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少吃主食有利减肥?多吃乳制品降低心脏病风险?这篇告诉你真相

主编的话

少吃主食有利减肥?多吃乳制品降低心脏病风险?这篇告诉你真相

大卫 卡茨True Health Initiative创始人/主席

如果您关注健康研究领域的新闻,会发现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让人对已有常识理解更深,另一种则看似颠覆传统智慧,让人更加困惑。接下来我们要解读的两项最新研究,可以帮助读者理清研究结论,在面对生活中关乎健康的问题时,做出理性的选择。

乳制品有益心脏健康吗?

少吃主食有利减肥?多吃乳制品降低心脏病风险?这篇告诉你真相

乳制品分为全脂和低脂乳制品。奶酪、黄油、全脂牛奶等全脂乳制品中所含的脂肪多属于饱和脂肪,而心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或中风)通常与饮食中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有关。因此,各个国家的膳食指南建议应该减少全脂乳制品的摄入,鼓励民众尤其是高血脂患者选择低脂乳制品。

近期,《柳叶刀》发布的一项被称为前瞻性城市农村流行病学调查(Prospective Urban Rural Epidemiology, PURE)的研究对乳制品摄入量与死亡风险、心脏病发展、心脏病致死和中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人员通过食物频率问卷调查,分析了21个国家的136384名35-70岁的人的饮食摄入数据,平均追踪时长约9年。

研究结果出人意料,该分析发现乳制品有益心脏健康:较高的总乳制品摄入量(每天>2份)与总死亡率、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主要心血管疾病和中风风险降低有关,但与心肌梗死发生率无关。

那么,这个研究结论是否可靠呢?这要从PURE广受质疑的研究设计说起。

韦恩州立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教授、美国True Health Initiative委员会成员Joel Kahn博士指出:“PURE研究的设计思路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近来受到很多质疑和批评,其结论不足以影响膳食指南当中的相关建议。而且,其结论揭示的只是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不能据此简单地下结论说乳制品对心血管健康有益。此外,研究开始时所使用的单一食物频率问卷无法代表整个研究期间人群饮食的变化情况。”

再者,PURE研究将人群所在的国家分为低收入、中等收入或高收入三类,但是对同一国家的人群进行分析时,却没有考虑类似的经济因素影响。一般来说,乳制品摄入量较高的家庭往往收入也较高,因此往往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医疗保健资源。

而且,对亚洲人来说,乳制品不耐受的现象相当普遍,这部分人群的情况肯定会影响分析结果。之前,PURE研究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就因此受到多方批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分析用的是总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数据,未对全谷物来源与精加工来源的碳水化合物进行区分;第二,该研究没有评估反式脂肪摄入量的影响,而研究期间的亚洲人群中反式脂肪摄入量相对较高;第三,该研究称,1/3中国人群样本的膳食脂肪供能比为18 %,而典型的中国膳食中这一数字约为30 %,因此其数据的准确性也遭到质疑。

Joel Kahn对相关媒体报道做了以下简评:

《时代周刊》的相关报道“为什么全脂牛奶和酸奶比你想象的更健康?”——这篇报道的标题不恰当,顶多只能说乳制品“有可能”更健康。不过,该报道提到PURE研究的几点局限性,比如,该研究只基于一份调查问卷、只是观察性研究、受到与乳制品行业有利益关系的两家制药公司的资助等,并同时指出了该研究未涵盖美国人群的事实。

《WebMD》的报道“即使高脂乳制品也可能对你有益”——这篇报道相对肤浅,大部分内容只是对研究作者和某临床营养学教授的采访。其中提到该研究项目没有接受乳制品行业的资助。但是《Time》的报道指出,我们有理由认为提供资助的制药公司会受益于“乳制品有益健康”的研究结论。这篇报道较少谈及PURE研究的局限性,但最后提醒美国读者不要过量摄入乳制品。

《卫报》的相关报道“适量膳食乳制品可能保护心脏健康”——这是三篇报道中最短的一篇,但向多位专家学者咨询了他们的意见。大多数专家表示,奶制品可以被视为健康饮食的组成部分,而一名观察人士指出,在收入与英国相当的国家,奶制品没有太大的健康益处。

Joel Kahn指出,与加糖饮料相比,牛奶的确是更好的选择。他建议耐受乳制品的人仍然遵循膳食指南,尽量选择低脂乳制品或减少全脂乳制品,限制饱和脂肪摄入量,以降低冠心病风险。不过,这个限制乳制品的建议可能并不适用于乳制品摄入普遍较少的中国人。

少吃主食,减肥更有效?

