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管寧:世人說我裝“×” 那是他不懂我的“隱士風骨”

1.漢末隱士

“隱士文化”,算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能稱得上“隱士”的尊號,都是一些飽讀詩書,才華橫溢,不想被功名利祿所羈絆,為了追求清靜無為的生活,自願放棄官職和聲望的人,這些人在當時都是名聲在外的“大咖”,也是當時社會的一種“小清新”和“非主流”。

《南史·隱逸》雲:隱士“須含貞養素,文以藝業。不爾,則與夫樵者在山,何殊異也”,而且一般的“士”隱居怕也不足稱為“隱士”,須是有名的“士”,即“賢者”,《易》曰:“天地閉,賢人隱。”又曰:“遁世無悶。”又曰:“高尚其事。”,可見“隱士”是一個尊稱,並不是居山林田野者都可以用“隱士”來稱謂,敢稱“隱士”必須是士族出身,才德兼備,聞達天下的人。

“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這些人或獨自居於山林中,或三五成群竹下飲酒對詩,遠離政局紛爭,街市喧鬧,活的灑脫,好不愜意。

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專權,漢桓帝、靈帝無能,政治敗壞,天下軍閥割據,為了能夠涿鹿中原,稱霸天下,各路諸侯連年混戰,導致生靈塗炭,老百姓流連失所,曹操在其詩《蒿里行》這樣描寫“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可見當時的慘狀。

這時候道家“避世”的思想,逐漸被廣大知識分子所接受和推崇,並把這種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很多士人不願意做官,自願歸隱山林,成為一名“隱士”,像諸葛亮南陽結廬隱居,水鏡先生司馬徽在潁川,河北田疇、襄陽龐德,遼東管寧都是當時東漢末年著名的“隱士”。

唐朝大詩人杜甫,在《嚴中丞枉駕見過》說:“扁舟不獨如張翰,皂帽還應似管寧。”,說自己隱居不士,應該像遼東管寧學習。

南宋愛國詩人文天祥,曾經在其《正氣歌》:“或為遼東帽,情操厲雪冰。”用遼東帽比喻管寧,讚歎管寧情操高尚,“遼東帽”指管寧在遼東地區隱居,為顯示威嚴,頭上戴著黑色大帽子。

著名歷史學家錢穆先生評價三國人物,沒有把曹操、劉備等改變歷史格局大人物放在第一位,而是獨贊:“但論三國人物,管寧必屈首指。”

管寧在羅貫中《三國演義》中並未提及,但是在陳壽《三國志》有專門一篇《魏書.管寧傳》可見管寧絕不是默默無聞的小卒,而事實上管寧在當時,給管寧立傳也看出管寧被曹魏政權尊重,那麼管寧何許人也呢?。

管寧,字幼安,北海朱虛(今安丘市管莊鎮)人,生於東漢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據說是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的後人。

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沒了,自幼與父親相依為伴,十六歲的時候管寧父親去世,家裡的親屬知道管寧家窮,想讓管寧給父親操辦一場像樣的葬禮,於是紛紛解囊捐款給管寧,管寧竟然分文不要,,只是自己一個人默默安葬了父親。

管寧長相不凡,容貌偉岸,儀表堂堂,年少時就立志向學,在外省求學時候,結交了自己朱虛同鄉邴原和平原人華歆,因為他們都崇拜當時有名天下“廉吏”陳仲弓也算師出同門,而且三人各個學識淵博,受到周圍人誇讚,稱這三人為“一龍”,華歆為龍頭,邴原為龍腹,管寧為龍尾。

“一龍”中龍頭,華歆在三國期間是就是曹操手下的重臣,曾經幫助曹魏得天下立下汗馬功勞,他年輕時與管寧在一起求學,天天同吃同住,形影不離,有一次兩人在園中菜地鋤地,鋤著鋤著,看見地上有塊金子,管寧見了黃金,就把它當做了土塊,用鋤頭一撥就扔到一邊了,理也不理,而華歆同學拿起來這塊金子看了又看也不捨得扔掉,華歆偷偷看了看管寧的臉色,管寧一臉的不悅,於是戀戀不捨,把金子扔到了一邊。

