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讓生命帶著尊嚴謝幕,寧波象山,臨終關懷正逐漸“升溫”

2019-04-02 17:2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王波 通訊員 洪笑然 張鳳軍 史明明

让生命带着尊严谢幕,宁波象山,临终关怀正逐渐“升温”

春日的天氣,陰晴不定。但在象山西周鎮中心衛生院的安寧病區裡,暖色的燈光罩著淡藍色的牆壁,顯得溫馨。

85歲的老人許阿蘭是這段時間病區裡唯一的病人。她是糖尿病晚期患者,不久前因為糖尿病併發症足病發作,剛做了截肢手術。母親即將油盡燈枯,女兒趙女士是知道的。早前在上級醫院,打針吃藥插管,對年邁的母親來說,不啻於一種折磨。經過和家人商量,趙女士將母親轉回了故鄉的安寧病房,希望她能好好走完最後一程。

在安寧病區,治療並不是第一位的。對患者進行心理關懷,並輔以適當的醫療和護理,提高病人最後一段時間的生命質量,才是臨終關懷的主旨。西周鎮中心衛生院的這個病區,陸續接待過3位像許阿蘭這樣的老人。他們大多是癌症晚期或是慢性病終末期,預計壽命大約只有3到6個月。

让生命带着尊严谢幕,宁波象山,临终关怀正逐渐“升温”

“癌症晚期的病人到最後很痛苦,伴隨著劇烈的癌痛,還會有皮膚潰爛、惡臭、大量的腹水、大面積的浮腫、嚴重的黃疸等問題。”象山第三人民醫院安寧療護護士沈瑩瑩介紹說。但普通醫院評估病人無法治療時,通常不願意接收——把醫療資源投入到藥石罔效的晚期病人身上,對醫院和家庭都是一種負擔。目前,普遍接受的方式是將病人接回家中照料,然而家屬缺乏專業的醫療知識和護理技能,加上部分病人對死亡的恐懼無法得到紓解,一些臨終病人只能在痛苦中離去。

臨終關懷,對大眾來說還是一個陌生的詞彙,但亟待重視。“臨終關懷在群眾中是有蠻大需求的,但是讓患者和家屬完全接受需要一段時間。”象山縣衛生健康局公共衛生科科長吳富海表示,“主要還是與傳統思想觀念有關。很多家屬希望臨終的親屬能夠多留幾天,為了體現作為子女的一片孝心,明知道治療的意義不大,還是願意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去積極治療。傳統的習俗也讓患者和家屬更傾向於選擇在家中過世。”

让生命带着尊严谢幕,宁波象山,临终关怀正逐渐“升温”

去年10月,象山開始推行臨終關懷政策,首批開展安寧療護工作的醫療機構分別是象山縣第三人民醫院、西周鎮中心衛生院、牆頭鎮衛生院、曉塘鄉衛生院和象山縣老年醫院。象山縣老年公寓作為醫養結合機構,目前已開展安寧療護護理床位建設,建成後將由象山縣老年醫院的醫療團隊定期上門開展服務;曉塘鄉衛生院在敬老院內設立“安寧小屋”,為孤寡、失能老人提供臨終關懷工作;牆頭鎮作為居家安寧療護的試點,尊重本地習俗,為服務對象制定安寧療護方案,組織醫療團隊上門服務;象山縣第三人民醫院作為精神衛生專科醫院,有著專業的心理團隊,給病人及家屬提供心理關懷和紓解。

让生命带着尊严谢幕,宁波象山,临终关怀正逐渐“升温”

在社會組織方面,象山縣仁愛慈善義工大隊長期致力於幫扶重症貧困患者。這一過程中,義工們發現面對死亡,病人通常內心壓抑、痛苦,而他們的親屬也因悲傷而無法細緻地關心患者的內心狀況。2013年5月1日,在時任負責人張存民的帶領下,仁愛慈善義工大隊開啟臨終關懷服務,義工承擔“特殊家人”的角色,致力於做好患者人生最後階段的“陪伴者”。義工大隊這項滿是溫情的服務,為許多飽受病痛折磨的孤寡老人帶去了心靈上最後的慰藉。6年多時間裡,義工們專門前往寧波、金華等地的臨終關懷公益服務中心進修學習,義工大隊的臨終關懷服務也正式成為“愛與陪伴公益服務項目”,至今累計已陪護超過100人。

臨終關懷在象山,正在逐漸“升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