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什么是“共享农业”?

长江老农


中国生鲜市场现状:基地规模化生产,行情不好,种植和养殖户利益受损,降低积极性,从业者收入不稳定,完全以追求短期利益为目的,无长期品牌经营意识,所以为了追求利润和降低生产成本,大量使用除草剂,农药和化肥以及激素和抗生素,毫无底线,靠国家监控是很容易出现漏洞。


CSA模式为代表的共享农业特点:组织城市同一个社区达到100家以上家庭,如一个家庭一个月菜篮子需求量按现在物价是一千元,一个月共享到消费基金10万,然后在离城市较近的地方租10亩左右的土地,建设一个家庭农场,饲养家禽和家畜,用粪便种植蔬菜,按每月多少报酬,规定自然产量,出租给有一定劳动力的家庭经营。提供农副产品给共享农业发起者的家庭。


共享农业好处:

1、农副产品有稳定销售市场,生产者不用担心销售,安心生产就能收获到合理利润。

2、对产量和农副产品品项无要求,不以最大化的产能和利润为核心目的,生存者无需使用化工药物,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品质。

3、共享发起者可收获到优质的农副产品

4、避免大规模生产,降低产品过剩,大范围爆发瘟疫等风险。


山乡刚子


“共享农业”的概念甚至早十几年前就有了。其中,国外共享农业是以“乐趣”为切入点,他们建立共享农业是为了让人们在农业种植、采摘的过程中享受快乐,而国内的“共享农业”大多采用互联网+农业的方法,线上预订农产品或农场体验,最后将健康的农产品通过物流送达客户手中,或者带着朋友、亲人去农场亲身体验一下农民的生活等等。

国外的共享农业渊源已久,国内也正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2017年,国家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今年要在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其中,作为试点省份之一的海南,就提出以发展“共享农庄”为抓手,建设田园综合体和美丽乡村。

从国内共享农业现状来看,既然是“共享”,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可操作的空间:

一个是农业设备共享。农业领域设备一般为产业链上需要用到的大型机器,旋耕机、播种机、收割机、烘干机等都是农忙时才会用到,其他时候只能闲置。这体现出农民的一个痛点:刚需、大额、低频。农业机械是必须的,但却需要大额资金的投入,使用的时间集中,怎么办?现在很多农业合作社就推出了农业设备共享服务的方法,在完成自有耕地播种收获等工作之后,帮助所在地从耕、种、收及加工全程机械化,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二是劳动力共享。早年间,农村就是一家忙完,帮另外一家,在农忙季节很快就完成了粮食的播种、收获。现如今,随着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农村人力资源短缺成为目前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那么推出共享经济也许能有效的解决农业劳动力的问题。

三是农业技术共享。这个目前在我国还存在很大的不成熟,缺口比较大。但有些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规模化的现代农业,他们的农场成了教育培训部门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习基地。

四是土地共享。主要表现在土地流转上,当然也有城郊的土地,可以共享给城市的白领们,体验种植的乐趣。

五是物流共享。借鉴城市的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困扰乡村的最后一公里或许可以通过共享经济模式去实现。


粮小咖


只是一个尴尬的话题,共享农机要来了?不知道这位朋友从哪里得到消息?还是看到了一些高大上的报道了呢?作为一个农机行业从业十余年的农机人来说,共享农机目前不太现实,或者说共享模式用在农机上还不太现实。


1、目前农机主要盈利模式

目前农机的主要模式是个人和农机合作社购买农机以后,通过驾驶着农机给其他农民或合作社等进行耕作和收割,赚取一定的作业费。这两年随着农机购买越来越多,趋于饱和,这种作业模式已经非常受限,尤其是价格和作业量都非常受限!

2、共享农机的司机问题

目前一些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都是不带司机的,当使用人需要时,在指定地方取得共享单车就可使用。而农机在这方面就需要考虑是不是需要司机呢?况且不同的农机,在操作和使用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即使是共享农机像工程机械一样,有专门司机跟着去操作,那么这类司机的成本该如何核算呢。



3、共享农机的保养和维修问题

农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保养和维护。不仅需要人力和时间,而且维护的成本也比较高,包括换油等等。同时,由于农机作业环境都比较恶劣,所以农机经常要进行一些维修,那么这些维修由来负责的。维修产生的工时费用和一些材料的成本,又有谁来负责?另外农机租赁以后,有没有相应的措施来确保农机的安全呢?