管寧和華歆正在屋裡讀書,街上有個一個富人馬車經過,因為穿的冠冕華麗,周圍人都去看熱鬧,一時間人聲鼎沸,管寧充耳不聞,還是安靜的讀書,這時候華歆聽到喧鬧的聲音再也坐不住了,於是跑到門口觀看,也對這個事情贊不絕耳,事情過去以後,華歆回到屋裡,管寧從廚房拿了一把刀子,將兩人同坐的席子從中間割開對華歆說:“你不配再做我的朋友啦,我們倆道不同,不相為謀,以後各走個的路吧!”。

“園中鋤金”、“管寧割席”,這倆件事情記錄在南朝,宋,劉義慶寫《世說新語》中,有大篇幅介紹,我們可以看出,管寧淡泊名利,所以看見金子,不會撿起來,有豪華的馬車經過,仍然繼續專心讀書,也不會動心。

相較之下,華歆則較喜歡榮華富貴,看見金子,會撿起來,雖然最後將它扔了,但還是心動了,看見豪華的馬車經過,會放下書本,好奇的跑去觀看,心生羨慕。

所以,日後兩人的發展也大不相同,管寧喜好做學問,雖然有當官的機會,但他都回絕,所以終其一生,都過著隱居的生活。而華歆,則在仕途上有所成就,最後被舉薦太尉,成為曹操的“謀士”。


管寧:世人說我裝“×” 那是他不懂我的“隱士風骨”


2.避難遼東

由於中原地區,張角領導黃巾軍造反,遼東相對中原戰亂,還算政局安穩,管寧和好友邴原、王烈幾個人相約,決定遠走他鄉去遼東地區避難。

當時公孫度,官居遼東太守,是遼東政局實際掌控人,他也覬覦中原很久,想趁“黃巾軍”作亂,欲挺進中原,管寧、邴原幾個人的名氣很大,遷入公孫度地盤居住,公孫度很快就得到信息,想要邀請這幾位大儒做自己客卿,專門騰出驛館來請他們居住。

可是管寧到遼東並沒有參政的想法,於是見了公孫度,只是禮貌的請安,管寧還談了談自己對經典學術看法,但是對當時的政治局勢閉口不言,也不提及,見過公孫度以後,管寧怕惹禍上身,沒有再住公孫度提供驛館,而是找了一處荒山野地,自己挖了個土窯居住。

東漢末年,來遼東避難的流民很多,大家為了將來回到家鄉方便,都願意住在靠近中原地區的郡南,而管寧偏偏選擇了偏遠的郡北,遼東太守公孫度很重視這批流民,想要利用他們,如果大家住在郡南,時時想著回中原去,就會變成遼東的不穩定因素,必然引起公孫度的猜忌,管寧怕公孫度猜疑自己有返還中原之心,故意選擇偏遠的郡北居住。

管寧自己安居遼東郡北,公孫度果然沒有猜忌他,反而覺得管寧只追求學術,不喜歡做官是一個真“隱士”,內心很尊重他。

到遼東的許多中原流民,知道管寧的賢名,都來投靠他,願意在管寧的土窯周圍搭房子居住,短時間裡聚集了很多人,熱鬧得象集市。

三十多年裡,他在遼東當地只談經典、祭禮、整治威信、闡明揖讓等教化工作,讓人明禮義知廉恥,他光講授詩書、安貧樂道而從不過問世事,人們都很樂於接受他的教導,管寧一生,戴皂帽、穿布衣,這種處亂世而不同流合汙的高士節操,頗受人們愛戴。

管寧逐漸成為逃亡遼東流民的精神領袖,他只講文教,不講武訓,還熱心地給流民們講授詩書禮儀,與當時天下聞名的諸葛亮相比,管寧有外客來拜訪,他只接見來求學的人,一聽是英雄豪傑則避而不見,而百姓則由於管寧在當地開書館、講習德化教育,在遼東當地形成了良好的社會風氣。

