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特朗普的“土豪”競選對手公開發表“友華言論”,他若上臺中美關係可能迎來轉折?

賈春陽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

特朗普的“土豪”競選對手公開發表“友華言論”,他若上臺中美關係可能迎來轉折?

12月10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前紐約市長布隆伯格在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時表示,為重振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努力,未來美國政府必須重建與中國的關係。此前,布隆伯格曾公開表示,中美彼此是最重要的貿易伙伴,雙方經貿聯繫緊密,相互依賴,兩國需要的不是貿易戰,而是通過多種途徑加深雙邊關係;兩國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兩國合作對於應對經濟增長、貿易、安全乃至氣候變化等方面的全球性挑戰至關重要。

布隆伯格身家500多億美元,同時作為前紐約市長、前聯合國氣候行動特使以及美國2020年大選的民主黨總統參選人之一,其一言一行都是媒體跟風報道的重要目標。因此,其上述表態應該不是臨時起意或隨口說說,而是反映了其真實想法。同時,布隆伯格的話在美國也並非孤例,而是有一定的代表性。

特朗普的“土豪”競選對手公開發表“友華言論”,他若上臺中美關係可能迎來轉折?

此前,美國百名專家、學者及政商界人士7月曾發表公開信《中國不是敵人》,認為採取敵視中國的政策對美國無益,這種做法最終或導致美國自身被孤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表示,“我有幸見證中美關係四十年,始終堅信以合作的方式解決雙方存在的重要問題,是中美兩國對世界和平與進步的共同責任。”美國前商務部長卡洛斯·古鐵雷斯表示,儘管中美存在競爭,但這並不意味著兩國不能保持緊密合作,事實上兩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保持溝通,這不僅有利於國家利益,也是為了全球穩定。

這表明,儘管特朗普政府在經貿、涉疆涉藏、香港、南海等議題上不斷對中國出招,儘管美國部分反華勢力、保守勢力不時渲染中國對美國所構成的各種“挑戰”和“威脅”,但美國戰略界始終存在清醒之士,他們對中美關係的重要性以及兩國合作的必要性都有非常清醒的認識。

特朗普的“土豪”競選對手公開發表“友華言論”,他若上臺中美關係可能迎來轉折?

從中國來看,雖然在上述議題上不時面臨著來自美國的壓力,雖然學界也有少數對美國強硬甚至與美國對抗的聲音,但大多數學者對於中美關係的重要性都有非常清醒的認識,在承認兩國關係中的競爭因素同時,都希望兩國在能夠合作的領域儘可能地進行合作,都不願意兩國徹底走向對抗甚至滑向某種“冷戰”。如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瑩曾公開表示,中方始終抱有與美國保持合作關係的願望,如果中美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找到新的交往路徑,應能實現某種“競合”態勢,即保持必要的互利合作,管控好不可避免的良性競爭,這是比較理想的前景。應該說,傅瑩的話代表了中國美國學界主流學者的觀點。

上述事實表明,雖然特朗普政府及美國少數反華勢力在對華政策方面一意孤行,妄圖將中美關係推向他們所鼓譟的“大國間競爭”軌道,妄圖利用美國當前的實力優勢趁中國將強未強之際將中國遏制住,甚至分化瓦解,但這種冷戰思維既不符合當今世界發展潮流,也註定得不到美國戰略界主流人士及大多數民眾的支持,同時也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事實上,在21世紀的今天,無論是對中國,還是對美國,還是對全世界而言,中美兩國維持必要的合作關係都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除了布隆伯格提到的氣候變化問題,全世界需要中美合作應對的領域和問題還有很多,如應對恐怖主義、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應對大規模自然災害及傳染病蔓延、解決全球性難民問題、應對地區性危機、維護世界經濟穩定等。

特朗普的“土豪”競選對手公開發表“友華言論”,他若上臺中美關係可能迎來轉折?

僅以阿富汗問題為例,美國花了18年時間、耗費了2萬多億美元,仍看不到阿富汗問題徹底解決的跡象,美軍何時能夠以勝利者姿態撤離阿富汗仍是一個未知數。從特朗普及其執政團隊的言行看,美國早已厭倦了阿富汗戰爭泥潭,然而卻束手無策,不知如何解決。這也是美國與塔利班談談打打的重要原因。阿富汗問題錯綜複雜,不僅涉及阿富汗內部政府與反對派、各教派、各民族之間的利益糾葛,還涉及到俄羅斯、巴基斯坦、伊朗、印度、中國等周邊國家的切身利益,不是美國單憑一己之力所能解決的。長期以來,無論是在阿富汗重建問題上,還是撮合阿富汗政府與塔利班對話問題上,中國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美國對此心知肚明,因此多番表達希望中國在阿富汗問題上“發揮更大作用”的意願。

凡此表明,中美作為兩個世界大國,雖然雙方之間的競爭甚至摩擦難以避免,但兩國之間的合作更是必不可少。為了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雙方需要做的是在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不衝突不對抗的前提下,管控好兩國之間的競爭,使之走上良性軌道,防止雙方陷入惡性競爭和無限競爭,防止兩國關係徹底脫軌或走向完全對抗。同時,兩國在能夠合作的領域應儘可能地進行合作,在增進雙方共同利益的同時,促進世界的和平,以及人類的共同發展。這不僅是大勢所趨,也符合兩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意願。(責任編輯:王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