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湄潭,將富足到永遠

湄潭,將富足到永遠

湄潭,將富足到永遠

我所生活的湄潭,在層巒疊嶂、溝壑縱橫的貴州高原上,是一處特別美麗的地方。山到了湄潭,就變得清秀,不再兇險;水到了湄潭,就顯得清澈而溫婉;人到了湄潭,心就會淡定下來……若干年來,湄潭這片土地就異樣地鑲嵌在貴州高原北部,大婁山南麓,烏江北岸,像一塊飛地,彷彿來自遙遠的江南。綿延不絕的丘陵,敞亮的壩子,美不勝收的田疇、綠野,古樸亮麗的黔北民居,緩緩流淌的河流,靜靜的山塘水庫,濃濃的人文氛圍,讓人置身其間,留連忘返。

湄潭,将富足到永远

自明代萬曆29年(1601年)置縣以來,湄潭就以她博大的胸懷,接納了江西、四川、湖南、廣西等諸多省份的客商,各路商幫川流不息,在永興形成了興盛了三百年的商貿重鎮;接納了明代遺民錢幫芑、範鑛、程源、胡欽華、曹椿、曹柱等一批南明重臣和文化名流,讓他們吟詩作賦,設館授徒,傳播文明。幾乎與此同時,湄潭文化的標誌性建築——湄潭文廟也在玉山腳下破土動工。這三起發生在湄潭置縣前後的歷史事件,使湄潭先天富足,家底殷實。正當永興商業古鎮盛極而衰的時候,1939年,民國中央實驗茶場落戶湄潭,於國家山河破碎之際,在湄潭拉開了中國現代茶業的帷幕;次年,飽受日軍戰機追炸的國立浙江大學,在竺可楨校長的帶領下,輾轉江南六省,拖著疲憊之軀來到了湄潭縣城和永興,在湄江河畔創造了現代科教歷史上的奇蹟,使湄潭成為“科學教育聖地,求是創新搖籃”。一大批學界精英、包括後來的5 2位中國兩院院士齊聚湄潭,在中國現代茶葉史、科教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也給湄潭留下了深厚的人文底蘊,並且奠定了讓湄潭一半以上人民大受裨益的茶產業基礎。湄潭的文脈在四百年的歷史滄桑中從來未斷,發展的步伐也從未停止。

湄潭,将富足到永远

帶著永興商業古鎮的優秀基因,並帶著湄潭風味食品豆豉辣椒的陶華碧女士,把老乾媽風味食品銷往了全球每一個角落,形成了一個年銷售收入數十億元的商業帝國;如今湄潭活躍在縣內外的一大批富商,也多是永興籍人士。還有,湄潭在本土文化藝術方面亦是人才輩出,像石果,吳元喜、葉景文、胡順猷、周訪華、唐官鏞、肖勤等文藝家,在全國都有較大或一定的影響。擁有民國中央實驗茶場血統而紮根在湄潭的貴州省茶葉研究所、湄潭茶場,更是人才濟濟,成果豐碩,深刻地影響了貴州,乃至全國茶業數十載……

哦,四百年了,湄潭依舊富足麼?

“杭州天然美,湄潭亦天然。”這是在湄潭工作生活了七年的東方第一幾何學家蘇步青教授的切身體會。“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俗語自五代以來流傳至今,體現了中國人對人間天堂的嚮往以及務實樂觀的生活態度。與三百多年前“著破朝衣著僧依”的錢邦芑們一樣,蘇步青們也在湄潭這片給了他們衣食與安寧的土地上吟詠不止,留下了數百首感時抒懷的佳構。在他們的情感世界裡,湄潭就是畫境,安放著他們具有特殊情懷的詩心。後來在我們編輯“湄江吟社”(以浙大蘇步青、胡哲敷等9位著名學者成立的一個文藝社團)詩稿的時候,乾脆就命名為《畫境詩心》。明末清初的湄潭,1940年代的湄潭,以及今天的湄潭,一直貫穿著不絕如縷的詩情畫意。

東風又綠湄江水,我客夜郎年半矣。

那堪回首話江南,桑田如今變作海。

——江問漁《湄江水歌七章》

彷彿江南舊畫橋,綠楊依處坐吹簫。

遠山漠漠雲疑樹,曲澗淙淙水似潮。

——王季粱《虹橋夕照》

浪跡琴洲兩載餘,三秋風物畫難如。

林間紅葉添詩料,籬下黃花伴隱居。

——祝廉先《湄江秋思》

一曲湄江繞郭流,開軒日日見漁舟。

籬邊乘興栽花竹,壟上呼童牧馬牛。

——張鴻謨《夏日遣興得“頭”字》

山情水意皆如畫,風雨陰晴總自宜。

更有依依垂岸柳,暗分餘翠到詩眉。

——劉淦芝《隔江挹翠》

在那物質生活非常清苦的1940年代,學者們卻深深地依戀著湄潭的山水田園,花草樹木,詩意地棲居在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的湄潭。

湄潭,将富足到永远

在眾多關於湄潭的文獻資料裡,湄潭常被譽為“貴州小江南”、“雲貴高原小江南”、“黔北小江南”。在學者和詩人們關於“江南”的諸多描述裡,湄潭無疑是形似而且神似的。江南是丘陵,江南是梅雨,江南是水鄉,江南是財富,江南是文化,江南是天堂!在中國歷史上,當中原王朝有難時,江南便是中華文明的庇護所。而在湄潭的歷史上,特別是江南有難時,在接納文化,守護文明方面,湄潭也做到了她所能做的一切。說到底,江南不僅是自然的,更是人文的。造物主給了湄潭江南的形,歷代文人墨客、仁人志士給了湄潭江南的魂。也難怪,無論是從東、西、南、北幾個方向走出湄潭,山形地貌就變了,人文環境與生活情調乃至口音也都有微妙的變化。湄潭就是湄潭,她是一片不同尋常的厚土。

