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賣保險的人越來越多?

流雲飄夢


我們國家很多人都不相信保險,所以賣保險實際上在中國有非常大的發展前途。

因為,我們國家在不停的發展,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富裕。

人們喜歡現在的生活,不希望因為突發的意外風險,導致自己生活水平的降低或者打亂。通過購買保險將風險分擔就是最好的選擇。

人們普遍不接受保險的原因,還是由於保險推銷員並沒有盡到相應的職責。保險推銷員或者保險規劃師,應當根據人們的收入水平,為大家量身定做一套最適合自己的保險。

很多保險推銷員為了業績,為了提成,為了成交,哪種利潤大推薦哪一個?在宣傳的時候說的百般好,而在出險之後卻發現參保人有很多誤解。造成拒賠現象之後,大家對保險的印象就很差了。

對於普通人來說,高性價比的意外險,可能更容易接受一些。比如我們坐長途車、火車購買的2元到10元的保險,有時候明明不想買,但是是捆綁銷售,沒辦法。尤其是網上購票,我記得有的平臺直接是默認購買商業保險,買了之後才發現。不過由於退票麻煩,也就抱著無所謂的態度了。

日常生活中跟我們貼切很多的,有意外險、責任險、交強險、重疾險等等。但實際上這些單純的保險,由於盈利較少,保險推銷員很少給推薦,而推薦最多的是跟萬能險、分紅險、投資連結險在一起的,繳費額度高、業務提成大的保險。

不過,如果是我們把保險看作理財,那麼還不如自己購買理財產品划算。因為保險公司的理財,一般是以低風險規劃為主。包括分紅險和投資連結險,實際上這些保險收益率都不是特別高。但是由於是複利計算,看起來總起來的收益非常高而已。

比如,按照3%的收益計算,利滾利的話,50年後本息結合是4.38倍。如果我們按照整存整取計算利息的話,算出來的收益率是6.76%。所以,非常具有迷惑性。而實際上,我們財政部發布的5年期按年支付利息的儲蓄式國債,收益率高達4.27%,它的收益率在50年後能夠達到8.09倍。


不過,隨著人越來越富裕,實際上人們就對風險越來越討厭,人們就會通過各種方式來購買商業保險了。所以,保險推銷員會越來越多也是肯定的。

不過,還是希望保險推銷員能夠約束自己的行為,為客戶提供更加有利於自身的參保規劃,這樣人們才能越來越好的接受保險。


暖心人社


那天我看了個數據,現在中國的保險代理人,已經好像不是300萬了,已經到了800萬人,這個事說好也好,但說不好也不好。

就是大家現在對保險越來越關注了,買的人越多,賣的人才會越多。

但是說不好這裡頭肯定有大量的濫竽充數的。

因為基本上保險糾紛,與保險公司的事不多,是因為保險代理人沒說清楚沒說透,甚至是有意的忽悠,造成的糾紛是很多的。

我記得之前跟大家說過一次,就是有一次我從我們公司電梯往下,一共就十層樓這麼個距離,碰上三個大姐在那說保險的問題,說今天我做了這個,我做了那個,說的都是啥玩意,還互相捧臭腳,你這個我也做過,這個特別好。

我一度懷疑是我們樓上的影視公司招的群演,來這視鏡的,簡直是完全不靠譜,如果你趕上這種保險代理人,當然咱如果都不出險的還好,如果出了險不出糾紛才怪。

怎麼挑選?

當然有很多的標準,比如說看資質,看從業時間、誠信,找別人推薦等。

但那天開選題會的時候,我就給大夥出了個餿主意,不一定餿主意,大家可以評判一下。

我說咱們小司淘保也聊了這麼多期了,其實聊到了很多的常識性的保險問題,我幫大家整理上那麼一張或者半張A4紙,列上10個20個問題,反正你買保險,這些東西也是要了解的,大家就把這些東西背下來,遇到你的保險代理人,就問問他這些問題。

比如說最簡單的什麼是猶豫期,什麼是等待期,有什麼區別,保監會規定的25種重疾都有什麼呀,什麼是現金價值。

大家不要小瞧這個事,真的有好多的保險代理人,連現金價值這麼簡單的問題都講不清楚。

大家把這些答案背下來,遇到代理人在那吹牛的時候,就問問他如果能痛痛快快,把這10個20個問題答出來,至少我覺得基本素質是有的。

如果這些事都說不明白那誰給誰賣保險還不一定,對吧?

以上內容來源【小司淘保】的訂閱號,歡迎關注!

如果您覺得我們的內容對您有幫助,歡迎轉發,分享給您的朋友。

也歡迎大家關注今日頭條頭條號【小司淘保】!更多社保政策、防騙指南和手機應用盡在“中老年大講堂”


小司淘保


我從我自身說起,11年進入保險電銷,幹了1年多,都到組長了,結果沒辦法幹了只好辭職,之後幹活人力資源,做個小的個體餐飲,17年年底又重新進入保險公司又開始幹了,算是一個新手,但是以我對保險的認知度而言,應該較我們部門的人說要比她們強一點。因為我進來的時候沒有師傅帶我,自己一個人在家就研究研究產品,看看條款,拉拉計劃書,基本上主要的幾個意外和壽險和大病能講出來和一二三。

回到主問題,為何越多人做保險了呢?

