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愛你就要管住你|聊聊“以愛之名”的控制

有本書叫《不要用愛控制我》,我曾一口氣讀完,然後發現生活中居然存在如此多種類的“控制”:

“你什麼事情都做不好!你就是自私!你以為你很聰明,其實什麼都不懂!”——隨意評價別人;

“都是你的錯,你自找的。”——把責任歸咎於他,以及指責;

“你要這樣這樣做,不許那樣那樣做!”——強制要求

摔東西、動手打人,或者不說話,使用暴力或冷暴力,故意做一些讓對方不舒服的事情——用行為表達。

這些控制行為,我們當然不陌生,因為它們早已不斷出現在我們的家庭、婚姻、人際交往當中,還打著“我這麼說這麼做,都是為你好”的旗號

越是以愛之名的控制,越容易讓人痛苦。


愛你就要管住你|聊聊“以愛之名”的控制


愛你就要管住你|聊聊“以愛之名”的控制

人為什麼會想要去控制別人?

以愛之名的控制,說到底也是“控制”。那麼人究竟為什麼想控制別人?

通常,讓人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時候,就會想要去控制某些東西或某個人。很多人白天工作不如意,晚上回家拿老婆孩子撒氣,就是這個原因。

當工作、生活中出現一件突發狀況,比如突然賠了100萬、突然被辭退......讓他一下子無法接受,就會給他的精神邊界帶來很大影響。當這個打擊超過他的承受能力,以至於他無法從中擺脫,就可能臨近崩潰邊緣,處在失控狀態。

這時他就會很想找到控制感,從而做出操控他人的行為,去侵犯對方的精神邊界、身體邊界。

當然,突然情況畢竟是少數。

對那些沒有遭受災難或緊急情況,在正常情況下表現出的失控和控制行為,比如“以愛為名”的控制,該如何理解呢?

其實在一段關係中,很多人堅信自己深愛著對方,只是做法不妥,以至於給對方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他們想採取各種方法,來迫使對方成為他們心中想象的那個人。

想要控制別人的人往往會感覺失控帶來的恐懼感和無力感。他們需要控制別人,他們認為這樣才能避免“分離”。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恐懼的根源來自“分離”,而用控制來隱藏自己的恐懼。

越是偏激的控制者,越無法忍受失去關係。曾有一個報道,一個女孩在和她父母在大巴車站候車時,被前男友割喉殺害。對這個男孩來說,和女朋友的“分離”就是非常嚴重的失控,他殺掉對方,來阻止失去這個關係,來控制這場“分離”。

對控制者來說,獨立是不被允許的,你不能做自己,因為我不能和你分離。他們害怕自己一直壓制的情感變得失控。

在好的關係中,你會被尊重,可以表達你的觀點想法,對方願意去理解你。而一段被控制的關係中,控制者害怕用商量的口氣說話,更容易直接下結論,評價,指責你。

這樣的關係是不平等的,而且他不認可你作為一個人的獨立性,同時避免碰觸你真實的內心感受,這是他們害怕的,恐懼的。因此他們也會經常反駁其他人的觀點,“你是錯的,不是那樣,那不是你的意思”。


愛你就要管住你|聊聊“以愛之名”的控制


愛你就要管住你|聊聊“以愛之名”的控制


被控制,對我們會產生什麼影響?

我的女兒的班級中有一個應該是智力較低下的孩子,班主任經常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那個孩子傻。老師作為班裡的權威代表,她的好惡直接影響了所有孩子,女兒說,全班同學都會孤立那個孩子。

我告訴女兒:“如果我是那個孩子的媽媽,我會很難過,很憤怒我的孩子受到這樣的對待,智力低下是天生的,在人格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不被尊重,而且還被侮辱,排斥,孤立。因為這個孩子智力偏低,所以他也許不知道怎樣更好的跟其他孩子相處,他該多麼的孤獨啊。”

後來女兒說她會主動和那個孩子說話,那個孩子有時候會對其他同學扔東西,發脾氣,但從來不會對她這樣。

必須承認,長期被控制,是會對一個人造成傷害的。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四種功能:感覺,知覺,直覺,思考。正是這些功能,讓我們擁有“自我感”。一旦自己的感覺,知覺和直覺被否定或扭曲的時候,人就可能處於一種自我分裂的狀態。

拿父母日常對孩子的控制來舉例:

孩子摔了一跤,膝蓋很痛,他哭了。然後父母對他說:“你沒有受傷,哭什麼?!你就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也不怕別人笑話”。如果孩子接受了父母的話,他就會相信自己膝蓋疼的感覺是不真實的、不存在的。“我沒有受傷”讓他失去知覺認識。“沒什麼可哭的”讓他失去感覺認識。同時,他會覺得自己這樣做不好,因為“我只是想引起別人的關注”那麼他也會失去直覺。


父母的這種評論,其實就是對孩子邊界的一種侵犯。如果這些侵犯被孩子接受,會導致孩子迷失自己,屈服於他人的控制。如果長期受到這種侵犯,最終會忽視或無視自己的內心世界,長期處在自我分裂的狀態中——

甚至會拋棄自我,不再按照自己的感受來完善自己,而是依據別人的觀點、評價來扮演自己,從外部世界來認定自己。同時,他們也會這樣的方式對待其他人,無視其他人的精神邊界,不去理解和考慮別人的想法。

當有人說“男人應該......女人應該......老公應該......老婆應該......你應該......”他便很可能在試圖控制你,還會做出一副“他很瞭解你”的姿態。

而對於“被控制者”來說,越是自信心不足,就越容易接受這種姿態下的外來評價。

希望你一定要記住,沒有人比你更瞭解自己。


愛你就要管住你|聊聊“以愛之名”的控制


愛你就要管住你|聊聊“以愛之名”的控制


如何避免被“控制者”影響?

你有沒有真正認真的思考過這些問題:

我是誰?我是怎樣的一個人?我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想要什麼樣的婚姻?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如果你不能清楚回答這些問題,也許就意味著你還不能清晰的自我定義。不能清晰的定義自己,就無法守好自己的精神邊界,並且很容易淹沒在別人對你的評價中,喪失真正的自我,從而容易被操控,被影響。

反之,如果你可以很清楚的瞭解自己,可以清晰的自我定義,你就可以在控制的人和諧相處,你就不容易被影響,因為你能設定好清晰的邊界,在關係中游刃有餘。

如果你的自我定義不清晰,就容易產生迷茫感,在很多事情和人際關係中會存在矛盾衝突的狀況,還可能產生強迫症狀。強迫症在是一個人內心衝突的外在表現。

如果你存在這些情況,首先需要看到自己內在的衝突,不逃避,去面對。

我有一個來訪者,二十多歲的女孩,她有些強迫性的症狀表現。我對她的理解是,她的內心衝突是在父母的期待和要求,與她自我意志之間的對抗,但她很難表達自我意志,拒絕,說不。

想要控制強迫的症狀,其實是想控制內心這些衝突。但又往往會失敗,因為這些感受和想法是需要被看到、被理解、被接納、被整合的。

這個女孩在我們工作一個階段後,有一些想法:“我就這樣了,我已經很努力了,諮詢師也幫不了我”。她會質疑自己,也會質疑我是否專業,是否真的能幫到她。

後來,她也告訴我她意識到了自己的逃避。在她非常棒的勇敢去面對她的困難之後,她有更多反思和覺察,在諮詢的過程更加主動,也能夠更接納自己。

任何人都無法也沒有權利定義你,只有你自己。


愛你就要管住你|聊聊“以愛之名”的控制


楊惠芳 ✏ 原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