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要不是這個地方被俄羅斯佔領,或許甲午戰爭,中國就不會失敗

清朝一直被認為是一個腐朽沒落的王朝,其癥結在於它與外邦簽訂了太多不平等的條約,在很多人眼裡,清國史就是一部屈辱史。但大清在立國之初,卻朝氣蓬勃,開疆拓土,從而奠定中國版圖的基礎。誠然,在帝國後期,中華喪失了不少的領土,而其中一塊最令人扼腕。

要不是這個地方被俄羅斯佔領,或許甲午戰爭,中國就不會失敗

今天,我們聊一聊曾經的中國領土——海參崴。海參崴,一個美麗的名字,從名字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幾種訊息,此地是個漁港,並且盛產海參。而海參崴被納入中華版圖則可以追溯的明末清初。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建立後金。為鞏固大後方,專心對抗明朝,他派兵一路向北征伐,將黑龍江下游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土地納入勢力範圍,從而一門心思的搞顛明朝。滿清建立後,這裡便劃為吉林將軍管轄。

但剛剛建立的大清國並不太平,在南方有三藩割據,臺灣問題懸而未決,而在北方,俄羅斯的刺刀也抵在了東北的後脊樑上,俄羅斯本是歐洲國家,但後來居上,一路向東,一直在尋找理想的太平洋出海口,而黑不溜秋的外興安嶺成了他們的首選之地。

要不是這個地方被俄羅斯佔領,或許甲午戰爭,中國就不會失敗

他們在外興安嶺的雅克薩構築城堡,欺壓百姓,妄圖以這樣的方式逼迫清軍讓步,面對東北發來的頻頻急報,康熙帝思忖再三,決定御駕親征,於是長達四年的中俄博弈就此拉開序幕。最終,康熙以戰促和,逼迫侵略者於1698年簽下了《尼布楚條約》,從而在法律上確定了黑龍江及烏蘇里江流域及其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土地為我中華固有領土。但是人總有生病的時候。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攻佔北京城,就在大清國陷入水深火熱之際,沙俄趁火打劫,先後逼迫清政府簽訂了《璦琿條約》與《中俄北京條約》,從而兵不血刃將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100多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劃為己有,這其中就包括海參崴。

要不是這個地方被俄羅斯佔領,或許甲午戰爭,中國就不會失敗

沙俄佔領此地後,改名為符拉迪沃斯託克市,意為“統治東方”,1871年,沙俄在此建造軍港,並將太平洋艦隊遷至此處。現如今,這裡已經成為俄羅斯在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作為俄羅斯第二大艦隊的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其戰略地位不可估量。此地南下可進擊日本,威懾朝鮮,北上可直抵阿拉斯加,挑釁美國,成為俄羅斯在遠東地區最重要的軍事堡壘。

想想當年洋務運動,雖建成了中華最初的北洋、南洋、福建三大水師,號稱世界第九,亞洲第一,終因兵力分散,遺恨甲午。倘若當年,海參崴未失,在此建一偏師,夾擊朝鮮,牽制日本,則甲午戰局未可知,我華夏之魂怎可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