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為什麼漢末復仇之風盛行,朝廷還屢禁不絕?

為什麼漢末復仇之風盛行,朝廷還屢禁不絕?

報讎只是聞嘗膽,飲酒不曾妨刮骨。漢末復仇之風盛行,在史料中能看到諸多事例,對《三國志》稍事梳理,來看看三國時期的復仇事例。

大體來說,復仇行為分兩種:血親復仇、非血親復仇。復仇之風盛行也是有其原因的,朋友的同生共死、父母的養育之恩、戀人的山盟海誓等都會讓人情緒激化,這足以去驅動人們產生復仇的念頭。

同時也受到遊俠精神的影響,如韓非所言“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誰還沒有仗劍走天涯的夢想呢?像袁紹、楊阿若、甘寧等人都曾是著名的遊俠,按照自己的想法助人為樂,而這樣的行為還會受到百姓們的追捧,反過來提升他們的知名度,何樂而不為?

再者就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如西漢時期的周黨,就因為讀了《春秋》,通曉了“復仇之義”,就跑去向曾經侮辱他的鄉佐復仇了。《禮記·檀弓上》中還對復仇方式做了明確闡述,子夏問孔子的內容中就涉及了父母之仇、兄弟之仇該如何報。

東漢時期成書的《白虎通義》中也有類似的闡述,復仇這種行為是能得到朝廷認可的。

“父之仇不與共天下,兄弟之仇不與共國,朋友之仇不與同朝,族人之仇不共鄰”——《白虎通義》

照例,將梳理的內容列個名單:曹操、典韋、徐庶、夏侯惇、趙娥、龐會、徐夫人、韓暨、孫資、張魯、淩統。其中屬於血親復仇的有:曹操、趙娥、龐會、韓暨、孫資、張魯、淩統。屬於非血親的事例有:典韋、徐庶、夏侯惇、徐夫人。

為什麼漢末復仇之風盛行,朝廷還屢禁不絕?

曹操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因為父親曹嵩命喪在徐州境內,姑且不論這個鍋該誰來背,曹操的選擇是兵鋒直指徐州。打著為父親復仇的旗號進軍徐州,旁人對此無可指摘,而惹人非議的地方在於,曹操在徐州殺戮太多倒下的無辜百姓太多,卻不會有人來拿不該去報父仇這種理由去阻止曹操。

趙娥,或者稱作“龐娥”、“龐娥親”,她的事蹟被載入《後漢書·列女傳》。趙娥的父親是被當地豪強李壽所殺,本來還有兄弟三人,結果不幸都命喪於瘟疫,李壽為此嘲弄趙家只剩女弱無從復仇。雖然事實很殘酷,但趙娥依然矢志復仇,且最終真的取下了李壽的首級。

接下來就是認罪伏法的事,負責處理此事的官吏都不願意抓趙娥,同鄉百姓也過來聲援趙娥,甚至官吏準備私下放走趙娥。但趙娥的意願很堅定,大仇得報也不想違背刑法,就要求依然處理自己,不過她還是被強行送回家了,可見此時百姓對復仇行為的認可,哪怕觸及了律法。

徐夫人為夫報仇也很經典,她的丈夫是被自己部下所殺的孫翊。徐夫人當然不能讓丈夫死得不明不白,既然無人伸張那就自己來複仇,她也是冰雪聰明,推測出兇手是媯覽、戴員二人。接下來徐夫人一邊與這兩人虛與委蛇,另一方面安排好了鴻門宴,也將這二人首級順利擺在了亡夫的墓前,無愧一句“東吳偉婦人”。

為什麼漢末復仇之風盛行,朝廷還屢禁不絕?

此外,龐會是在鍾會伐蜀時,滅了關氏一家為父親龐德報仇。韓暨是因為地方豪強陳茂讒言中傷父兄,幾乎害他們喪命,這才聯繫死士反殺陳茂。孫資,本來就是兄嫂拉扯大的,有人害他兄長,自然要去刺殺仇人張魯攻打劉璋的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家人被劉璋誅殺。至於淩統,父親凌操被甘寧射殺,但是有人拉架。

像典韋、徐庶都屬於為友人復仇,區別在於典韋得手後成功突圍,從此他的名字就出現在各路豪傑耳中。而徐庶雖然替人復仇成功,但還是被官吏抓捕到了,差點變成一換一,被他人救下後才下決心遊學。而夏侯惇是因為有人侮辱他的老師,年方14歲的夏侯惇就下了殺手,不僅沒有引來非議,反而讓勇烈變成了他的標籤。

雖然復仇之風盛行,但朝廷也不是沒有作為。建安十年(205年),曹操平定冀州後下令禁止厚葬,也禁止百姓私下尋仇。黃初四年(223年),曹丕也表示看不下去天下人自相殘殺了,下令不允許私自復仇,如果有違反的直接族誅。在《晉書·刑法志》中,允許各家子弟依循古義復仇,但如果是誤殺或者碰上赦免,就不允許復仇了。

順便,復仇之風同樣映照進了文學作品中。如曹植所作的《精微篇》,有一句提到了“壯年報父仇,身沒重功名”,指的是蘇來卿為父報仇的典故。另一句“女休逢赦書,白刃幾在頸”,這裡的“女休”即為手刃仇人的秦女休。在詩篇中能用到這樣的典故,也是受到了當時復仇風氣的影響。

若世道不公,便找回晴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