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驀然回首,他是中國歷史最偉大的人物!


驀然回首,他是中國歷史最偉大的人物!


驀然回首,他是中國歷史最偉大的人物!




驀然回首,他是中國歷史最偉大的人物!


我們現在去讀民國文人們的著作,看他們筆下的民國溫情脈脈,充滿了自由浪漫的氣息,只是因為他們掌握了話語權。

現在民國粉們所津津樂道的,民國時期“經濟自由”、“社會開放”、“文化發達”,不好意思,那都是對極少數的上層人士而言。

更多的貧苦老百姓,是沉默的。

那麼,當時真正的農村又是怎麼樣的呢?

根據毛澤東的統計,當時的中國農村,貧農佔百分之七十,中農佔百分之二十,地主和富農只佔百分之十。

也就是說絕大部分人辛苦一生,也就能勉強度日而已。

當時有一本書《黔滇川旅行記》,裡面記錄了作者一路看到的凋敝景象:

兒童十五六歲以下,終年是赤著身,有太陽時,曬太陽取暖,無太陽時則藏於草中,女孩十五六歲時,仍多無破褲可穿,僅用麻片以遮身。此非少數者,普通大約都是如此。

前面提到過的作家張恨水,當時已經非常有名了,其知名度應該超越了現在的郭老師、顧老師,曾經到西北一帶去旅遊,一路所見荒旱連片、土匪橫行,生靈塗炭,這對他造成了很大觸動。

回來後寫了一本書叫《燕歸來》,開篇幾首詩記錄了當時的景象:樹皮剝盡洞西東,吃也無時餓越兇。百里長安行十日,赤身倒在路當中。

這之後的張恨水性情大變,寫下了很多農村、抗戰之類“主旋律“題材的小說。

這感覺,就像郭老師有一天去寫XXX村扶貧報告一樣不可思議。

而毛澤東,不僅當過省城小學的校長,雜誌社主編,還在上海、在廣州“當了大官”,是比張恨水還要知名的、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名流。

他原本也可以躲在堡壘後面,只看這個社會最光鮮亮麗的一面。

但毛澤東自己從堡壘裡走出來,不僅走到了他們中間,而且將他們發動了起來。他的目的只有一個,解放億萬萬同胞,讓他們不再被剝削被壓迫!

八七會議後,中央臨時政治局分工之前,瞿秋白徵求毛澤東去上海中央機關工作的意見。

毛澤東表示,不願去大城市住高樓大廈,願到農村去,上山結交綠林。

在很多人的理解裡,這更不可思議了。

1945年,一個叫西德尼·裡滕伯格的美國青年來到中國,他遇到了一件令他終生難忘的事:一個喝醉了酒的美國士兵,故意駕車撞死了一位名叫李木仙的中國女孩,結果,法庭卻判決他只需賠付26美元。

事後,女孩的父親卻又退回了6美元,因為這個父親以為,按照中國的慣例,這6美元是經手此事的“法官老爺”必須收取的“好處費”。

這就是亂世中的人命。

西德尼·裡滕伯格的中文名叫李敦白,他後來成了第一個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美國人。

幾十年後,李敦白回憶說:之所以永遠不能忘懷這件事,那是因為在1949年之前的中國,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在舊中國的制度下,老百姓命如草芥。他之所以還要講述這件事,是因為這件事告訴我們,什麼是“革命”,毛澤東發動的革命究竟改變了什麼。

長征的時候,最讓蔣介石難以理解的是,為什麼紅軍越打越多,越來越多的貧苦老百姓願意跟著毛澤東走。

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毛澤東把他們當人看。

他不僅不怕他們,而且願意接觸他們,和他們打成一片。

他說:農村是海洋,廣大農村是休養生息的地方,群眾是真正的銅牆鐵壁。

他願意同老百姓們談心聊天,教他們讀書識字,告訴他們美好的生活是怎麼樣的。

在中央蘇區,已經是中華蘇維埃主席的毛澤東親自給孩子們編寫了語文課本。

其中的《新三字經》開篇就是這六個字:天地間,人最靈。

是的,毛澤東一直覺得,這些看起來面黃肌瘦,眼神躲閃,不識字、受盡剝削的貧苦老百姓,每一個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也想要過上好的生活,也應該平等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該受到誰的壓迫。

