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管宁:世人说我装“×” 那是他不懂我的“隐士风骨”

1.汉末隐士

“隐士文化”,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能称得上“隐士”的尊号,都是一些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不想被功名利禄所羁绊,为了追求清静无为的生活,自愿放弃官职和声望的人,这些人在当时都是名声在外的“大咖”,也是当时社会的一种“小清新”和“非主流”。

《南史·隐逸》云:隐士“须含贞养素,文以艺业。不尔,则与夫樵者在山,何殊异也”,而且一般的“士”隐居怕也不足称为“隐士”,须是有名的“士”,即“贤者”,《易》曰:“天地闭,贤人隐。”又曰:“遁世无闷。”又曰:“高尚其事。”,可见“隐士”是一个尊称,并不是居山林田野者都可以用“隐士”来称谓,敢称“隐士”必须是士族出身,才德兼备,闻达天下的人。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这些人或独自居于山林中,或三五成群竹下饮酒对诗,远离政局纷争,街市喧闹,活的洒脱,好不惬意。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专权,汉桓帝、灵帝无能,政治败坏,天下军阀割据,为了能够涿鹿中原,称霸天下,各路诸侯连年混战,导致生灵涂炭,老百姓流连失所,曹操在其诗《蒿里行》这样描写“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可见当时的惨状。

这时候道家“避世”的思想,逐渐被广大知识分子所接受和推崇,并把这种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很多士人不愿意做官,自愿归隐山林,成为一名“隐士”,像诸葛亮南阳结庐隐居,水镜先生司马徽在颍川,河北田畴、襄阳庞德,辽东管宁都是当时东汉末年著名的“隐士”。

唐朝大诗人杜甫,在《严中丞枉驾见过》说:“扁舟不独如张翰,皂帽还应似管宁。”,说自己隐居不士,应该像辽东管宁学习。

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曾经在其《正气歌》:“或为辽东帽,情操厉雪冰。”用辽东帽比喻管宁,赞叹管宁情操高尚,“辽东帽”指管宁在辽东地区隐居,为显示威严,头上戴着黑色大帽子。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评价三国人物,没有把曹操、刘备等改变历史格局大人物放在第一位,而是独赞:“但论三国人物,管宁必屈首指。”

管宁在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并未提及,但是在陈寿《三国志》有专门一篇《魏书.管宁传》可见管宁绝不是默默无闻的小卒,而事实上管宁在当时,给管宁立传也看出管宁被曹魏政权尊重,那么管宁何许人也呢?。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今安丘市管庄镇)人,生于东汉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据说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的后人。

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没了,自幼与父亲相依为伴,十六岁的时候管宁父亲去世,家里的亲属知道管宁家穷,想让管宁给父亲操办一场像样的葬礼,于是纷纷解囊捐款给管宁,管宁竟然分文不要,,只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安葬了父亲。

管宁长相不凡,容貌伟岸,仪表堂堂,年少时就立志向学,在外省求学时候,结交了自己朱虚同乡邴原和平原人华歆,因为他们都崇拜当时有名天下“廉吏”陈仲弓也算师出同门,而且三人各个学识渊博,受到周围人夸赞,称这三人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

“一龙”中龙头,华歆在三国期间是就是曹操手下的重臣,曾经帮助曹魏得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他年轻时与管宁在一起求学,天天同吃同住,形影不离,有一次两人在园中菜地锄地,锄着锄着,看见地上有块金子,管宁见了黄金,就把它当做了土块,用锄头一拨就扔到一边了,理也不理,而华歆同学拿起来这块金子看了又看也不舍得扔掉,华歆偷偷看了看管宁的脸色,管宁一脸的不悦,于是恋恋不舍,把金子扔到了一边。

