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原來南通建城時還有這樣的匠心…

南通的建城如果以築造城牆為標誌,大概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紀40年代,那時南通叫靜海,靜海故城在今城南地區。公元958年,即五代後周顯德5年,靜海改成通州,並在今城中地區新築了通州城(一說建於顯德4年),千年以來城址未變,現在我們還可以看到通州建城的設計是獨具匠心的。

原來南通建城時還有這樣的匠心…

匠心之一,在於城址的選擇,巧妙地利用的自然環境.至今人們讚不絕口的濠河,那麼寬廣浩蕩是罕見的(幾十年前比現在更寬闊得多)。如果用人工開挖,沒有必要也很難挖得那麼寬。看來,當時是選擇了這麼一塊好地方,正好四周有不少天然的水窪,那是在通州從江口水域形成沙洲的過程中留下的,聰明的設計者把城選定在水窪中間的這塊土地上,將四周的水窪做了加工,有的地方開通遷接,有的地方裁彎取直,終於形成了浩蕩的護城河。這既節約了大量的挖土勞力,又增強了城市的防衛功能,更形成了特有的景觀.水窪中間有一些小沚,如中公園舊址和北濠橋中間的土墩,都是小沚遺蹟。

原來南通建城時還有這樣的匠心…

建城設計的另一匠心是中軸線的選定。作為統治中心的州衙設在城中偏北,其南面對五山,從州衙前譙樓經南城門、長橋一直向南徑抵五山主峰狼山。這是一條通州城的中軸線,在中軸線上建了南大街,作為商鋪集中地,住宅區在南大街東西兩翼展開,現在這條中軸線依然存在。過去,在天晴時,站在長橋上即可透過南大街,遙望狼山支雲塔,塔正對城南大街的中軸線,狼山北麓峭壁上還留有明代所刻的"五山拱北"四個大字,五山南臨長江,北望通城,五山拱衛著通州城,南門取名為江山門,更有畫龍點睛之妙。

原來南通建城時還有這樣的匠心…

南城門

長江、五山、濠河是南通自然風光特色所在。通州城的設計者恰當地利用了江、山、河的自然風光,為我們開創了獨具魅力的通州城,這是大自然的給予,也是古人以智慧和勞動為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值得我們珍視和自豪,值得我們予以精心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