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德国“野牛”自行火炮威力不小,到了非洲就不好使,零件出现裂纹

二战时期,坦克装甲车大批量入役,各国部队的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自行火炮这种机动能力较强,火力较猛的武器开始在战场上大显身手。这种武器装备不仅可以用来对步兵进行火力支援,还可伴随坦克部队对地方重点目标进行突击。


德国“野牛”自行火炮威力不小,到了非洲就不好使,零件出现裂纹

​1940年年初,德国工程师在一号轻型坦克的基础之上研制出了野牛自行火炮。这种自行火炮的产量为38辆,其上的150mm火炮即可固定在车辆底盘上射击,也可拆卸下来单独使用。这种火炮在德军进攻法国时被广泛使用,其可伴随坦克部队行进。但150mm火炮的后坐力巨大,且过于笨重,底盘过高,这也为当时的德军带来了一定的不便。虽然使用起来有颇多不便,可SlG33型150mm自行火炮的威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德国“野牛”自行火炮威力不小,到了非洲就不好使,零件出现裂纹

​德国人选择将这型火炮放在性能更好的二号坦克底盘上,野牛2自行火炮诞生。1941年年初,原型车亮相。经过测试,德国人发现即使是使用了2号坦克的底盘,自行火炮的内部空间仍是十分有限。炮组成员无论是装弹还是瞄准射击都有颇多不便。无奈之下,德国人将车身拓宽,负重轮也增设了一个。随着战争的推进,机动性较强的一号及二号坦克在战场上生存率逐渐变小。而这类轻型坦克的产能又很大。而将其改装为自行火炮,及有效利用了资源,又可为步兵提供一种火力强大的武器装备。

德国“野牛”自行火炮威力不小,到了非洲就不好使,零件出现裂纹

​试验阶段,野牛2的原型车共发射了120发炮弹。其最高射速为3发/分钟,150mm火炮只能被固定在底盘上使用。良好的设计使得底盘可有效吸收火炮使用时所产生的巨大后坐力,试验表明,即使是在流动性较好的沙土上进行射击,履带也未显著下沉。这样一来,士兵也能更方便地使用这种武器。经过改进,野牛2自行火炮开始量产并于1941年8月交付部队使用。

德国“野牛”自行火炮威力不小,到了非洲就不好使,零件出现裂纹

​量产版本的车身长度约为5.5米,宽度为2.6米,高度约为2米。相比2号坦克,野牛2的车身整整大了一圈。但自行火炮与坦克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由于采用了半开放式空间,车身增大可以显著提升成员工作时的舒适度,这可有效提升车组的战力。为了更好地保护车组成员,该车的前部安装了30mm厚的装甲板,而侧面及背面则安装了15mm厚的装甲板。除了150mm火炮之外,该车上还配备了一挺口径为7.92mm的MG34机枪,其射速可达1000发/分。

德国“野牛”自行火炮威力不小,到了非洲就不好使,零件出现裂纹

​野牛2自行火炮的产量为12辆,至1942年一月完成生产。这12辆自行火炮均被派往北非,分给两个重型自行步兵连使用。虽然150mm火炮威力巨大,可在北非战场上,野牛2的表现却是不佳。实践证明,该车搭载的发动机马力太弱。不仅如此,由于未能针对北非炎热的环境而增设高效的冷却系统,部分车辆在行驶15分钟之后冷却液的温度就可达120摄氏度以上,车组需要立即停止使用。并且由于该车采用的材料质量不佳,部分零件还出现了裂纹。野牛2是德国为数不多的表现不佳的战车,基层部队也建议为其更换一种性能更好的底盘。部分军官也认为,与其使用如此昂贵且故障多发的自行火炮,不如为部队配装一种口径为120cm的迫击炮。这12辆野牛2自行火炮中的6辆被英军缴获,后被留在埃及。(起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