管宁和华歆正在屋里读书,街上有个一个富人马车经过,因为穿的冠冕华丽,周围人都去看热闹,一时间人声鼎沸,管宁充耳不闻,还是安静的读书,这时候华歆听到喧闹的声音再也坐不住了,于是跑到门口观看,也对这个事情赞不绝耳,事情过去以后,华歆回到屋里,管宁从厨房拿了一把刀子,将两人同坐的席子从中间割开对华歆说:“你不配再做我的朋友啦,我们俩道不同,不相为谋,以后各走个的路吧!”。

“园中锄金”、“管宁割席”,这俩件事情记录在南朝,宋,刘义庆写《世说新语》中,有大篇幅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管宁淡泊名利,所以看见金子,不会捡起来,有豪华的马车经过,仍然继续专心读书,也不会动心。

相较之下,华歆则较喜欢荣华富贵,看见金子,会捡起来,虽然最后将它扔了,但还是心动了,看见豪华的马车经过,会放下书本,好奇的跑去观看,心生羡慕。

所以,日后两人的发展也大不相同,管宁喜好做学问,虽然有当官的机会,但他都回绝,所以终其一生,都过着隐居的生活。而华歆,则在仕途上有所成就,最后被举荐太尉,成为曹操的“谋士”。


管宁:世人说我装“×” 那是他不懂我的“隐士风骨”


2.避难辽东

由于中原地区,张角领导黄巾军造反,辽东相对中原战乱,还算政局安稳,管宁和好友邴原、王烈几个人相约,决定远走他乡去辽东地区避难。

当时公孙度,官居辽东太守,是辽东政局实际掌控人,他也觊觎中原很久,想趁“黄巾军”作乱,欲挺进中原,管宁、邴原几个人的名气很大,迁入公孙度地盘居住,公孙度很快就得到信息,想要邀请这几位大儒做自己客卿,专门腾出驿馆来请他们居住。

可是管宁到辽东并没有参政的想法,于是见了公孙度,只是礼貌的请安,管宁还谈了谈自己对经典学术看法,但是对当时的政治局势闭口不言,也不提及,见过公孙度以后,管宁怕惹祸上身,没有再住公孙度提供驿馆,而是找了一处荒山野地,自己挖了个土窑居住。

东汉末年,来辽东避难的流民很多,大家为了将来回到家乡方便,都愿意住在靠近中原地区的郡南,而管宁偏偏选择了偏远的郡北,辽东太守公孙度很重视这批流民,想要利用他们,如果大家住在郡南,时时想着回中原去,就会变成辽东的不稳定因素,必然引起公孙度的猜忌,管宁怕公孙度猜疑自己有返还中原之心,故意选择偏远的郡北居住。

管宁自己安居辽东郡北,公孙度果然没有猜忌他,反而觉得管宁只追求学术,不喜欢做官是一个真“隐士”,内心很尊重他。

到辽东的许多中原流民,知道管宁的贤名,都来投靠他,愿意在管宁的土窑周围搭房子居住,短时间里聚集了很多人,热闹得象集市。

三十多年里,他在辽东当地只谈经典、祭礼、整治威信、阐明揖让等教化工作,让人明礼义知廉耻,他光讲授诗书、安贫乐道而从不过问世事,人们都很乐于接受他的教导,管宁一生,戴皂帽、穿布衣,这种处乱世而不同流合污的高士节操,颇受人们爱戴。

管宁逐渐成为逃亡辽东流民的精神领袖,他只讲文教,不讲武训,还热心地给流民们讲授诗书礼仪,与当时天下闻名的诸葛亮相比,管宁有外客来拜访,他只接见来求学的人,一听是英雄豪杰则避而不见,而百姓则由于管宁在当地开书馆、讲习德化教育,在辽东当地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流民们居住的屯落,只有一口水井,每天打水的人很多,常常为了争水而吵架斗殴。管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自己买了许多水桶,每天早早地把水打好放在一边,自己躲开,大家来了都有现成的水可以领,也就争吵不起来了,等人们知道这是管宁做的,都为自己以前的行为感到羞愧,主动遵守秩序,再也没有出现争水大打出手的问题。

