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所谓幸福,就是求仁得仁

人生应该活成什么样子,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活着?

问一个问题:

你知道当年那些高考状元,后来都混成什么样了吗?

可能你会这样觉得:

“应该都成人中之龙了吧!”

“应该都走上人生巅峰了吧!”

真实情况会让你非常意外。

中国校友会网艾瑞深研究院,

追踪高考状元们的职业现状后发现,

“大多数状元已经‘泯然众人矣’。”

虽然他们经济收入和职业地位不算差,

但完全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

“没有出现商界顶尖人才,

无人上过胡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在政界也是一样,

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相对普通,

出现过市长和局长级人物,

但未出现省部级以上官员。”

也就是说,

高考状元们毕业后的职业成就,

其实远低于我们的社会预期。

怎么会这样呢?

是他们脑子突然变傻了,

还是他们就此懈怠了?

都不是。

你一定想问:那到底是为什么?


所谓幸福,就是求仁得仁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

我先讲一个概念——均值回归。

何为均值回归?

就是一个事物,

虽然有时会登上波峰,

有时会坠入波谷,

但从一个较长时间段来看,

他会以很高概率向价值均位回归。

就拿NBA球星詹姆斯来说,

他是一场比赛能拿30分的球员。

偶尔表现超好,能拿60多分。

偶尔表现失常,只拿10来分。

但从整个赛季来说,

他的场均得分会回归到30分左右。

再比如,股票。

一支每股价值在20元左右的股票,

它上个月的价格可能会飙到30元,

这个月的价格可能会下跌到10元,

但从一个较长时间来看,

它的价格会回归到20元左右。

所谓均值回归,

就是一个事物,

虽然有沉有浮有起有落,

但他终究还是会回归到跟他本身价值相称的一个位置。


所谓幸福,就是求仁得仁


我们最终的生活也一样,

是存在均值回归的。

“那个均值,

就是你内心最深处的冲动,

就是你内心真正的欲望,

就是你到底想过什么样一种生活,

就是你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喜欢“Skiptomylou”的一段话:

“到底是什么东西,

让一些学生时代看起来特别优秀的人,

后来变成了特别平凡的人,

而又让那时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一些人,

后来做出了超越他当年水平的事情。

我想这样东西,

在今天和两千年前是没有区别的,

那就是——你内心的渴望。

定义你最终归宿的,

一定是能力和欲望综合的那个真实的你。”


所谓幸福,就是求仁得仁


▲ 石悦

石悦是2006年参加的高考,

她以702分的成绩,

夺得了内蒙古理科高考状元,

最后被清华大学录取,

读了建筑专业。

从清华大学毕业后,

她又去北大读了建筑研究生。

读清华的时候,她成绩非常好,

毕业论文被评定为优秀。

读北大的时候,她成绩更是牛,

拿到了含金量极高的国家奖学金。

当大家都以为石悦的人生轨迹,

会朝着“建筑师—高级建筑师—著名建筑师”这条路奔去时,

她竟然来了一个惊天转折,

去做了一名游戏主播。

“大家都觉得我应该做建筑师,

但我后来发现,

我真正喜欢的事情是玩游戏。”

石悦问了自己一个问题:

如果顺应大家期待去做建筑师,

那你将来会后悔吗?

答案是:百分之百会。

于是石悦就选择了游戏行业。

再后来,她成了一名游戏主播。

石悦虽然没能成为著名建筑师,

但她说:“我过得非常快乐。”

所谓幸福,就是求仁得仁

▲ 雷军

1991年8月,

雷军从武汉大学毕业后,

被分配到航天部某研究所工作。

这份工作,让很多人艳羡,

但雷军只干了四个月就辞职了,

因为他心里有一团火在燃烧——“我要成为乔布斯那样的人物。”

1987年,刚上大学的第一年,

雷军读了一本书——《硅谷之火》,

此书讲的是乔布斯等人创业的故事。

“看完这本书,

我的内心就有一团火焰燃烧起来,

激动得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

我在体育场上走了一遍又一遍,

心情很难平静,

在操场里我奠定了一个梦想:

日后一定要做一个伟大的人。”

