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元朝中期,25年間換了七個皇帝,元廷最高統治階層的紛爭和腐朽

1294年忽必烈去世,當時真金已死,由嫡孫鐵穆耳即位,是為成宗。鐵穆耳“善於守成”,善於平衡漢法派勢力和回回、畏兀兒官僚勢力。他在位期間(1295—1307)政局比較穩定,經濟也有所發展;但同時,各種政治勢力之間的矛盾依舊存在,而且在相對“治平”的日子裡,朝廷和各級官場都日趨腐敗。1307年鐵穆耳死後,元廷內部的矛盾就逐漸顯露,越演越烈了。

元朝中期,25年間換了七個皇帝,元廷最高統治階層的紛爭和腐朽

一、鐵失發動的“南坡之變”

鐵穆耳所立的皇太子早死。當鐵穆耳歸天時,皇后卜魯罕與左丞相阿忽臺等謀立安西王阿難答,因為卜魯罕曾把皇侄愛育黎拔力八達趕出京城,擔心海山、愛育黎拔力八達兄弟上臺後進行報復。但是右丞相哈刺哈孫認為阿難答是旁支,不能繼位,先從懷州(今河南沁陽)迎來了愛育黎拔力八達。愛育黎拔力八達逮捕阿難答,把他的支持者阿忽臺等一網打盡。海山原鎮守漠北金山,這時也趕到上都。愛育黎拔力八達奉兄為帝,而海山則立他為皇太子。他們處死卜魯罕和阿難答,控制了帝位。

1311年海山去世,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是為仁宗。他懂得“修身治國,儒道為切”,大膽推行科舉制度,一度著手經理田賦,作了一些政治改革。可是他聽任皇太后答吉庇護奸臣鐵木迭兒,甚至接受鐵木迭兒的建議立子碩德八刺為皇太子。這樣他就違背了自己傳位於海山之子的諾言。

元朝中期,25年間換了七個皇帝,元廷最高統治階層的紛爭和腐朽

1320年仁宗去世,碩德八刺即位,是為英宗。鐵木迭兒以為自己立嗣有功,更加肆無忌憚。可是碩德八刺是一個深受儒臣影響的人,他登位後啟用漢族士大夫實施新政,如制訂《大元通制》、推行“助役法”和減輕徭役等。他任用木華黎後裔拜住為左悉相主持朝政,疏遠和擺脫了鐵木迭兒。1322年八、九月間,鐵木迭兒和答吉相繼病死,英宗進一步追奪鐵木迭兒官爵,清除鐵木迭兒黨羽。第二年八月,鐵木迭兒的餘黨鐵失自感危在旦夕,就憑藉手中掌握的阿速衛兵力,在南坡殺死英宗和拜住,並且擁戴也孫鐵木耳為帝。

元朝中期,25年間換了七個皇帝,元廷最高統治階層的紛爭和腐朽

二、和世㻋在和林之北即帝位後向大都進發

我們從世系表可以看得很清楚,也孫鐵木耳是甘麻刺之子,而海山、愛育黎拔力八達是答刺麻八刺之子。當年忽必烈去世後,甘麻刺曾謙讓帝位給鐵穆耳。如果沒有鐵失的推戴,也孫鐵木耳自然不可能登上皇帝寶座。可是也孫鐵木耳懂得鐵失發動的“南坡之變”是封建王朝的大逆,他登基後就把鐵失一夥逆臣處死了。他依靠自己的親信倒刺沙等人,平平穩穩地做了四年皇帝,在1328年去世,史稱泰定帝。

泰定帝立有皇太子阿速吉八。可是泰定帝在上都剛死,燕帖木兒就在大都把泰定帝信用的廷臣全都抓了起來。燕帖木兒是海山寵信和提拔的人,決心扶植海山之子奪回大位。他是欽察貴族,他以強大的欽察衛為基礎,掌握了駐在大都的親衛軍。

元朝中期,25年間換了七個皇帝,元廷最高統治階層的紛爭和腐朽

1328年九月,右丞相倒刺沙等在上都立九歲的阿速吉八為帝。當時,海山長子和世㻋在金山,次子圖帖睦爾在建康。圖帖陸爾先趕到大都,燕帖木兒擁戴他也即帝位。上都與大都形成對時局面。雙方大戰,燕帖木兒大勝,倒刺沙等奉皇帝寶投降,阿刺吉八“不知所終”。接著,圖帖陸爾和燕帖木兒表示要迎立和世㻋。

1329年正月,和世㻋在和林之北即帝位後向大都進發。三月,燕帖木兒在半途向和世㻋奉上皇帝寶,和世㻋封圖帖陸爾為皇太子。八月,兩個互相讓位的兄弟在王忽都察地方會見,歡飲後不出幾天,和世㻋就“暴卒”了。這樣,圖帖陸爾再次在上都即位,終於當上了皇帝。他立即殺掉和世㻋之妻八不沙,又藉口妥歡貼睦爾不是和世㻋之子而把他貶放遠地。

元朝中期,25年間換了七個皇帝,元廷最高統治階層的紛爭和腐朽

三、妥歡貼睦爾即位稱帝

圖帖睦爾尊崇儒學,他在大都建立奎章閣學士院,聚集了一批儒士。根據他的指示,以虞集為首的儒臣們在1331年修成《經世大典》,共八百八十卷,在某種程度上表現了他的治國意圖。可是當時元廷政事掌握在權臣燕帖木兒手裡,就連已經十分嚴重的財政危機,他也未能切實地進行匡救。1332年八月,圖帖睦爾因病去世,大約是由於心有內疚,他遺命立和世㻋之子繼承皇位。

