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四大名鳥籠子的簡介

養鳥的用具一

鳥籠

鳥籠種類很多,由“靛頦籠子養百靈——沒臺兒拉”的歇後俗語,便知是有嚴格分別的。鳥籠最大分別,是一為“定活籠”,二為“行籠”,因為定活籠細,行籠粗。下面先談定活籠。

四大名鳥籠子的簡介


靛頦籠 

靛頦鳥以項下之顏色得名。紅者為紅靛頦,藍者為藍靛頦,鳴叫的聲音也有所不同。

凡定活籠子,講究皆用白茬水磨細竹,尤以多年陳竹為佳,以見其質地良好。其次瑕瑜不掩者,方用漆籠。前清有專做紫漆籠的,姓傅行三,人稱“傅三紫漆”,尤以所做靛頦籠最有名。因其所做紫漆籠,系以白茬竹物做成,毫無假借。

今有存一張傅三紫漆籠的,每張亦至一二十元(鳥籠一個謂之一張)。靛頦籠子在五十年前,直徑為八寸五分,清末長至九寸,今則多為九寸二三分。

鳥籠豎著的竹棍稱為“籠條”,橫用的圓竹謂之“籠圈”。有“土擋”的是三道圈,沒土擋的是四道圈或五道圈。土擋是在底部加一道柳木圈,寬約寸許上下,以便夏日貯沙土之用。


靛頦籠的籠條早年為四十八根,近年因直徑加大,多為五十六根條,因為鳥籠的籠條必須是雙數。籠圈早年盛行的是五道圈沒土擋,近年才有三道圈帶土擋的(早年四道圈的靛頦籠沒有五道圈的講究)。有土擋的是板底,沒有土擋的是條底,條底所用的竹子和籠條相同。如為條底則臨時加布制的軟底,就不用土擋和板底了。


紅子籠 

“紅子”即“自自紅”,性最淘氣,嘴爪剝剔,最易損籠,所以紅子籠必須特製。在清代喂紅子的,多用長行上做圓車篷形,兩端平直的鐵絲籠,名為“丘子籠”,據說以丘姓所製為最佳,又有說形似土厝棺木的“丘子”。但講究的仍用圓竹籠。

紅子籠清末民初為九寸直徑,後來改為九寸二三分。籠條有六十根、六十四根、七十二根三種之分。早年多為條底,後來因兼餵養黃鳥,也有用板底的。板底通常用三合板,也有用漆底的,鳥籠行稱漆底為“膩子底”。


四大名鳥籠子的簡介


畫眉籠 

喂畫眉的籠子,有的兼喂八哥兒(正名鸚鵡)和鷯哥兒(正名秦吉了),所以又名鷯哥籠子,須特別加大(裝飾品也與眾不同)。


從前直徑是一尺一寸二分,今則多為一尺二寸,高至靛頦籠的一倍,籠條亦加粗,條數為五十根至六十根之間。畫眉籠是條底,條底之下加活板底,有兩枚銅螺絲,可以隨時將板底擰上或捻下。因其他鳥籠有條底則無板底,有板底則無條底,此則條底板底並用。


百靈籠 

百靈鳥較靛頦、紅子體大,所以百靈籠子也稍大,三道圈加寬土擋,內無鳥槓,中心有一圓土臺。土臺木質,講究的在土檯面上加一層水成岩質石片。因為百靈籠水罐是在籠子外面,所以在土擋上單留一個上圓下平的“水門子”。養百靈多由雛鳥養起,中間又須經過脫毛,這與籠子是沒有關係的。


柞子籠 

柞子即葦柞子,雖為粗鳥,但因其生長在葦塘,能學水蟲,所以人多餵養。柞子籠用四道圈靛頦籠,臨時加活土擋,仍用條底,另放軟底布墊。


南鳥籠 

南鳥不以能鳴見長,而以色彩美觀為人所喜。南鳥皆能孵蛋生雛,所以南鳥籠中多有鳥巢。南鳥有的爪牙銳利,能將鳥籠拆壞,如虎皮鸚鵡等,須用鐵絲籠餵養。有的不拆鳥籠,可以用竹籠,如紅沉香、白玉鳥等。


南鳥籠很少定活,多為行籠,也有由天津來的“津籠”。南鳥籠多半方大,中有竹棍鳥槓,鳥槓上或加竹槓等物,一角設鳥巢。鐵絲籠有的全為鐵絲編制,有的一面鐵絲,五面木箱。


以上除南鳥籠,多為定活籠。也有行籠,較定活籠粗糙而已。至於方籠、長方籠、亭式籠等,皆為行籠。行籠多在珠市口以南一帶籠子鋪,兼做一二定活籠,也不能太精。


反是天橋新興的籠子鋪中,倒有幾家預備陳竹,手藝精細,能做好籠的,以小盧、小吳為有名。隆福寺一帶籠子鋪,除做行籠外,專應定活。隆福寺寶興籠子鋪小馬,專採辦南鳥,所以南鳥籠做得很精,定活籠做得也很好,與宣武門天順籠子鋪南北輝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