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共享已死,哪些“豬”會在2019年的營銷風口起飛?

共享已死,哪些“豬”會在2019年的營銷風口起飛?



共享已死,哪些“豬”會在2019年的營銷風口起飛?

2018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共享經濟”、“知識付費”、“無人貨櫃”、“P2P金融”這些新興風口都在資本寒冬下處在滅亡的邊緣;裁員潮席捲全球,國內的知乎、美團、國外的捷豹都爆出大面積的“人員優化”。

2019即將到來,營銷人如何才能在新一輪的危機中絕地求生?哪些營銷技巧可以幫助企業力挽狂瀾?哪些營銷趨勢才能讓企業實現逆襲?

小編總結了幾項2019年可能出現的營銷新趨勢:

一、小程序“成熟了”

共享已死,哪些“豬”會在2019年的營銷風口起飛?

奈雪的茶小程序活動頁面

小程序作為2018年的熱門概念,在上半年裡,除了一些剛需類的工具型小程序留住了大批用戶,小程序在企業營銷中的應用場景並不多見。對於某些企業而言,小程序的服務能力還不如公眾號(公眾號可以做用戶留存)。

但當2018年臨近尾聲時,有許多品牌已經通過小程序做到了裂變營銷,實現了到店引流。例如奈雪的茶、喜茶、肯德基等。雖然裂變玩法離不開補貼,但卻是實際收益大於成本。

在2019年,這些品牌的小程序營銷案例將成為範本,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目光放在如何通過小程序解決到店引流、裂變獲客、線上吸粉等營銷需求。

二、企業愛上土味廣告

共享已死,哪些“豬”會在2019年的營銷風口起飛?

被網友吐槽“土味”的迪奧廣告

“土味”可以說是2018年營銷關鍵詞,儘管迪奧、知乎、馬蜂窩的某些低級廣告被觀眾廣泛吐槽,但不可置否,其廣告實現了顯著的營銷效果。

這種現象背後,是企業正通過削減廣告創意成本,以應對渠道投放費用不斷上漲。打個比方,企業原本花在營銷上的成本是10W,創意成本和渠道投放成本同為5W,但是現在渠道投放的成本上漲了,那花在創意上的費用就相應有所減少。

眾所周知,我們無法直接評估營銷內容的好壞,但是我們能通過統計投放數據,讓營銷效果更直觀。2019年,低成本批量製作營銷內容將會成為一個新趨勢,伴隨這種趨勢而生的是企業將更加重視營銷帶來的效果。

三、大品牌跨界,小品牌抱團

共享已死,哪些“豬”會在2019年的營銷風口起飛?

受網友追捧的“故宮口紅”

在今年,不少品牌都在通過聯名和跨界嘗試挖掘營銷突破點,大品牌紛紛通過聯名或跨界來進行品牌曝光。例如近期很火的故宮口紅,以及出盡洋相的三星+Surpreme,這些品牌進行跨界聯名營銷的目的是:

1、通過共享已有資源來降低營銷推廣的成本。

比方說、Rio的用戶有300W,六神花露水的用戶也有300W。兩大品牌聯名合作,那雙方最多能有600W的用戶可以進行營銷。

2、品牌的跨界可以引爆話題,促進用戶的自傳播

例如老乾媽賣口紅、杜蕾斯開烤腸店。

共享已死,哪些“豬”會在2019年的營銷風口起飛?

杜蕾斯線下烤腸“快閃”店

在2019年,聯名跨界將不會是少數大品牌的殺手鐧,很可能會出現更多類似支付寶錦鯉活動,品牌抱團取暖的營銷玩法。

所謂的版權營銷並不是指讓企業學習某些字體廠商通過訴訟來售賣字體,或者像是某不知名影廠用“黑貓警長”維權來盈利變現。

版權營銷是指企業自己生產或者採購一些具有原創版權的營銷內容作為賣點來提供給其他企業或者個人購買使用。

如今許多行業都開始重視版權,但具有版權素材的企業只有少數幾家。原創作者的維權意識不斷提高,版權素材將成為未來眾多企業最為頭疼的營銷內容。因此,原創版權內容將會是未來極具紅利的一個方向。

五、裁員帶來的副作用——營銷自動化

共享已死,哪些“豬”會在2019年的營銷風口起飛?

資本遭遇寒冬,即使是“不裁員補貼”也無法阻止企業裁員自救。

裁員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企業的人力成本太高,而裁員過後空缺的工作崗位只能通過廉價的勞動力和營銷自動化工具來替代。


共享已死,哪些“豬”會在2019年的營銷風口起飛?

營銷自動化是指基於大數據的用於執行、管理和自動完成營銷任務和流程的一種模式,是符合增長黑客概念的一種營銷工具。它可以替代客服、社群運營這些重要、重複性較高但無法看到實際效益的工作職位。

企業通過營銷自動化能極大地節省人力和時間成本,若2019年裁員潮不停,自動化工具的市場需求仍然會上漲。營銷自動化的概念將會推向更多企業,幫助實現優化人力成本,提高營銷效率。

六、看清用戶長什麼樣——用戶標籤化管理

當用戶跟企業發生連接時(例如購買、使用產品、進入官網等行為)這些用戶的行為數據都會保存在企業數據庫。這些數據能過幫助企業針對不同場景、不同階段、不同的自然屬性的用戶進行精準營銷。

例如,對賣酒的企業來說,一個人在家喝酒和一群人在酒吧喝酒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消費場景。


共享已死,哪些“豬”會在2019年的營銷風口起飛?

在不同的消費場景下,用戶標籤化管理可以明顯的將用戶區別開來,而在二次觸達的時候可以有針對性的推送,從而實現更好的轉化效果。

目前在許多大企業中已經實現了用戶標籤化的自管理,但是對中小企業而言,開發一套成熟的用戶標籤管理系統的研發成本太高,未來的企業將會更傾向於購買市面上已有的成熟的用戶標籤化管理工具。

如美團創始人王興所說“2019年可能會是過去十年裡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十年裡最好的一年”。資本寒冬有其殘酷的一面,但冰山下卻是機遇湧動,也許回望2018年,讓人感覺路途坎坷,但因為潛伏的機遇,我們應當對2019年有信心!



共享已死,哪些“豬”會在2019年的營銷風口起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