歷史的脈搏跳到了21世紀。湄潭作為貴州高原北部一個偏遠的縣份,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成為國務院批准的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以來,就一直在探索自己前行的路子。將近30年過去了,湄潭在永興商業古鎮的財富神話落幕以後,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折騰和探索之後,歷史又翻開了嶄新的一頁。湄潭人民不僅在1940年代幫助中央實驗茶場、浙江大學創造了奇蹟,也在新世紀初葉厚積薄發,創造了新農村建設的奇蹟!這不僅是改革使然,亦是文化使然。如果說早期的茶葉等各種產業示範點、黔北民居建設示範點算是星羅棋佈的話,通過多年的以點帶面如今已基本形成一個整體了。湄潭人民不僅用智慧和雙手把湄潭變成了一個富庶之邦,而且用茶葉、莊稼、森林、花草、民居把湄潭裝點成了一幅既有古典韻味又有現代內涵的國畫。曾經多次參加中央1號文件起草、負責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的“三農”問題專家、中國扶貧基金會會長段應碧先生在參觀了湄潭農村改革成果、新農村建設後感慨地說: “今天在湄潭看了改革開放的發展情況,實事求是地說,來之前我是沒有想到會發展到這麼一種狀況的。因為在貴州北部山區的、遠離中心城市的山區縣,能夠發展到這樣一個水平,出乎我的意料,同時還增強了我的信心。就是在這樣一個地方,只要工作做好了,小康還是能夠實現的,農民還是可以逐步富裕起來的。”湄潭立足自身條件,在沒有地下礦藏,不沿邊不沿海,沒有大城市作依託,沒有特殊政策作支撐,能夠有效地把“三農”問題基本化解,花了30多年的時光啊!

湄潭,将富足到永远

2011年7月23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在視察了湄潭農村後稱讚道: “湄潭縣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老百姓擁護,是我見過的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示範點中最過硬的!”。

也難怪,在深入了貴州不少地方調研後來到湄潭視察工作的貴州省委書記、省長趙克志對湄潭的同志意味深長地說:“湄潭是最不像貴州的貴州的一個縣!”

時代推動著湄潭不斷向前發展,湄潭人民創造了歷史。湄潭的發展是低碳的、尊重自然的、和諧的。湄潭的成功是西方現代化思想與東方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智慧的完美結合,是真正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實踐。

600多年前,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劉基(字伯溫)曾有這樣一個著名的預言:“江南千條水,雲貴萬重山,五百年後看,雲貴勝江南!”如今的江南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的一極,但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雖然在蘇、杭二州城內,遊人如織,因為懷舊抑或是來感受現代化的氛圍,蘇州老城區流淌著的水,已不是唐朝和宋朝的水了……

湄潭,将富足到永远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在蘇州作刺史,回到洛陽之後一口氣填了三首《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

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是吳宮:

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

早晚得相逢!

詩人早年因避亂來到江南,曾旅居蘇、杭二州。晚年又擔任杭州、蘇州剌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給他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回到北方後,仍對江南依戀不已。江南,是詩人心中最美的仙境!也許中國文化裡的江南,已化作了唐詩宋詞元曲?那麼,在現實世界裡,何處是“江南”呢?或者說,詩人詞裡的“江南”真的隨著劉伯溫的預言移往了雲貴高原?

湄潭還有一種現象:就是很少有幹部主動調入市裡、省城,這和周邊縣以及很多縣、市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原因呢,很多湄潭人都認為湄潭是一個好地方,非常適合人生活,即使有升遷的誘惑,湄潭人也未必會被吸引去。

湄潭現代著名詩人苟中一先生有詩《田舍謠》雲:

河畔多插柳,柳長可固堤;

牆陰多種桑,桑茂便採擷。

荊扉間雜花,好鳥競日啼;

有子各壯健,隨分事鋤犁;

租完吏不擾,野飲無町畦;

夕陽歸路晚,看雲閒杖藜。

好一幅美妙的桃花源勝景圖!一個地方,既“可耕田”,又可作詩,不就是詩意的棲居?

湄潭,将富足到永远

有一件事曾讓我頗費思量,就是在現代化氛圍相對濃厚的縣城的茶鄉廣場,一邊是電子屏幕上播放著廣告與電視節目,一邊卻有一群老人在樹蔭下津津有味地唱著古老的花燈戲,且各種響器板眼俱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為什麼能在這貴州人氣很旺的城市廣場上和諧相處?這或許也是一種文脈吧,並且將生生不息!這就是湄潭!

湄潭,富足四百年了,還富足麼?

影響湄潭未來頂層架構的浙大西遷科教文化、中國現代茶葉科技與茶工業文化、紅軍長征文化,皆是國家基因,民族血脈,蘊含著無限的正能量,並且在傳承與創新發展進程中不斷孕育出新的文化因子,形成新的文化生態,引領和推動著湄潭經濟社會向著高質量、高品位、差異化的方向發展。

湄潭,將富足到永遠!(周開迅)

湄潭,将富足到永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