在卜答失裡皇后主持下,先是由和世㻋七歲的次子懿璘質班即位,隨即夭折。燕帖木幾心有懸念,企圖立圖帖睦爾之子燕帖木思,遭到皇后的制止,於是不得不又迎妥歡貼陸爾於廣西靜江(今桂林)。1333年初,妥歡貼睦爾抵達上都,但燕帖木兒拖延著他登基的日子。直到這年六月燕帖木兒死,妥歡貼睦爾才得以即位稱帝。登位後,妥歡貼睦爾表面上立燕帖木兒之女伯牙吾為皇后,實際上準備剪除這個權臣的勢力。兩年以後,他終於依靠右丞相伯等處死了燕帖木兒之子左丞相唐其勢和伯牙吾皇后。到了1340年,他乾脆除掉了卜答失裡和燕帖古思。

元朝中期,25年間換了七個皇帝,元廷最高統治階層的紛爭和腐朽

四、二十五年間換了七個皇帝

上面就是元朝中期最高統治階層內部紛爭的簡述。這種紛爭有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廷中繼續推行漢法和反對推行漢法的矛盾。鐵穆耳死後,元廷內部為爭奪最高權力而傾軋不已。從1307年鐵穆耳之死到1333年妥歡貼陸爾即位,二十五年間換了七個皇帝。共中,除仁宗在位較久外,都是短命皇帝,有的皇帝登基不到一個月就斷送了性命。皇位的頻繁更替表明元朝政治制度有內在的弊病,反過來又嚴重削弱了元廷的統治力量。

在皇位的頻繁更替中,元廷的大權往往操在權臣的手裡。有的權臣以皇后(太后)為靠山,如鐵木迭兒;而有的權臣則憑仗武力和勳勞,如燕帖木兒。元代中期的皇帝雖然不能說都是傀儡,但是無疑備受權臣的牽制,具有保守傾向的權臣往往處於實際上的支配地位。英宗企圖改革這種局面,結果遭到權臣勢力的殺害。

元朝中期,25年間換了七個皇帝,元廷最高統治階層的紛爭和腐朽

五、蒙古色目貴族已十分腐朽

在元朝中期,蒙古色目貴族已十分腐朽,這一點也集中表現在權臣身上。鐵木迭兒有皇太后答吉做靠山,仁宗就沒有辦法把他除掉。他的特點是“怙勢貪慮”,到處受賄營私,甚至上都富人張弼殺人後向他賄賂鈔五萬貫,他也收下來,還派家奴去威脅官府釋放張弼。仁宗死後,鐵木迭兒更“乘間肆毒”,枉殺曾奏劾他的中書平章政事蕭拜住和中丞楊朵兒只。只要他認為是同他結有私仇的人,他一一予以報復。

燕帖木兒因扶持圖帖睦爾有大勳勞而受命“獨為丞相”,總裁一切中書政務。諸王、公主、駙馬、近侍人員、大小衙門官員,都不得“隔越聞奏”。燕帖木兒權力極大,同時生活極其荒淫。他甚至娶泰定帝的皇后為妻,並佔有宗室女子四十人。圖帖陸爾死後,他又一再企圖操縱帝位的繼承。但由於過分荒淫,最後體虧溺血而亡。

元朝中期,25年間換了七個皇帝,元廷最高統治階層的紛爭和腐朽

六、元朝的皇帝的大肆揮霍

自然,元朝的皇帝幾乎也都大肆揮霍。元帝最大的兩項開支是賞賜和佛事。

那時有歲賜制度,皇帝通過歲賜使蒙古色目貴族分享全國的剝削收入。新的皇帝登位,賞賜的數額更大。成宗即位時,賜金超過世祖五倍,賜銀超過三倍。武宗即位,遵照成宗之例,應賜鈔三百五十萬錠,當時每年常賦入京師庫藏的僅有二百八十萬錠,常年支出就需二百七十餘萬錠,因此賜出一百七十萬錠後財政上立刻就難以支持了。仁宗即位時賜金三萬九千六百五十兩、銀一百八十四萬九千五十兩、鈔二十二萬三千二百七十九錠、幣帛四十七萬二千四百八十八匹。文宗即位時,因為兵興費用不足,金銀賜五錠以上者減去三分之一,但總數仍然是十分大的。此外,皇帝對於權臣的賞賜往往也是數量驚人的。這種賞賜從經濟上保證了蒙古色目貴族的生活享受。

元代皇帝都信奉喇嘛教。每個皇帝即位後都要興修佛寺,年年都要大做佛事,從而耗費了大量錢財。例如1288年忽必烈建萬安寺,為了裝飾佛像和窗壁就用了金子五百四十兩和水銀二百四十斤。又如1308年武宗在昊天寺做一次水陸大會就佈施銀七百五十兩、鈔二千二百錠、幣帛三百匹。1313年一年間內廷做佛事就耗費了面四十三萬九千多斤、油七萬九千斤、酥二萬一千多斤、蜜二萬七千多斤。1329年,文宗皇后為了助建大承天護聖寺拿出了白銀五萬兩。

元朝中期,25年間換了七個皇帝,元廷最高統治階層的紛爭和腐朽

​建寺、做佛事以及對寺院、僧侶的賞賜成了元廷一項龐大的財政支出。當時有人估計這項開支甚至佔了國家總經費的三分之二。但是,這樣大的開支無非是為了皇帝希望菩薩保佑他長生不老和元朝國祚永存而已。

元朝中期,25年間換了七個皇帝,元廷最高統治階層的紛爭和腐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