所以说共享农机,就是一个伪命题。不可能像共享单车一样,照抄复制模式,至少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


拖拉机跑得快


共享农业,是贯穿于整个农业产业链全过程,将成为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引擎。将分散零碎的消费需求信息集聚起来,形成规模,实现与供给方精准匹配对接,是发展共享农业的关键。首先要在硬件建设上需要互联网在乡村的普及覆盖,以及农民手机终端的开发使用。

立足现代农业智能化发展和实际需求,合理选用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无线组网枝术、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单片机智能控制技术、条码识别技术、通信协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PS全球定位技术、无线终端设备远程传送技术、双向追溯系统语音合成技术、自适应网关切换技术等物联网关键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应用系统。该系统包括农业产品环境监测与培育平台系统、农业产品运输管理与控制系统、农业产品销售与分配管理系统等三个子系统,可通过远程交互方式来解决农作物的智能监测和培育、运输、销售等阶段的一些实际问题,最终实现农作物的科学培育、精准运输、产品溯源等智能农业应用。


南农园


什么是“共享农业”?

现如今,“共享”这个词语广泛出现在大众的眼前,城市中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在农村,共享农业也让农民尝到了甜头。


那么什么是共享农业呢?共享农业其实是一种新的农业模式,共享农业包括农技共享、农机共享和劳动力共享。

农技共享:很多农民都有这样的体验,有的人空有一身农业技术却没有地方施展,有的人有大片土地却因没有技术连年亏损。农技共享就是将懂得技术的农民召集在一起,用自己的所学来教那些不懂技术的农民来实施,实现互利共赢。

农机共享:现在农民种田都已经实现机械化,但是因为地多农机少,一到农忙季节很多没有农机的农户只能干瞪眼,农机共享就是农户和农机经营者相合作,闲置的农机也能被充分利用,找不到农机的事情已经成为过去。


劳动力共享:在农忙时节种粮大户常常会遇到用人荒的事情,在农村也有很多留守妇女无事可做。劳动力共享就是种粮大户与留守妇女相互合作,这样就避免了种粮大户农忙时节请不到人的现象,留守妇女在照顾老人小孩的同时也多了一份收入。

总之,共享农业就是传统农业模式向新兴农业模式的进阶,通过共享农业,让农民在农忙时节不忙,让农民更轻松种田。


小马话三农


什么是共享农业?

共享农业其实对我们并不陌生。大家都能知道“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他们的出现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我们都知道共享单车现在的境况,所以让各方都得到利益才是我们共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外很久以前就有“共享农业”,只不过他们是以“乐趣”为切入点,让人们在种植、管理、采摘的过程中共享快乐。

我们国家这几年开始流行“共享农业”,我们多数是以互联网+农业的方法,百姓通过线上订购农产品或农场体验,然后通过物流把农产品送给百姓手中,或者带着家人、亲戚、朋友体验一下农民的生活。

还有共享农业机械的,这个很好理解。比如我们农户每家土地面积都比较少,自己购买农业机械不划算,所以就租赁农业机械大户翻地、打药、收割等,这也是共享农业的一种。这样不仅为农户解决了从种植、管理到收割运输的问题,还能给农业机械大户创造价值,一举两得。



和大家分享一个我们这附近的一个地区事例:

在位于城市郊区的乡镇,一个顺应时代潮流、敢想敢干的村班子,动员村民成立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用各家土地入股,将土地整理后,建成一个类似QQ农场的家庭农场。将土地划分成每个0.5亩的地块以500元一年的价格出租给城里居住想体验农耕生活或者有农耕情结的城里居民。周边用木栅栏隔离,每隔一定宽度预留出一条行人路,路两边焊接约4米高铁架子,种植葡萄树或葫芦、苦瓜、南瓜等藤本作物爬上铁架子,远处看是一道风景,而且在农田里干活累了的人们在棚下休息乘凉也是十分惬意。这样一来,不仅土地以高于平常价一倍的价格出租,农民可以外出打工另外挣一份钱,乐于耕种的人们还能体验农耕的快乐,收获自己的劳动果实。