流民們居住的屯落,只有一口水井,每天打水的人很多,常常為了爭水而吵架鬥毆。管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自己買了許多水桶,每天早早地把水打好放在一邊,自己躲開,大家來了都有現成的水可以領,也就爭吵不起來了,等人們知道這是管寧做的,都為自己以前的行為感到羞愧,主動遵守秩序,再也沒有出現爭水大打出手的問題。

流民們在遼東要搞生產自救,開墾田地,種糧為生,管寧也開墾了一塊地,鄰居的牛跑到管寧的地裡啃莊稼,管寧把牛牽到樹蔭下,弄了些草料清水供牛吃喝,照料得非常好,牛的主人聽說以後,羞愧的要鑽進地縫裡,以後把牛看好了,不再讓它亂跑。

公孫度去世之年,其子公孫康掌了權,野心比他父親還要大,整天想著稱王,他也想讓管寧輔佐自己,又害怕管寧拒絕,這時候曹操做了司空,下令徵辟管寧入朝,公孫康硬是把詔命壓下不宣佈,怕管寧回到中原地區,成了曹操的謀士,讓曹操如虎添翼。

由於曹丕建立魏國,取漢代之,中原局勢逐漸穩定以後,許多流民留戀自己故土,都返程回鄉,但管寧依然客居遼東,曹丕知道管寧是個人才長期客居遼東,想讓管寧回到自己身邊輔佐自己,於是下詔召管寧為太中大夫,被管寧婉言謝拒,管寧給曹丕回信《辭疾上書》,這表明了他的政治態度,他不承認曹魏王朝的合法性,因此以身體有病推脫,自己不願回鄉。

沒過多久,遼東的政治局勢也開始不安穩了,公孫康死後,其弟公孫恭繼位,公孫恭性格懦弱,沒有統治能力,而公孫康的私生子公孫淵偏偏是個雄才,不安於下位,蠢蠢欲動,想要取公孫恭代之,管寧看到遼東將來必要腥風血雨,政局大亂了,趁大亂之前,管寧帶著家眷乘船又回中原,公孫恭親自送他,並贈送給他許多禮物。

管寧沒有當面拒絕,出發時,他連同以前公孫度、公孫康的贈物,,一概不要,如數奉還,魏文帝黃初四年(公元223年),管寧辭別遼東公孫政權回到中原,至此,他在遼東已整整生活了三十七年之久。


管寧:世人說我裝“×” 那是他不懂我的“隱士風骨”


3.棄官曹魏


管寧回到中原沒多久,果然不出他所料,公孫淵奪權稱王反叛曹魏,司馬懿派大軍鎮壓,最後公孫淵失敗,遼東戰火紛飛,死傷慘重。

太和元年(227年),魏明帝曹睿即位,太尉華歆以自己身體有病為由請求退休,並舉薦管寧頂替自己的位置,明帝不接納,但接受推薦,下詔要任命管寧為光祿勳(專管宮廷雜物的官職),更下令青州刺史派屬官親自到管寧家迎接,並準備車輛、待從、廚子等接他上任。

但管寧卻上書《辭徵命上疏》委婉向曹睿陳情,說自己論德、功、才都不行,不能擔負“棟樑之任”,又加年老體弱,懇求還鄉,後來華歆、王朗、陳群等朝中大臣更是反覆推薦管寧,管寧則是一律推辭,沒有答應出仕做官,遭到魏明帝曹睿的不滿。

正始二年(241年),太僕陶一、永寧衛尉孟觀、待中孫邕、中書郎王基等人向齊王曹芳推薦管寧,齊王曹芳下詔,以“安車蒲輪,束帛加璽”等厚祿來加封他,可惜在這一年管寧生了一場大病死了,時年八十四歲。

管寧一生淡泊名利,有道家“出世”的風範,不與士族官僚為伍,不被犬馬聲色所勞,一聲只追求學術,被後人所稱讚,曾被魏國四任皇帝所青睞,希望能夠封他官職,並被所用,都被他一一拒絕,請管寧出來做官比劉備請諸葛亮“三顧茅廬”還要艱難,管寧堪稱世上最裝“×”隱士,但這也看出是看出管寧不想輔佐曹家政權的決心和“隱士風骨”。


管寧:世人說我裝“×” 那是他不懂我的“隱士風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