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讓人推崇的歐洲上等文明,中國早已經歷,並淘汰,不必拾人牙慧

現在有很多人非常羨慕歐洲有那麼多的王公貴族,童話般的城堡宮殿、優雅精緻的禮儀,還有風度翩翩的騎士精神。這些藍血貴族代表著上等社會的文明,因而受到無數人的追捧。

對歐洲歷史感興趣的讀者都知道,英、德、俄、奧等國的王室幾百年來經常會聯姻,近親結婚的現象時有發生。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被稱為歐洲的老祖母,子孫遍及各個國家。但這並沒有阻止歐洲人自相殘殺,直至拱手讓出了世界霸權。

其實,造成歐洲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分封制,從神聖羅馬帝國開始,由國王把土地分封給公爵,公爵再把自己的土地分封給更小的貴族。而低一級貴族,要向高一級貴族履行軍事義務。就這樣一層一層連接起來,構成了整個國家的統治鏈條。

讓人推崇的歐洲上等文明,中國早已經歷,並淘汰,不必拾人牙慧

為什麼歐洲人會採用這樣的統治模式?很簡單,曾經的他們太落後了,無法建立起像中國這樣的郡縣制管理模式。分封制很像我們常說的承包制,上級把土地和人口承包給下級,每年只要向下級收取一定的費用,至於下級怎麼管理,這就不是上級需要考慮的問題了。

這樣的統治模式最簡單,很容易被那些只會打仗,不會文治的貴族們所接受。古代的中國也有過這樣的階段,春秋戰國時,一開始有上百個諸侯國,周天子可以很輕鬆地統治整個國家。

而分封制的副作用也很明顯。諸侯們相互競爭,就像一場淘汰賽,活下來的都越來越強,最後的勝利者是秦國。在幾十萬秦軍面前,周天子連反抗的能力都沒有,乖乖交出了代表神州的九鼎。

讓人推崇的歐洲上等文明,中國早已經歷,並淘汰,不必拾人牙慧

​有人說,歐洲缺少一個秦始皇般的人物,才導致了今天四分五裂的局面。此話確實不錯,秦國採用郡縣制代替分封制,才能集中起全國的人力物力,幹了許多宏偉的工程,這才奠定了現代中國的基礎。

秦始皇之後,中國也曾出現過分封制的回潮,漢晉兩代都大封同姓王,企圖靠自家人來維護統治。哪知,這些自家人都靠不住,造起反來一點也不手軟。隋唐以後,分封制基本上就退出了中國的歷史舞臺。

朱元璋不信這個邪,非要封兒子做藩王。結果他留給孫子的江山,被兒子給搶走了,開創了藩王造反成功的經典案例。好在肥水不流外人田,江山還是在姓朱的手上。

讓人推崇的歐洲上等文明,中國早已經歷,並淘汰,不必拾人牙慧

那麼,在春秋戰國後,中國還有像歐洲那樣的貴族嗎?當然有,宋明兩代都有類似的團體——將門勳貴。和歐洲貴族一樣的是,這些武將都是靠軍功起家,爵位也是世襲的,經常世代鎮守在同一個地方。

這些將門勳貴同樣會相互聯姻,形成龐大的利益共同體。北宋的八十萬禁軍的各級指揮,明朝的九邊總兵都是這樣的團體。只是他們已經不再代表主流社會,因而不被後人所重視。

早期的歐洲可以實行中國這樣的郡縣制嗎?看上去很難做到,因為郡縣制要求有一套成熟的官吏選拔、考核和監察制度。這樣會導致王室的管理強度大大增加,還要有相應的人才。對於歐洲那些封建領主們來說,實在是太難了。

讓人推崇的歐洲上等文明,中國早已經歷,並淘汰,不必拾人牙慧

歐洲強國在戰爭中,也發現了分封制的問題。英法百年戰爭後,兩國都趁機剝奪了貴族們的領主權利,使他們成為國王的直屬軍人,不再擁有自己的土地和軍隊。分封制名存實亡,真正意義上的貴族只剩下了各國的王室。

所以說,歐洲的貴族只不過是中國曾經走過的一個歷史階段而已,並不代表著什麼。隨便哪個方面,中國以前的貴族都比歐洲有過之而無不及。論富有,西晉時的石崇比皇帝還有錢;論傳承,千年的王家,皇帝都要看他們的眼色;論藝術,王羲之秒殺一切帝王,而王羲之正是千年王家的一員。

讓人推崇的歐洲上等文明,中國早已經歷,並淘汰,不必拾人牙慧

至於有些人倍加推崇的歐洲宮廷禮儀,知道為什麼紫禁城裡的廣場要建得那麼大嗎?比起宏偉、排場和莊重肅穆來,中國的宮廷禮儀遠遠超過歐洲。這套東西早已經被我們所淘汰,還有什麼理由再去拾人牙慧?

歐洲真正的崛起,恰恰是因為平民時代的到來,打破了貴族對思想、教育、文化、科學等方面的壟斷,才迎來全方位的突破。貴族階層很久以前便沒落了,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在現實中。因為真真正正的貴族精神,早已被物慾橫流的社會沖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