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三分鐘帶你瞭解孝莊為何37年不下葬

一說起孝莊太后呢,相信您肯定不會陌生,因為拍她的電視劇太多了,多的數不勝數。關於孝莊,咱們都知道有這麼個人,但是您知道她到底經歷了什麼,為什麼她在死後37年卻遲遲沒有下葬呢?

三分鐘帶你瞭解孝莊為何37年不下葬

清朝皇帝他們陵墓是有東西陵之分的,清西陵,是從雍正的時候才開始修建的,按照清朝的傳統,在帝陵的附近都會給皇后和妃子修建圓寢,按照道理孝莊應該是葬在清東陵和皇太極在一起,可是實際上呢,她的陵寢卻是在清東陵風水牆的外面,離正門足足有六公里。孝莊是死後37年才下葬的,有人說可能是相隔太久,怕打擾到了安息之人,所以才這麼要求的,但這個說法只對了一半。而不和皇太極合葬,確確實實就是孝莊自己的要求,相比皇太極而言,她更想和自己的兒子葬在一起,那這究竟是因為孝莊她愛子心切,還是說有別的原因呢?

三分鐘帶你瞭解孝莊為何37年不下葬

孝莊的全名呢叫做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這個姓氏是屬於蒙古族最古老的部落之一,是屬於成吉思汗的後代,在明末的時候,雖然說蒙古族已經沒落,沒有了之前的輝煌,可是努爾哈赤依舊採取了和蒙古和親的政策,到了皇太極,和他和親的正是孝莊的親姑姑,哲哲,只不過這個哲哲,她並不是自己一個人來的,他還帶來了13歲的孝莊,姑侄二人一個做了大福晉,一個做了側福晉。後來皇太極正式繼承汗位,哲哲被封為大妃,而布木布泰就被分為了西側妃,他們做了十多年的夫妻,育有一兒三女,布木布泰被封為了莊妃,封為莊妃之後的三年裡,她又產下了九皇子,福臨,也就是後來的順治帝,順治即位的時候呢,年僅六歲,這個時候的莊妃已經貴為聖母皇太后,她在之後的日子裡是充分的發揮了自己的政治才能。

三分鐘帶你瞭解孝莊為何37年不下葬

順治即位之後,孝莊並不垂簾聽政,而是很低調的在幕後參加政治,當時很多的軍國要政,都是要請示過她之後才能夠去實施的,恰巧也就是說明她的能力是得到了大家的公認,按理來說孝莊她對兒子盡心盡力,這母子二人關係應該很好。但可憐天下父母心,順治帝親政之後,卻偏偏要和自己的母親對著幹。孝莊先把自己的侄女立為皇后,但是順治並不喜歡這個皇后,孝莊實在拗不過自己的親生兒子,只好同意把皇后降為靜妃,改居側宮,後來進宮的董鄂妃就成了順治最寵愛的妃子。可孝莊對這個董鄂妃並不看好,母子二人因為這個事兒還起了隔閡,後來董鄂妃去世,順治甚至還懷疑到了自己的母親。

三分鐘帶你瞭解孝莊為何37年不下葬

順治命短,不久把江山留給了年僅八歲的老三玄燁,在康熙初期的時候,正是四輔臣時期,孝莊雖然說還是有一定話語權,可是這鰲拜的勢力,也是一天天的做大,多虧孝莊一直的默默支持和教誨,才成就了後來的千古一帝康熙。平定三藩叛亂的時候,康熙只有20歲,還欠缺沉穩和果斷,但是孝莊一直在背後給予強力支持,後來三藩事變,內蒙古發生叛亂,孝莊也是第一時間任用圖海,平定叛亂,足以可見她用人的眼光之獨到,也正是因為如此呢,康熙對孝莊那是非常的尊敬。

三分鐘帶你瞭解孝莊為何37年不下葬

康熙二十六年九月,75歲高齡的孝莊偶感風寒,身體一天比一天衰弱,孝莊覺得自己可能是時日不多,就給康熙下了一道懿旨,大概就是說,自己這輩子最牽掛的就是他們父子二人,所以死後要葬在順治陵墓的附近,孝莊太后的臨終遺言那,給康熙出了一個大難題,一邊是祖母的遺言,另一邊是祖宗留下來的制度,所以,一直等到康熙去世,這個事情都沒有得到解決,過了30多年之後,才被重孫雍正落實,他在順治帝的孝陵附近,重新給孝莊太后修了一座陵寢。

三分鐘帶你瞭解孝莊為何37年不下葬

孝莊是公認的清朝初期最傑出的女政治家,對扭轉當時中國分裂局面,使中國歸於統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