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當時中國GDP是世界第一 為什麼在甲午戰爭中輸了?

日本一網民發帖吐槽稱,日本和清朝之間發生過甲午戰爭,當時清朝有著世界第一的GDP,為什麼卻輸給了日本?日本網友議論紛紛,有的說大清帝國依賴的本民族武力很早就已經弱化也是原因,所有方面都很保守。特別是跟軍事有關的東西。鴉片戰爭時期的炮臺的大炮還是萬曆年間鑄造的古董品。保衛長江三角洲明明是很重要的事情。守衛的天津士兵不到500人。還有的說日本並非戰勝了整個清朝,不過是戰勝了李鴻章的軍閥而已。反而是,當時最新銳最強的兩艘戰艦由個人持有真是個驚人的國家。

當時中國GDP是世界第一 為什麼在甲午戰爭中輸了?

甲午戰爭中國輸給日本,當然是很多原因造成的。甲午戰爭的時候,日本已經基本完成了初步工業化的國家,而中國依然是農業國家,完全不是一個概念,這不是量的層次的差別,而是質的層面上的差別。就好比中國還是一袋土豆,日本已經是一把尖刀了,怎麼對抗?

在海軍層面,雖然北洋艦隊當時的裝備水平比日本實際上要高,號稱亞洲第一,但是北洋水師的編組、訓練和指揮水平都還沒達到工業化軍隊的水平,而日本的軍隊經過明治維新之後的改革,已經具備了處級的工業化軍隊的水平。

在陸軍方面,日軍已經進行了近代化改革,從編組、訓練到指揮體系和戰術思路,都已經進入現代軍隊的水平了,而清軍當時的主體,也就是淮軍,還拖著長辮子,完全沒有進行這些方面的改革。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已經進入了新一輪的國力上升和發展的階段,生機勃勃,而中國當時正處在清王朝的末期,一派腐朽沒落的氣息,不思進取,而且還在進行各種各樣的權力鬥爭,根本沒有能力動員更多的國家資源來進行一場關乎國家命運前途的戰爭。

中日雙方當時對戰爭的影響的認識也不在一個層面。日本很清楚,就是要通過擊敗日本,獲得東亞地區的霸權地位,和列強平起平坐,向大陸擴張自己的勢力。而清朝方面完全沒有這方面的認識和準備,更沒想過這場戰爭的失敗對自己意味著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