合作社还划分出一块土地生产无公害蔬菜,在农场安装摄像头,对种植、浇水、施肥、用药、收获等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通过互联网订购的客户开放必要的监控端,让客户知晓农作物生产全程,吃上放心的蔬菜农产品。这样做可以一改以前的“产、供、销”为“销、供、产”模式,农产品成熟后,通过快递直接送到客户手中,避免农产品出现滞留卖不出去的情况发生,也就是“订单农业”。

共享农业实际还在探索阶段,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例子。以后走的路还很长,需要专家学者指点,需要相关部门政策支持,需要人们意识提升,更需要会运营运作,期待我们国家的“共享农业”越做越好!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同时,欢迎各位读者在下方留言评论及发表不同见解,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请点赞或转发,让更多人了解三农知识。


春光秋月


山东齐河人,根据个人理解简单说一下吧。

共享农业与订单农业有点相似的,订单农业比较好理解吧。我感觉所谓共享农业应该是更好的沟通生产方与消费方,让消费者随时知道,掌握农业生产的具体过程,生产方式。



共享农业可以让供需双方彼此更加了解,关系更加紧密。当然这得进一步发展农村网络和移动终端。

使得大数据、互联网等智能手段服务于农业生产,同时在大数据支持下,农业产品更容易集中和分散,使得农业产品更加快捷的到达消费者那里。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交流。


山东齐河人


在消费领域共享早就已经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了,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比比皆是,那么在农业领域,是不是也能赶上互联网这波共享的时髦呢?不同于消费领域,农业属于生产领域纵观农业领域,生产资料中种子、化肥这些都是消耗品,为数不多的可以共享的资源非农机莫属了。但是共享要实现商业价值,除了非易损易耗外,还必须有以下属性:一是价值高,即寻常人想买而买不起;二是使用概率频繁,共享物必须使用概率高,如果一年用一次,那租赁农机的人什么时候回本呢;三是要有市场,也就是很多人都需要这样的一个共享物,把我们来看看农机具有这样的属性么?



首先从价值来说,价值高的农机就先把旋耕机、深松机等农具pass掉了,这些农具大多只有几千块,价值不高,且还易损,价格太贵没人租,价格便宜还不够维护的,利润薄,无利可赚;其次从市场来说,像拖拉机这些产品,从十几马力覆盖几百马力,因为农民拥有的地块大小不同,所需马力也不同,只覆盖三两个马力的拖拉机不足以满足广大细分的市场,且现在市场拖拉机保有量基本饱和,共享也没多大意思;然后再看看新兴的无人机产业,无人机易损,且对机手要求高,机手必须经过严格培训才能上岗,租赁农机再配个机手,成本是要多高?同样的问题在收获机中也有,收获机驾驶员也必须要有驾驶证,这就是生产领域不同于消费领域的情况,共享单车人人可上手,共享收获机就不尽然,再者,现在跨区作业队已经在市场成熟,农户基本有固定合作的跨区作业队,在收获领域还需要自己收获么?

这么来看,共享农机确实没有太大市场,但是有一个领域还确实用到了这种共享模式——大田植保打药。近几年植保机发展起来,在喷药季节,农民很多已经不再背药作业,而是几家雇佣植保机撒药,这种植保机从十来万到几十万不等,而且损耗率低,便于农民租赁共享。但对这种植保机长远共享发展我却并不看好。跟土地租赁一样,这种共享农机也是暂时性过渡的产物,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机械化作业普及,农机合作社和大型家庭农场会是未来农业经营的主体,彼时,土地租赁和共享农机模式都将消亡。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农机合作社,服务最精英的农机经营者!


农机合作社


共享农业一般会在资源好的地区出现,这个理念是城里人下乡旅游,参与农耕文化的一种,像休闲农业这样的,认养.认种.认采摘,这是共享吧,农事体验模式,这样可以一起管理土地产生最大的收益








建设玻璃温室大棚


共享农业我认为是参与农业投资的人和参与劳动经营的人还有固定的生态有机农产品的销费人群都属共享农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