于是雷军戒掉了午睡的习惯,

用两年时间修完了大学课程,

然后疯狂地修炼编程技术,

他不仅席卷了学校所有奖学金,

还拿到了两次湖北大学生科研成果一等奖。

正因为这么牛,

他毕业后才被分到了航天部某研究所。


所谓幸福,就是求仁得仁


尽管这份工作让人艳羡,

但雷军却越干越苦闷,

因为这份工作承载不了他的梦想,

所以他觉得非常痛苦。

1992年1月,他终于辞职,

然后投奔了金山软件公司。

那段时间,雷军几乎是以金山为家,

奋力打拼6年后,

他成为了金山总经理。

当时的雷军真是风光无限,

而丁磊、马化腾、马云等人还籍籍无名,

“马化腾和丁磊还是我手下的站长。

一个在深圳,一个在广州。”

马云当年还找雷军投资阿里,

只是被雷军拒绝了。

2007年,金山在香港上市,

市值6.26亿港币。

这本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但雷军却十分郁闷,

因为他发现自己选错了跑道。

2005年百度上市时,市值是39亿美元。

2007年阿里上市时,市值是15亿美元。

金山跟他们相比,差距太大了。

“我选错了跑道,这个行业不可能做出很大的规模。”

所以在金山上市两个月后,

雷军就很沮丧地辞职了。


所谓幸福,就是求仁得仁


卸任金山CEO的雷军,

过起了优哉游哉的休闲生活,

然后顺便再做做天使投资。

不得不佩服雷军的眼光,

他参与投资的很多项目都发展得很好,

如拉卡拉、UC、凡客诚品、YY、乐淘、多玩、多看等等。

他就是天天躺着睡大觉,

这些钱一辈子也花不完了。

但雷军心里那团火就是熄灭不了,

那团火烧得他寝食难安:

“我这么勤奋,又不比别人笨,

为什么我就成不了大事呢?”

他得出结论:我没有选对风口。

想通这件事情后的他,

便开始积极寻找能承载他梦想的风口。

2009年,他终于找到了,

这个风口就是——移动互联网。

2010年4月,雷军创办了小米。

“就要赌一把,倾家荡产我也认了。”

雷军赌赢了。

2018年7月9日,小米在香港上市,

市值高达543亿美元。

雷军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


所谓幸福,就是求仁得仁


我为什么要讲石悦和雷军的故事呢?

就是我觉得人生极其重要的一件事情,

便是要明白——我们的人生,是存在均值回归的。

就像“Skiptomylou”所说:

“每个人的内心,

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渴望。

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

由于教育体制的局限,

我们没法在很早的时候,

洞悉自己的内心,

读通自己的灵魂。

我们进入社会,

像棋子一样被撒在不同地方,

但在经历与社会的对抗,

经历反复的自我探索之后,

我们终会慢慢地爬到最适合我们的那个位置上。”

在最近一期《我就是演员》里,

我居然发现了范湉湉。

在网综《奇葩说》里,

她曾经是那么光彩夺目,

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

有人说:《奇葩说》拥有很巨大的流量,你离开太可惜了。

范湉湉却说:“但我内心真正渴望的,是做一个好演员。”

所以说,人生就是如此,

定义我们最终归宿的,

一定是能力和渴望综合的那个真实的我。


所谓幸福,就是求仁得仁


著名学者萧功秦,

在研究东西方文化时发现一个现象:

“在美国的中国人的生活追求,

与西方人相比有一个相当大的区别,

那就是旅美中国人无论事业成功与否,

都喜欢沉溺于物质生活的享受,

只要中国人在一起,

无论是台湾人、香港人、大陆人,

都非常讲求生活的享受与安乐,

谈话的内容不外乎就是房子车子票子。”

欧美人,也有不少关心物质生活,

但是更多的人在追求其他东西,

“有的人喜欢冒险,

而在物质享受方面相当随便,

有的人成了亿万富翁,

但生活十分朴素,

始终开一部普通的车子。

他们对于别人以何种方式生活,

物质生活如何好,可以完全不在乎。”

但中国人不一样,

中国人喜欢追求“标配生活”,

多少岁之前应该买房,

多少岁之前应该买车,

多少岁之前应该达到什么职位,

…………

为了过上这样的标配生活,

中国人把生活过成了竞技场。

有一次,萧功秦的自行车坏了,

修车时,车架上的《西方哲学史》掉了下来,

给一位路旁休息的中年人看到了,

他像发现外星人似的看着萧功秦,

“都什么时代了,居然还有人读哲学!”

