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左宗棠大戰前要求參加科考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封疆大吏,同光時期的中興名臣之一。1812年,左宗棠出生在湖南省湘陰,他從小就立下大志,將來要做一個大人物。為此,很小的時候左宗棠就開始讀書,他甚至被當地人稱為神童。

左宗棠大戰前要求參加科考

左宗棠年輕時的科舉之路並不順利,只考到舉人,就無法更進一步。心高氣傲的他一氣之下,決定回家種田讀書,並以諸葛孔明自比,等待能識臥龍的“劉皇叔”來請他出山。

古代封建社會,要想做大官,基本上就有以下幾種途徑。第一種途徑:考取功名,最好是考中進士,這樣才有可能有一個不錯的仕途,這種途徑,主要是針對沒錢沒關係的普通人來說的。第二種途徑:有關係的,家裡是皇親國戚,或是世襲祖上的爵位。第三種途徑:參軍打仗,立下大功,這樣也可能做大官。

1852年,左宗棠經人推薦,進入湖南巡撫張亮基的幕府中,擔任幕僚。張亮基很欣賞左宗棠的才華,此時正值太平軍圍攻長沙。張亮基把軍權全部交給左宗棠掌管,在左宗棠的堅守下,太平軍3個月時間都未攻克長沙,最後敗退,左宗棠從此名聲大振,傳遍朝野。此後左宗棠又跟隨湖南巡撫駱秉章,鎮守湖南6年,立下了赫赫戰功。當時朝廷之中有“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的評價。

左宗棠大戰前要求參加科考

經平定太平天國、捻軍起義等叛亂後,主要功臣如曾國藩、李鴻章等人,均以軍功受賞,左宗棠也不例外。正是因為鎮壓太平天國有功有功,左宗棠的之名才引起了咸豐帝的重視,後經過曾國藩、駱秉章等人的力薦,左宗棠才有了4品的官銜。

1867年,左宗棠被任命為陝甘總督、欽差大臣,成為了大清的九位封疆大臣之一。

能夠官至總督之位,左宗棠的仕途可以說是非常成功了。但這個時候,他卻仍然為一件“小事”煩心。這事說來有趣,雖然左宗棠與李鴻章同列總督,但學歷比不上人家。

李鴻章是進士出身,入過翰林院的,而左宗棠最高只中過舉人,因而對此耿耿於懷。


在不懂的人看來,可能會認為,你左宗棠已經是總督了,這學歷高點低點,又有什麼區別呢?

實際上,舉人和進士間的區別,可是大有講究的。在清朝考上舉人,就有入仕的資格了,但只有考上了進士,才算得上是天子門生,各類待遇比舉人好的不是一點半點。

從實在的方面看,就算一個人當上了總督,但只有是進士出身,才有機會入軍機處,擠進國家權力的核心中樞。明清兩代,對於文臣來說,生前的“內閣大學士”(入閣)、死後的諡號“文”,才是一生的最高榮譽,而明清兩代又規定:只有考中進士,才能進入翰林院,只有在翰林院工作過,才可能被加封為大學士,死後才有可能被定諡號“文”。所以左宗棠想要文人的最高榮譽,“舉人”這個低級學歷把他一棒子打死了,但是左宗棠就是左宗棠,他不會輕言放棄,他在尋找時機。

左宗棠大戰前要求參加科考

例如,在曾國藩死後,朝廷給了他一個“文正”的諡號。左宗棠聽聞後怒道,他都能諡“文正”,我以後豈不是要諡“武邪”?實際上,左宗棠這句話,也是默認自己無法諡“文”字的意思。

1867年,新疆發動阿古柏叛亂。左宗棠為國家、為民族計,不顧自己年紀老邁,毅然上奏朝廷,表示願意率兵收復新疆,還命手下帶上一副棺材隨徵,表示不收復失地絕不歸還的決心。

左宗棠大戰前要求參加科考

左宗棠大戰前要求參加科考


1875年,左宗棠擔任主帥,出兵新疆。正值軍機關鍵時刻,左宗棠給清廷發了一封奏摺:大概意思是,自己要辭職,進京趕考,有生之年,得考出個進士。慈禧太后立刻明白了左宗棠的意思。當即下令:別辭職了,賜左宗棠同進士出身(明朝和清朝時期,進士分為3甲,一甲3名,即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名;三甲若干名,為同進士),授予翰林院檢討職務,並升為東閣大學士。左宗棠聞訊,精神大振,人逢喜事精神爽,他指揮清軍大敗阿古柏和沙俄,收復伊犁地區。

左宗棠大戰前要求參加科考

當然,上面的這段小插曲,並不能掩蓋左宗棠收復新疆的豐功偉績。

當年左宗棠抬棺西征,寸土不讓,栽種左公柳三千里,保我中華領土完整之功,後人至今仍然受益無窮。

左宗棠大戰前要求參加科考

1885年,民族英雄左宗棠去世。左宗棠死後諡號“文襄”,清廷追贈左宗棠太傅,算是對其一生功勞的中肯評價,也算遂了他生前的最大心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