第一,認知問題,保險意識增強,保險公司亂象叢生勢必會有有些不幹平庸,不願放棄初衷的人加入到增員的行列中來,當然也在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為中國發展做貢獻,這個屬於有想法的一類人。

第二,現實問題,就這幾年國內實體經濟發展而言,不容樂觀,所以有些個體戶或者公司的掙不到錢,然後覺得自己之前有人脈可以買保險就入行了,但是幹久幹不久這個不好說。

第三,專業問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保險行業而且還是傳統渠道做保險,是因為保險行業確實是一個朝陽行業,雖然前幾年也這樣說,但正真的起步應該來說也就16年開始的吧。

第四,思想問題,有些人想給自己買保險,通過業務員瞭解後,覺得保險挺好的,然後業務員增員他過來上班給自己買保險還可以少花點錢,然後進入保險公司給自己買保險以後慢慢認可,接受,就這樣覺得自己能幹下去。

我的分析就這麼淺薄,歡迎評論。當然我也在努力尋找與我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走在保險的道路上,讓人們看的起病,養的起老,讓我們的下一代活的輕鬆點,不要太有壓力。走在路上90後的平安人,共勉!


a感恩有你156761294


我們先說說保險是幹什麼的,以我的理解是保險分財物險和人身險2個大類。以前很少見過買保險的,五險一金的除外,一般都是汽車險,都是很正規的道路上來了。而近幾年由於人有錢了,也越來越注重人身險了。還有什麼亂七八糟的誤車險,下雨險,掛科險等等。越來越多的進入大家的生活,以至於大家把保險和騙子掛鉤了。

現在再說為什麼人做保險,第一,當然是掙錢了,我從同事那裡知道,有的公司(不正規)就是對賭的,不是真的給你買了宣傳的那樣給你買,只是有事情了,自己拿錢來陪,如果沒事錢就是自己的。

第二,基於上面那一點,就需要大量的招人,宣傳工資高門欄低,只要你的人脈多,不需要什麼學歷經驗,只要是能拉來人就行。提成很高,所以就看到瘋狂的找親戚朋友來保險,我父母就是被親戚拉的。等你有事情,找你做保險的朋友,他不幹了,所以很多人以為是騙子。

第三,一旦你的人脈用完了,你幾乎就沒用了,就要換人了,沒提成你自己就離職了,所以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人做保險。

最後說,還是要到正規的去,才有保障。不要相信那些沒有資質的,跟路邊攤一樣,那樣的你能相信嗎?他自己都沒有保證,怎麼保障你。還有一定要看清合同,不要只聽他說,幾年後,人都換了,合同才是重點。


創意知識共享


兩方面的原因吧。

一個原因就是現在做實業賺錢太難,需要比較多的資本金實力和管理精力,一般人很難吃的消,如果做專業技術工作比如程序員和量化投資等,又不是一般人能做的,而保險類似於直銷模式,加上還有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的提成,理論上似乎有無限的收入來源。

但實際上這是一個誤區,因為你的人脈關係越來越會枯竭,導致很多做保險的最後都選擇放棄,因為太煎熬了。所以很多保險公司基本就起兩件事,員工培訓洗腦和客戶聯誼會等,沒完沒了的活動似乎很充實。

二是相對高層的人的加入,也是想做財富管理服務,幫助客戶進行資產配置,但這就要求你的財富管理能力比較專業,通常著一類人會在總部的資產管理部門,還是有不錯的發展潛力。

但是一般做銷售的想達到這個層級有很多挑戰,銷售的壓力就會佔用你大部分時間,換句話說,保險公司業務員還是講的是銷售技巧,公司層面也不太提倡多元化發展,因為拉資金是保險公司的基本工作,所以有人說保險,公司蘊含了傳銷和龐氏騙局的影子,其實這是不客觀的。

有錢買點保險做資產配置還是不錯的,人生意外風險管理非常必要。






王紅英金融投資教育


關於行業發展趨勢和特有的工作模式我在這裡就不展開說。說多了,怕有拉人的嫌疑,哈哈。

那說說我為啥從銀行辭職來專職在做保險呢?

