北側實施的一座200方蓄水池,解決了易地搬遷點及周圍老馬灣社、李家山社、大山社、章子社的飲水問題。通過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實施,有效改善了安置區群眾道路、住房、吃水、用電、上學等生產生活條件,確保了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

解決了“搬得出”的難題,如何實現“穩得住、能致富”,這又是擺在柳樹鄉黨委政府面前的一個課題。圍繞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柳樹鄉把產業扶貧作為群眾增收致富、實現脫貧的有力抓手,在幫助困難群眾“挪窮窩”的同時,因戶施策,把發展養殖作為助力困難群眾“挖窮根”的有效舉措。藉著這股東風,祁成魁也走上了養殖的道路。

鄉黨委負責人馬小東說:“我們大山村是全縣生態最脆弱、基礎條件最差、群眾最貧困的深度貧困村之一。近年來,我們因地制宜,將養殖業作為全村的主導產業強力推進,大力開展技能培訓、危房改造、自來水入戶等工程,通過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實施,有效拓寬了群眾增收的渠道,改善了居住環境,有力提升了生活質量,增強了群眾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

省扶貧辦駐大山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康凱說:“為了解決大山村搬遷後,村民靠什麼發展致富的問題,基於該地區群眾的養殖傳統,我們整合全村‘155’產業發展項目資金110萬元,按照2018年未脫貧40戶每戶2萬元,30戶已脫貧戶每戶1萬元,全部用於發展養殖業,戶均年收益在5000元以上。目前,全村牛羊養殖產業達標39戶,其中建檔立卡32戶,每戶獎補資金6000元,助推產業快速發展。”

如今,行走在大山村,每個搬遷群眾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搬遷後的群眾表示要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闖出一條自己的致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