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有些大銀行網點辦業務時要在叫號機上做文章弄虛做假呢?

嘻哈e追風


作為一名在銀行工作了20多年的工作人員,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我所工作的銀行沒有出現過此類情況,我也沒有在其他銀行遇見過類似的情況。我不知道題主是否和銀行工作人員溝通過這個問題,還是僅憑自己猜測得出的結論。根據我的經歷,我認為誤解的可能性比較大。

第一、叫號機已經出現了很多年,對於銀行(尤其是客戶流量大的銀行)維持良好的廳堂營業秩序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人為故意關閉叫號機,會額外增加很多的工作量,並且容易引發客戶投訴,銀行應該不會這麼做。

第二、有些銀行網點開業時間較長,叫號機使用時間久,故障率可能較高,容易讓客戶誤解為人工關閉叫號機。叫號機發生故障後,銀行工作人員都會第一時間聯繫維保公司進行維修,同時會採用人工發號、或大堂經理引導等方式維持營業秩序。

第三、按照銀行分工,叫號機一般都是由大堂經理管理,並且銀行對營業期間設備正常運轉率會進行考核。目前情況下,各家銀行對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考核比重也越來越大,大堂經理不可能為了應對櫃員限時服務,故意關閉叫號機。如果真的故意關閉叫號機,一方面大堂經理解釋、引導分流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另一方面自身考核也會會受到很大影響,大堂經理絕對不會這麼做。

第四、銀行推出限時服務,主要目的是要提高工作人員的主動服務意識和業務技能水平。為了應對限時服務,故意關閉叫號機,從管理的角度來看,是自相矛盾,銀行營業網點的管理者自然不允許這麼做。

第五、櫃員限時服務不達標,考核的是櫃員,連帶會影響營業網點;故意關閉叫號機,服務考核扣分更高,並且加大了現場管理的難度,還有可能引發客戶投訴。在服務管理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孰輕孰重,自然不言而喻。

綜上分析,題主所說的銀行故意關閉叫號機弄虛作假的情況不會存在,應該是誤解。


桃李春風6688


的確是這樣!這幾天跑銀行網點辦事時也注意到樓主所述現象!那裡也是天天稱 ""叫號機″壞了,進門逐一發放手寫號等待聽窗口工作人員招呼!既費力也給大家帶來不便,嘖問聲不斷: "叫號機壞了為啥抓緊修呢。。。? 看到大家在議論覺的必有蹊蹺,藉機與從業人員攀淡起此事時才瞭解到其中原由,發展問題事出無奈!為了配合國家開放改革步伐為,提高效率服務社會,銀行網點數字化改造是簡化流程提升效率必由之路。主要表現就是去人工化,化繁為簡淘汰物理窗口增設智能設備,提高設備使用率釋放窗口人員讓其走向大堂幫助顧客儘快適應。增加走訪客戶時間靈活機動營銷大客戶。伴隨智能設備功能完善人機互動體驗會更和諧舒適。網點排隊叫號目的就是為了大家辦事方便有序。管理者依此考核網點窗口業務效率實屬荒唐,腦殘制度逼著網點想招為規避,外人看來怪事有著其合理一面。現實生活中太多五六十歲以上老人因循守舊。普遍對互聯網智能辦公方式不想去理解心存疑慮和事事牴觸,依賴心理仍頻繁選擇那些有人工窗口網點來辦理,他們覺的窗口面對面看見人工辦理當面鑼對面鼓心理才覺踏實安全。由於相當一部分網己無窗口這些老人會坐公交(老人免費)四處尋找仍有窗口網點,對網點而言集中太多中老年顧客對網點業績影響很大,成天圍著這幫老年人轉網點賺足人氣效益差難提升,窗口人員工作非常累還拿不到錢,挫傷積極性容易陷入消極怠工惡圈!綜合性要求客戶流動分佈要合理,估計網點出此下策是為擠走一些低效客戶保持業務平衡有序。施與一定壓力促使這些人儘量學會使用自助設備。80%業務都可在自助櫃員機上完成,沒必要耗時等的去窗口。。。。。.


太極晚楓



小小策展君


哪怕叫號機壞了,櫃檯裡面還是順序叫號,不叫弄虛作假。


在水一方


這是真的,去銀行辦事先身份証一照取號,給你什麼號電腦裡一運轉就會給你吐出一張號碼紙。公和私分開是對的。如果你在這個銀行存款沒有達到一定金額就按先後順序給號碼,如果你在這個銀行存款達到一定金額它吐出的號碼和你不一樣,拒臺上優先顯示這種號碼比普通人排隊的要快。他們不會承認保安透露了経歷過了我就把這銀行全部取出調一家銀行。


用戶6102209199244


如果真的屬實,也是銀行內部考核不合理造成的。

要求櫃員辦業務不拖沓是對的,但要求都在10分鐘內辦完也太機械。如果想考核,就統計同類業務的平均辦理時間,如果一個櫃員辦每種業務都比平均時間低,可能技能需要提高,如果都在平均時間附近或超過平均時間,不管絕對耗時是多少,都是正常的,不應該在考核中被扣分。

我覺得只要銀行沒有故意讓關係戶加塞兒,影響我辦業務,我還是能接受他們的安排的。


不乖貓


這很正常,前臺的業務基本上手機銀行都覆蓋了,就是一些老頭老太太在辦理業務,或著一些腦殘的年輕人在排隊,最值錢的大客戶是銀行的寶貝,因此要隨時插隊。銀行也是要講效益的,就你存的那點錢還是清楚銀行是在幹賠錢的買賣。


無解3333333


我不知道這是否屬實。我不能做正確的回覆,但你邀請了我回答問題,我給你一個建議。我只想知道,銀行這個行為有沒有危害到你的個人利益,如果有,你也有證據,你可以去消費者委員會維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