流民们在辽东要搞生产自救,开垦田地,种粮为生,管宁也开垦了一块地,邻居的牛跑到管宁的地里啃庄稼,管宁把牛牵到树荫下,弄了些草料清水供牛吃喝,照料得非常好,牛的主人听说以后,羞愧的要钻进地缝里,以后把牛看好了,不再让它乱跑。

公孙度去世之年,其子公孙康掌了权,野心比他父亲还要大,整天想着称王,他也想让管宁辅佐自己,又害怕管宁拒绝,这时候曹操做了司空,下令征辟管宁入朝,公孙康硬是把诏命压下不宣布,怕管宁回到中原地区,成了曹操的谋士,让曹操如虎添翼。

由于曹丕建立魏国,取汉代之,中原局势逐渐稳定以后,许多流民留恋自己故土,都返程回乡,但管宁依然客居辽东,曹丕知道管宁是个人才长期客居辽东,想让管宁回到自己身边辅佐自己,于是下诏召管宁为太中大夫,被管宁婉言谢拒,管宁给曹丕回信《辞疾上书》,这表明了他的政治态度,他不承认曹魏王朝的合法性,因此以身体有病推脱,自己不愿回乡。

没过多久,辽东的政治局势也开始不安稳了,公孙康死后,其弟公孙恭继位,公孙恭性格懦弱,没有统治能力,而公孙康的私生子公孙渊偏偏是个雄才,不安于下位,蠢蠢欲动,想要取公孙恭代之,管宁看到辽东将来必要腥风血雨,政局大乱了,趁大乱之前,管宁带着家眷乘船又回中原,公孙恭亲自送他,并赠送给他许多礼物。

管宁没有当面拒绝,出发时,他连同以前公孙度、公孙康的赠物,,一概不要,如数奉还,魏文帝黄初四年(公元223年),管宁辞别辽东公孙政权回到中原,至此,他在辽东已整整生活了三十七年之久。


管宁:世人说我装“×” 那是他不懂我的“隐士风骨”


3.弃官曹魏


管宁回到中原没多久,果然不出他所料,公孙渊夺权称王反叛曹魏,司马懿派大军镇压,最后公孙渊失败,辽东战火纷飞,死伤惨重。

太和元年(227年),魏明帝曹睿即位,太尉华歆以自己身体有病为由请求退休,并举荐管宁顶替自己的位置,明帝不接纳,但接受推荐,下诏要任命管宁为光禄勋(专管宫廷杂物的官职),更下令青州刺史派属官亲自到管宁家迎接,并准备车辆、待从、厨子等接他上任。

但管宁却上书《辞征命上疏》委婉向曹睿陈情,说自己论德、功、才都不行,不能担负“栋梁之任”,又加年老体弱,恳求还乡,后来华歆、王朗、陈群等朝中大臣更是反复推荐管宁,管宁则是一律推辞,没有答应出仕做官,遭到魏明帝曹睿的不满。

正始二年(241年),太仆陶一、永宁卫尉孟观、待中孙邕、中书郎王基等人向齐王曹芳推荐管宁,齐王曹芳下诏,以“安车蒲轮,束帛加玺”等厚禄来加封他,可惜在这一年管宁生了一场大病死了,时年八十四岁。

管宁一生淡泊名利,有道家“出世”的风范,不与士族官僚为伍,不被犬马声色所劳,一声只追求学术,被后人所称赞,曾被魏国四任皇帝所青睐,希望能够封他官职,并被所用,都被他一一拒绝,请管宁出来做官比刘备请诸葛亮“三顾茅庐”还要艰难,管宁堪称世上最装“×”隐士,但这也看出是看出管宁不想辅佐曹家政权的决心和“隐士风骨”。


管宁:世人说我装“×” 那是他不懂我的“隐士风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