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我曾是第一獵人!我用20年青春守護滇金絲猴,如今成了第一護林員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餘建華,今年66歲,是雲南省迪慶州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維西分局的一名護林員。我從十幾歲開始打獵,一直到45歲。年輕時,從沒想過我會用生命守護滇金絲猴、守護我愛的這片森林,併成為這片森林裡第一護林員。

我的家在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一個叫響古箐的村子,這是一個傈僳族聚居的村莊。這裡也是神奇的滇金絲猴家園。滇金絲猴是我國特有的物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其珍稀程度堪比大熊貓,僅存3500只。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滇金絲猴的王國,種群分佈最為集中。響古箐是一有著狩獵傳統的傈僳族村莊,周圍都是延綿大山,有著廣袤的原始森林。在沒有建立保護區前,村民靠著打獵、挖藥材維持生計。

這是以前守林護林時工作老照片。我從十幾歲就開始打獵,也曾是十里八鄉有名的獵手當時為了填飽肚子,山裡的獐子、野雞、麂子都打過。唯獨沒獵殺過猴子。村裡的老人說,猴子是人類的祖先,決不能獵殺,也決不能帶回家。有傳說成猴腦可入藥,周邊村莊獵殺滇金絲猴的事還是時有發生。


滇金絲猴曾一度瀕臨滅絕。直到1983年,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建立,滇金絲猴才被重視起來。之後,不少科學家來這裡考察。因為對山裡情況瞭如指掌,因此我成為了他們的嚮導,幫科研團隊尋找猴子。從那時,我才知道山裡的猴子的名字——滇金絲猴。它們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知道它們的重要性。

促使我身份轉變的是維西縣林業局一位已經退休的老局長。當時,他多次來村裡勸我。“要把打獵的功夫用到保護動物上,猴子一定會報答你”。這句話徹底打動了我。1997年,我正式成為一名護林員,還當上了隊長。身份變了但當時收入直線下降。打獵時,我每天有15至20元收入,當護林員後,每天也就只有6元的護林員補助。家人一度非常反對我做護林員,但我堅持,猴子一定會報答我的。後來,也用實際行動打動了他們。

每天凌晨5點半,整個村莊還是一片寂靜的時候,我已經準備好了食物,徒步5、6公里的山路趕到了滇金絲猴響古箐上組的觀猴點。到了觀猴點,首先確定猴群是否還在昨夜的夜棲地,如果不在了,得先找到他們。


我們的工作就是跟著猴群跑,除了投餵補充食物外,還要觀察它們的生活區域,看食物夠不夠,有沒有猴子生病,遇到危險物要清除以免傷到猴子,碰到放牧的村民,我們會第一時間將他們勸離。一直到晚上8點多,猴群找到棲息地才能回家吃飯。

風雪無阻,年復一年。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從最開始,猴子喂什麼都不吃,見人就跑,到現在聽到了我和其他護林員的呼喚聲就來找。投餵食物的時候,看著它們開心的在我身邊歡呼跳躍,這是我最幸福的時光。

這是其中的一個滇金絲猴家庭,避過雨後,它們一家出來“呼吸新鮮空氣”。目前,響古箐猴群已經有70餘隻,由11個家庭和1個“全雄家庭”組成,11個家庭都因雄猴的名字命名:“紅點家”、“興盛家”、“春光家”……

更讓我欣慰的是,在我和其他護林員多年的努力下,附近村民動物保護意識也在逐漸增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護林員的隊伍。最讓我意外的是,曾經並不理解的兒子,在麗江打工多年後也回到了家鄉,加入了護林員的隊伍。

這是我們平時工作、吃飯的地方,條件簡陋,吃的粗茶、烤饅頭但大家在一起很開心。

這些年來,我們取得了越來越多滇金絲猴的信任,每天清晨,只要聽到我們的呼喚,都會來到響古箐上組觀猴點覓食。等待滇金絲猴們下山的過程,奇妙無比。2011年,在首屆“七彩雲南保護行動保護環境獎”的評選活動中,我被評委雲南“十大環保傑出人物”,這是對我20多年來工作的肯定。今後,還將繼續做好我的環保事業,保護好滇金絲猴,保護好白馬雪山一草一木。 如果可以,我肯定幹到我走不動那天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