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之著名隐士管宁,廉洁奉公华歆

管宁割席这个故事出自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三国演义》里也有这个故事,大家也都耳熟能详:

一日,宁与歆共种园蔬,锄地见金。宁挥锄不顾;歆拾而视之,然后掷下。又一日,宁与歆同坐观书,闻户外传呼之声,有贵人乘轩而过。宁端坐不动,歆弃书往观。宁自此鄙歆之为人,遂割席分坐,不复与之为友。

这个故事原意为教育我们做人要有德行。当然是极好的教育素材,不过我却认为有贬低华歆之嫌。《三国志》中没有这段记载,而在《资治通鉴》里却只有前半段 : 宁少时与华歆为友,尝与歆共锄菜,见地有金,宁挥锄不顾,与瓦石无异,歆提而掷之,人以是知其优劣。

三国人物之著名隐士管宁,廉洁奉公华歆

我们可以看到《世说新语》中,管宁锄到金子视而不见,华歆拿起来看了一下,然后扔下。而在《资治通鉴》里,华歆是提而掷之。后半段的割席断交更是根本就没有。所以管宁和华歆是否断交这件事至少是存疑的。

而在曹丕当上皇帝之后,曾诏令公卿们推举品德节操高尚的人,时任三公的华歆推荐管宁。曹睿即位后,华歆又因病请求辞官,让管宁担任太尉。如果真的有割席断交,那么华歆就是不计前嫌的高尚的人,如果没有割席断交,华歆也是个不拘一格推荐人才的人。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两个人,首先要抛去对他们的固有印象。《三国演义》中坚持原则的管宁和威逼献帝的华歆并不是他们的本来面目。

永不仕魏的管宁

管宁其人其实从来没有当过官,为什么他的名声很大呢?我们知道,三国没有互联网,虽然已经发明了纸张但是质量太差,要出书还是要用竹简,流传范围太小。所以,增加名声最好的办法就是到处旅游,孔子的名声不也是到处乱逛得来的。由于拜访的名士比较多,自己的文化水平也比较高,名声也就自然而然的流传开来。在当时,要做官的最好也是最快的办法就是有人推荐,要人推荐除了掏钱贿赂高官以外就是依靠自己的名声了。虽然当时管宁的名声很大,而且也有很多州郡官员征辟,但是即使在黄巾之乱之前,管宁也是拒不为官的。

黄巾之乱起,管宁避乱到了辽东,当时的辽东老大公孙度待他如上宾,又送钱又送礼,想征召他当自己的手下。但是管宁不吃这套,除了和公孙度谈学问其他一概不谈。在辽东居住的时候也只是给周围的人讲学。由于公孙度立庶不立长,管宁知道辽东要乱,于是就跑了,跑之前把公孙家送的东西全部封存还了回去。从这件事也看出管宁是很有处世的智慧的,并不是个愣头青。

管宁最”辉煌“的事情,大概是自三十多岁起曹操要征他为官,一直到死前八十多岁曹芳征召他,曹家四任老大全部多次亲切邀请过他,而管宁皆是上书先称颂一下皇帝的文治武功,然后称病辞掉。终其一生,都在家过着清贫的生活,讲学,写书,与人为善。

综上,我认为,管宁不为官既不是因为自命清高,也不是因为永不仕曹,而是因为他的志不在此,既不贪财也不恋权专心在家做学问恐怕是他一生的志向。这又回到了《世说新语》里的那则故事,对金子和贵人视而不见是他从小到大一直身体力行的人生信条。

三国人物之著名隐士管宁,廉洁奉公华歆

曹魏高官华歆

华歆其人,虽然与管宁志向不同但道义却基本相合。管宁是活到了八十多岁老死的,华歆活得少一点,七十多岁病死。自黄巾之乱起到赤壁之战,三国人口减少了至少百分之九十以上,平均寿命也只有二十六岁。能活到七八十岁的管宁和华歆肯定有他们的避世之道。管宁自不必说,远避战乱,不入仕途,与人为善。而华歆的经历更丰富些。

董卓之乱时,华歆为避乱与郑泰等人出武关。路上遇到一个人请求跟他们同行,其他人都可怜他,同意了。只有华歆说:"不行。现在我们身处危险之中,祸福患难,休戚与共,大家的道义要像一个人一样。无故多出一个人,不知道他的道义如何。接受了他以后,如果遇到了困难,能半路抛弃他吗?”大家不忍心抛开那人,还是带他一起走。这个人半路上掉进井里,大家都不想救他,华歆说:“他已经和我们在一起了,抛弃他是不道义的。”华歆带领他们一同返回把那个人救了出来,后来他和大家告别离开了,大家于是认为华歆很有道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华歆是个不轻易相信别人的人,但是却是个有情有义的,重视承诺的人。而后,华歆投袁术,劝说袁术讨伐董卓,袁术不听,于是华歆离开袁术。辗转做了豫章太守,任职太守期间

,以为政清静不烦,吏民感而爱之。后来孙策攻打豫章,华歆自知打不过,果断投降,成了孙策的上宾。孙策死后,曹操征召华歆,华歆弃孙权而投曹操,临走之前,故旧同僚来送他的有一千多人,赠送他几百两金子。华歆全都没有拒收,暗地里一一做上记号,到临走时,把所接受的礼金全都聚集在一起,对各位宾客故旧说:“本来没有拒收各位的礼金的想法,可是现在接受得很多。考虑到独个儿坐车远行,将会因怀藏美玉遭害,希望宾客们为我着想。”宾客们就各自收回所赠的礼金。这是待人接物的本事,既保持本心,又不驳了大家的面子。

华歆大概是看到孙策死了,留下一个小孙权成不了大事,于是去投靠了曹操,虽然有投机之嫌,但也算是有明哲保身的智慧。到了曹操那里之后,华歆历任议郎、军事参谋、尚书、侍中,后代荀彧为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的时候任军师(难怪打不赢)。曹丕为魏王,拜为相国,曹丕称帝,拜为司徒。常劝谏曹丕少些用兵征伐,以民文本,多事农桑。陈寿评论魏国三公:钟繇开朗豁达,治事干练,华歆清正纯洁,品德高洁,王朗学问渊博,知识丰富,确实都是一个时代的杰出的人才。不知华歆和王朗泉下知道自己青史虽留名,却因一《三国演义》而沦为笑谈当作何感想。

三国人物之著名隐士管宁,廉洁奉公华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