曾經的工作,讓我有很多次機會踏上在北京復興門的金融街。

眾所周知,那裡集中了多少高大上的金融機構的總部或者北京分部。那裡從業者的素質、學歷也大概率是個頂個的高,比如某些投行非清北的碩士不要,或者在比如人行某部門為了個人職業生涯發展再深造讀博的也不在少數。

雖然也是國家重點財經院校根正苗紅的碩士生,到真說把我丟在那群人尖裡,真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能做到的只能是那些大機構的搬運工。沒有太多的比較優勢。

保險行業因為歷史發展原因,讓行業口碑爛了很久,不過近些年已經在改善。從業者素質也有慢慢轉優的趨勢。保險產品也具有相當的複雜性,作為保險產品的銷售不僅得有一定金融經濟知識,還得有醫學、法律的知識。

所以在我看來,有一定學習能力的人還是從業者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吧。純靠忽悠、熟人殺和拉人頭的方式,在未來客群(80、90後甚至以後00後)應該行不通了。

說了這麼多,想說的就是,保險是非常重要的家庭資產配置,也很是專業的金融產品。所以這個行業新興發展是需要高素質人才來洗牌的,從前劣幣驅逐良幣(低素質充斥行業一線的情況)亟待被解決。

那麼認為自己擁有在這個行業比較優勢的我,同時通過從業能讓不斷輸出價值,就從試水到堅定信念走下去!也許我不是一個好銷售,但我希望能永遠站在客戶的那一邊,像諮詢師一樣(我自己接受過一段時間的心理諮詢),做好客戶的柺棍兒。

有人看到這裡,可能會問我,難道銀行不專業麼?

我只能說,相較於專業,銀行更看重合規、更看重資源。個人見解,有失偏頗,請多包涵。


學金融的保險BRocker


越來越多人做保險應該從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第一:就是保險代理人從業資格證在2015年取消後,確實有很多人湧進保險行業。很多保險公司也利用了這個政策,招收了一大批保險從業人員。導致保險行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但是經過1-2年的發展爆發後,保險公司內部很大一批人員選擇了離職,因為這批人根本沒有客戶源,沒有了客戶源何談業績。

第二:這幾年國內實體行業受到了互聯網的衝擊,這也導致了很大一批原來的實體從業人員選擇做保險,這類人群在過去經營個體門店的時候積累了一定的客戶群,所以做起保險來得心應手。

第三:很多保險公司也已經意識到,把保險業務員向公司正式員工方向發展(到現在很多業務員仍然是臨時的),經過公司正確的價值導向引導,保險業務員也就越來越有興趣去做保險去增員了。

第四:當然還有很多兼職做保險的,每月有保單就上,也是一筆額外收入不是嗎?

總結一下:做不做保險要從自己 的實際情況出發,不要被外人所影響。如果一個人的社會背景很好,有很大的朋友圈,選擇做保險是沒錯的。


老何車險


保險是個好東西,可以轉移風險。但是保險的套路太深,打開一份保單滿滿的專業詞語,代理人都不一定看得懂,要打公司內部客服去了解才能跟你解釋,別說客戶了。賣保險的人多主要是門檻低,是個人有腦子就行。保險公司不會看你什麼學歷,腦子好不好使,只看你身邊的資源多不多,臉皮厚不厚。因為他招的是代理人,不是員工。沒工資給你,但是賣一份保單出去會有30-50%的提成。基本三個月一考核,有的代理人為了轉正自己買保單,家裡人買,朋友買。到你周圍的人都賣完了,你可以走拉人進來的路線。就是做團隊。拉下線。也是有錢拿


Foxforce


只能說是保險業的悲哀,90年代初保險業的地位還是挺高的,不比銀行低!後來大概92年左右友邦引進代理人制,但後來中國人壽等老三家將代理人制運用的淋漓盡致,的確是幫社會解決了企業公轉私後大量下崗的4050人員的就業問題,但保險也變成了忽悠行業的領軍者!代理制不除保險就是垃圾!


59788000


外國的保險就是保險代理人制,中國的保險代理人制度也是參照外國的保險模式。

保險不同於傳統的產品,傳統的產品是看得見摸得著,買了才相信。而保險是看不見摸不著,相信才購買。

在中國由於計劃經濟轉變成市場經濟,作為事業單位,企業單位都是認可人員穩定,一個人員不穩定的單位是很不被人看好的,而保險恰恰是反其道,人員進出頻繁,大浪淘沙,所以在中國保險行業是不斷培訓新人,新人往往戰鬥力是最強的,聖火燃盡,不能堅持下去的,往往被淘汰出局,所以說保險公司從來不缺保險銷售人員。

日月更迭,近三十年來,全國各個保險公司培訓了幾千萬的保險代理人員,這些人把大量的保單賣給了父母,親屬,同學,認識的不認識的,大量的保單大都是新人完成的。目前尚有800多萬保險代理人。

從2015年開始,保監局取消了保險代理人條條框框限制,全國所有的成年人,只要是身體健康,或者是沒什麼問題都可以受訓,結訓後都可以展業銷售保險產品。

這樣龐大的保險代理人群體可謂是三教九流,人員良莠不齊,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今天找你買保險的人被淘汰了,明天前仆後繼新人又找你宣傳保險,讓你買保險。

保險公司銷售保險就是這樣的體制,所以在現今社會,有很多的保險代理人應該是不足為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