少吃主食有利减肥?多吃乳制品降低心脏病风险?这篇告诉你真相

最近,《英国医学期刊》(BMJ)发表了一项随机试验研究,揭示了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脂肪比例对人体热量消耗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受试人员的饮食进行了为期数周的控制,结果发现,与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相比,摄入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受试人员会消耗更多的热量。一般来说,消耗更多的热量能更有效地维持减肥后的体重不反弹。研究人员认为,该结论为减肥提供了新的思路。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美国True Health Initiative委员会成员Christopher Gardner认为,“这个结论是在精心控制的实验条件下得出的。受试人员首先减掉大约12 %的体重,在此后维持体重的过程中,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让受试人员产生了更多的热量消耗,这种现象在胰岛素分泌水平较高的受试人员中更为明显。”

那么,该结论是否可靠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这项实验进行更多的了解。

试验开始的9-10周里,研究人员为234名受试人员安排了低卡路里饮食,其中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供能比为45:30:25,因此这些饮食既不是低碳水化合物也不是低脂肪食物。通过低卡路里饮食的摄入,约70%(164名)的受试人员最后成功减掉约12 %的体重。在接下来的20周里,研究人员将这些受试人员随机分成三组,其食物当中三大营养素供能比分别为60:20:20 vs. 40:40:20 vs. 20:60:20,其中蛋白质供能相近(20%),而从碳水化合物中摄取的能量分别为60%、40%和20%。所有食物仍由研究人员统一安排。据估算,食物卡路里水平可以维持受试人员体重不反弹。

总的来看,这项研究并没有比较不同饮食结构对减肥效果或维持减肥效果的影响。

有人对这项研究提出了一些质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高级研究员Kevin Hall博士认为,该研究所采用的测量热量消耗的方法(doubly labeled water,双标水法)并不恰当,如果使用更合适的分析方法对同一数据进行重新分析,会缩小该研究结论中的组间差异。

也有人批评该研究“不现实”。在研究当中,研究人员对受试者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了严格控制,这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并保持,因此也就无法达到结论宣称的效果。即使例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也可能因食物类型和数量选择失误,而导致卡路里摄入超标。

Christopher Gardner认为:“我们之前发表在JAMA上DIETFITS实验,通过对609名参与者为期12个月的低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的健康膳食研究,发现平均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30%的健康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组的减肥后体重保持情况与健康低脂肪饮食组类似,即使在胰岛素分泌水平最高的人群当中,这两组比较的结果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低碳饮食和低脂饮食对减肥后体重维持的影响并无差异。DIETFITS的实验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也更具普遍性,但是我们的结论并不支持BMJ的这项精心设计、严格受控的研究结论。”

针对这项研究,《时代周刊》的报道题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能有助减肥,但吃碳水化合物真的不好么?”《Vox》的报道题为"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真的有助于减肥后体重的维持吗?《纽约时报》的报道题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如何帮助你保持健康体重?”

Christopher Gardner认为这些报道较准确地描述了该研究。然而,还有一些错误的报道称“低碳水饮食更有利于减肥或维持减肥效果”,而该研究并没有涉及这一方面,只是观察到维持减肥后体重的过程中,摄入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与低脂肪饮食的受试者存在热量消耗上的差异,至于它对减肥的影响还有待后续研究。

尽管人们对它存在一些分歧,该研究仍支持其他膳食体重控制研究的观点:添加糖和精致谷物是西方饮食中两种主要碳水化合物来源,严格控制并减少两者的摄入量,通常对想要减肥的人还是大有裨益的。

* 本文为美国健康科学宣传组织《True Health Initiative》在2018年12月发表的月报内容。

[1] Dehghan M, et al., Association of dairy intake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in 21 countries from five continents (PUR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Lancet. 2018;392(10161):2288-2297.

[2] Ebbeling CB, et al., Effects of a low carbohydrate diet on energy expenditure during weight loss maintenance: randomized trial.BMJ. 2018;363:k458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