只要團結起來,他們將擁有世界上最磅礴無比的力量,他們中的每一個都是大寫的“人“。

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井岡山的時候,一位紅軍連長給妻子的信中說到:“我天天行軍打仗,錢也沒有用,衣也沒有穿,但是精神非常的愉快,較之從前過優美生活的時代好多了,因為是自由的,絕不受任何人的壓迫。”

因為毛澤東和他帶領的那支軍隊,普通老百姓也開始有了生活,有了夢想。

當舉著紅旗的人告訴他們窮人也有權利過好生活的時候,他們驚訝、欣喜、衝動。

然後,他們跟著紅軍打土豪分糧食,幫助紅軍救治傷員,給紅軍當嚮導,很多人就這麼赤著腳板跟上那面紅旗,無論走到哪裡。

這就是毛澤東和他的部隊,來自人民,又要啟發人民,解放人民。

因為來自於農民,所以,即使長征中最艱難的時候,也始終堅持對老百姓秋毫無犯。

蔣介石打來打去,天天不屑地將紅軍稱之為“共匪”,也沒有把紅軍打成流寇、土匪。

如果懷疑史料,可以看看對手提供的消息。

……(共匪部隊)對人民毫無騷擾,有因餓取食土中蘿蔔者,每取一頭,必置銅元一枚於土中……戰電令,愛護民眾,勿為匪所利用,為要。-- 蔣中正

與現在很多人想象中不一樣的是,毛澤東雖然到了農村,放手發動起了群眾,但他的革命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人生更是充滿了挫折坎坷。

特別是初期的時候,由於毛澤東思想太超前,開會的時候長期各種開群嘲,上來一句以上全錯,下面聽我的blabla,甚至是對中央的決策也是繞彎子執行。

很容易遭人恨。

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就曾被開除出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甚至被誤傳為“開除黨籍“。

1929年,紅四軍召開七大,身為領導的毛澤東居然落選了,被迫離開了他一手創立的紅四軍,後來因病請假不參加八大時,又被懷疑是“鬧情緒“,給了個黨內警告處分,無奈下只能被擔架抬著到會場。

到了1932年10月,更大的挫折來了,中央政治局的全體委員集體把毛澤東選下了臺。

原因是共產國際要求紅軍打武漢,毛澤東說打武漢根本不可能,想都別想;打南昌,毛澤東說也不行;打贛州,毛澤東說贛州也打不下來,贛州是銅牆鐵壁。

共產國際覺得,給臉不要臉是吧,那就一邊玩去吧。

這一次的挫折十分嚴重,連他的弟弟、弟妹、賀子珍都受到牽連,很多人有了顧忌,不敢接近毛澤東。為了不牽連或少牽連別人, 毛澤東也很少再和別人談話。

毛澤東說,那段時間,鬼都不上門。“我的任務是吃飯、睡覺和拉屎。還好,我的腦袋沒有被砍掉。”

更可怕的是,長征都差點沒把毛澤東帶走。一直到最後,掌握領導權的博古才提出“還是要帶毛澤東走”,這成了博古在長征前後所做的最正確的決定。

陳毅後來曾說過:“毛主席是一個……受過汙辱、冤枉和虐待的人……他被撤過職,受過黨內審查,被宣佈為機會主義者,蒙受恥辱,被送往後方休養。沒有人去看望他,因為誰也不敢接近他。

即使這樣,他也從來沒有想過放棄。

不要以為,那時候的人,意志就都那麼堅定。

要知道,最開始的黨的領袖,陳獨秀都脫離了黨。

曾經的最高領導向忠發,剛被抓住就提出要投誠。

羅章龍、張國燾也都是稍受點挫折,就要脫黨、叛逃。

後來,金一南教授曾經做過一個統計:

當年參加中共一大的一共13人,平均年齡27歲,都是青年人。

這些人裡面,1人脫黨,1人被開除,3人叛黨,2人投靠了日本人,

也就是說一半以上都已半路放棄。

除開犧牲的幾個人,真正堅持到底的不過兩三個人,

而毛澤東正是其中之一。

這世界上,最怕的就是忠誠的人被誤解,被誤解的人不能堅持到底。

但毛澤東畢竟堅持下來了,這就是信仰與堅持的力量。

1921年7月,毛澤東和他年少時最好的朋友之一蕭子升見面了。

他們一起乘船離開長沙,徹夜暢談。

蕭子升回憶說:“那是最後一個夜晚,我們同床而睡,一直談到黎明。毛澤東說,如果我們全力以赴,不要一千年,只要 30年至40 年的時間,就能夠改變中國。”

但蕭子升不願意,因為他覺得這樣的國家和人民,不值得他去犧牲。

蕭子升的想法,其實是那個時代裡很多知識分子的想法。

看看魯迅筆下的人物,閏土、阿Q、栓子,都是懦弱的,盲目的,狹隘的,愚昧的。

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拯救他們,更不知道他們值不值得拯救。

就像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寫的日記裡說:內亂不止,叛逆毫無悔禍之心,國民亦無愛國之心,社會無組織,政府不健全,如此民族,以理論決無存在於今日世界之道。

國破家亡,有的人的選擇了投降,有的人選擇了逃避。

生逢亂世,苟活而已。但面對大廈將傾,面對江河日下,毛澤東卻選擇放棄曾經的優越生活,憤然而起。

難道因為弱小,就該被欺負嗎?難道因為落後,就該要亡國滅種嗎?

1925年到廣州後, 毛澤東在填寫 《少年中國學會改組委員會調查表》 時, 對個人經歷作了這樣的概括:“教過一年書, 做過兩年工人運動,半年農民運動,一年國民黨的組織工作。”

在那樣的時代,任意一個職業都可以讓他獨善其身,苟活於世。

但他的一生,不是為自己而活的一生。

那時的他,其實並不知道革命能不能成功。

實際上,毛澤東雖然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但卻是在預見到革命可能失敗的前提下,毅然投身到大革命之中去的,而這是他與許多革命者的一個重要區別。

日本思想家丸山升後來曾經這樣說過,毛澤東與魯迅一樣,正因為他們是“失敗者”,因此才成為最徹底的革命者、真正的革命者。

任何一個時代,都有碌碌無為的人,都有得過且過的人,都有怨天尤人的人,但也有拍案而起的人,有積極向上的人,有浩然正氣的人,有甘願身入苦海、矢志不渝的人。

所謂偉人,不僅在於做出了偉大的事業。

而在於他必須先有偉大的人格,樹立了偉大的信念,做出了偉大的舉動。

就是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就是能人之所不能,為人之所不能為。

幾十年過去了,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讀懂他,更有多少人曾經誤解了他啊!

懼怕他的視他為洪水,崇拜他的視他為聖人,將他捧向神壇。

但更多的人也就是似是而非人云亦云罷了。

其實,我們更應該去實打實地瞭解他的真實經歷,去感悟他的初心,去看他在關鍵時刻如何抉擇,在面對困境時如何突破,在遇到誘惑時如何自律,在遭遇誤解時又該如何堅守。

去體會他的格局、思想、意志和境界。

那是一種偉大的慈悲。

拿破崙說:世界上有兩種力量強大,一種是思想,一種是劍,而思想將最終戰勝劍。

從1976年算起,毛澤東已經離開這個世界四十多年了,他帶走了他的劍,卻留下了他的思想。他的文章和思想,每看一次,都能對國家、社會、人生的很多認識,感到豁然開朗。

歷史曾經誤解了他,但人民最終證明了他;今天,可能有無數的人誤解過他,但歷史最終會證明他。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周恩來對前途很擔憂,特地去武漢找毛澤東,兩人在江邊有一段很經典的對話——

毛主席說“仗我們是不怕打的,帝國主義要想‘和平演變’我們這一代人也難;可下一代、再下一代就不好講了。中國人講‘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英國人說‘爵位不傳三代’;到我們的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情形又會是個什麼樣子啊?我不想哪一天,在中國的大地上再出現人剝削人的現象,再出現資本家、企業主、僱工、妓女和吸食鴉片煙;如果那樣,許多烈士的血就白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