萧功秦感叹:“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太单一了,大家都像一个经济动物。”


所谓幸福,就是求仁得仁


知乎上有个提问:

人生应该活成什么样子,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活着?

我最喜欢“知行合一”的回答:

余记童稚时,

尝览《坐井观天》一文。

何为青蛙?

拘于方寸之地者,余于心常不齿之。

后方知世事不易,诸事皆难。

乃知浩浩天地下茫茫苍生多为欲做蛙而不得者。

此生愿为井中一蛙,

不知天之浩渺,

不识地之深厚。

不问碌碌世事,

不叹日月年华。

井壁绿意盎然,春也。

喜听凉风阵阵,夏也。

身着落叶纷纷,秋也。

飘落白雪点点,冬也。

何谓光辉伟大?

何谓声震寰宇?

余不知矣。

唯知于心中方寸之地,自得其乐,此生亦足矣。


所谓幸福,就是求仁得仁


我为什么喜欢这个回答呢?

因为我觉得——幸福就是求仁得仁。

你像雷军一样追求伟大也好,

你像石悦一样追求平淡也罢,

只要最终你获得了你想要的,

那你的生活就是值得被祝福的。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求仁得仁。

所以,就像“Skiptomylou”所说:

我想绝大多数中国人在回首岁月时,

最遗憾的应是没有一开始就被告知——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清楚地认识自己。

我是谁?

我有什么优缺点?

我内心真正渴望的到底是什么?

我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

我到底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这些问题,越早弄清楚越好。

因为越早弄清楚这些问题,

我们才能越早地选择行走方向,

才能以越小的代价选择应当离开,还是应当留下,

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走弯路,

才能越早地发现“求仁得仁”之所。


所谓幸福,就是求仁得仁


喜欢一本书,

就是毛姆写的《月亮与六便士》。

书中主角叫思特里克兰德,

他的原型就是法国印象派大师高更。

思特里克兰德原本是伦敦证券经纪人,

过着很多人羡慕的幸福生活。

可就在40岁那年,

他突然抛弃舒适安逸的生活,

留下一封信,就离家出走了。

“我要画画!”

“可是你已经四十了!”

“正因为这个我才必须要画画,现在再不开始就完了。”

他抛家舍业去了巴黎,

住最破烂的旅馆,

吃最粗陋的饭菜,

生染重病,差点死掉,

但他依然毫不退缩。

再后来,他来到塔希提岛,

娶了一名土著女子为妻,

终日埋首创作,自得其乐,

在生命的尽头,

他得了麻风病,双目失明,

他画的画依然没有得到认可,

但他并不在意,撒手西去。


所谓幸福,就是求仁得仁


这本书里,有两句话震撼人心。

第一句是——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

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

淡泊宁静、与世无争,

难道就是糟蹋自己吗?

与此相反,

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

年薪一万磅,娶一位美丽的妻子,

难道就是成功吗?

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

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

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第二句是——

“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我用尽全部心力画画,

纵然没能得到世人认可,

尽管我过着平凡的一生,

但我一直做着我喜欢的事情,

一直过着我喜欢的生活,

这就算是很幸福的人生了。


所谓幸福,就是求仁得仁


这本书的结尾处,

出现了布吕诺船长,

他因下棋而与思特里克兰德认识。

布吕诺一家本来很富有,

但一夜之间变成了穷光蛋。

但不甘过贫困的生活,

于是从头开始奋力拼搏,

终于又建立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园。

布吕诺很欣赏思特里克兰德,

“其实,我俩是同一类人。

我们寻求的是同一件东西——美。”

“美”是什么?

就是“过上自己渴望的生活”。

这也是我写这篇稿子想表达的:

每个人对“美”的认知可能都不同,

你可以像思特里克兰德一样去追求“月亮”,

也可以像布吕诺一样去追求“六便士”,

没有谁好谁坏谁高谁低,

只要这是你内心真正渴望的,

那这种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

所以,如果你要是问我:

“人生应该活成什么样子,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活着?”

那我会这样回答你:

世上只有一种成功,

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所谓幸福,就是求仁得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