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让生命带着尊严谢幕,宁波象山,临终关怀正逐渐“升温”

2019-04-02 17:22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王波 通讯员 洪笑然 张凤军 史明明

让生命带着尊严谢幕,宁波象山,临终关怀正逐渐“升温”

春日的天气,阴晴不定。但在象山西周镇中心卫生院的安宁病区里,暖色的灯光罩着淡蓝色的墙壁,显得温馨。

85岁的老人许阿兰是这段时间病区里唯一的病人。她是糖尿病晚期患者,不久前因为糖尿病并发症足病发作,刚做了截肢手术。母亲即将油尽灯枯,女儿赵女士是知道的。早前在上级医院,打针吃药插管,对年迈的母亲来说,不啻于一种折磨。经过和家人商量,赵女士将母亲转回了故乡的安宁病房,希望她能好好走完最后一程。

在安宁病区,治疗并不是第一位的。对患者进行心理关怀,并辅以适当的医疗和护理,提高病人最后一段时间的生命质量,才是临终关怀的主旨。西周镇中心卫生院的这个病区,陆续接待过3位像许阿兰这样的老人。他们大多是癌症晚期或是慢性病终末期,预计寿命大约只有3到6个月。

让生命带着尊严谢幕,宁波象山,临终关怀正逐渐“升温”

“癌症晚期的病人到最后很痛苦,伴随着剧烈的癌痛,还会有皮肤溃烂、恶臭、大量的腹水、大面积的浮肿、严重的黄疸等问题。”象山第三人民医院安宁疗护护士沈莹莹介绍说。但普通医院评估病人无法治疗时,通常不愿意接收——把医疗资源投入到药石罔效的晚期病人身上,对医院和家庭都是一种负担。目前,普遍接受的方式是将病人接回家中照料,然而家属缺乏专业的医疗知识和护理技能,加上部分病人对死亡的恐惧无法得到纾解,一些临终病人只能在痛苦中离去。

临终关怀,对大众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亟待重视。“临终关怀在群众中是有蛮大需求的,但是让患者和家属完全接受需要一段时间。”象山县卫生健康局公共卫生科科长吴富海表示,“主要还是与传统思想观念有关。很多家属希望临终的亲属能够多留几天,为了体现作为子女的一片孝心,明知道治疗的意义不大,还是愿意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去积极治疗。传统的习俗也让患者和家属更倾向于选择在家中过世。”

让生命带着尊严谢幕,宁波象山,临终关怀正逐渐“升温”

去年10月,象山开始推行临终关怀政策,首批开展安宁疗护工作的医疗机构分别是象山县第三人民医院、西周镇中心卫生院、墙头镇卫生院、晓塘乡卫生院和象山县老年医院。象山县老年公寓作为医养结合机构,目前已开展安宁疗护护理床位建设,建成后将由象山县老年医院的医疗团队定期上门开展服务;晓塘乡卫生院在敬老院内设立“安宁小屋”,为孤寡、失能老人提供临终关怀工作;墙头镇作为居家安宁疗护的试点,尊重本地习俗,为服务对象制定安宁疗护方案,组织医疗团队上门服务;象山县第三人民医院作为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有着专业的心理团队,给病人及家属提供心理关怀和纾解。

让生命带着尊严谢幕,宁波象山,临终关怀正逐渐“升温”

在社会组织方面,象山县仁爱慈善义工大队长期致力于帮扶重症贫困患者。这一过程中,义工们发现面对死亡,病人通常内心压抑、痛苦,而他们的亲属也因悲伤而无法细致地关心患者的内心状况。2013年5月1日,在时任负责人张存民的带领下,仁爱慈善义工大队开启临终关怀服务,义工承担“特殊家人”的角色,致力于做好患者人生最后阶段的“陪伴者”。义工大队这项满是温情的服务,为许多饱受病痛折磨的孤寡老人带去了心灵上最后的慰藉。6年多时间里,义工们专门前往宁波、金华等地的临终关怀公益服务中心进修学习,义工大队的临终关怀服务也正式成为“爱与陪伴公益服务项目”,至今累计已陪护超过100人。

临终关怀在象山,正在逐渐“升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