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有人說釣黃翅魚沒口時要換位,這是為什麼?

洛水金獅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黃黃翅魚屬於海魚,作為經常海釣的我,也是經常以黃翅魚作為自己的目標魚。至於你問的在釣黃翅魚沒口時要換位置,可以明確的告訴你,釣黃翅魚時確實要經常換釣位。為什麼?這得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始說起。

  • 黃翅魚的習性是什麼?
  • 為什麼要經常換釣位?

只有真正瞭解清楚了上面的問題,就能明白換釣點的意義了,也就可以釣到更多的黃翅魚了。

黃翅魚的習性

黃翅魚,又名黃腳立、赤翅、黃立魚,屬海魚。適應力強,生長快,為中國南方網箱養殖的重要對象。黃鰭鯛體長橢圓形,側扁,背面狹窄,腹面鈍圓。體高,頭部尖。背鰭鰭棘部與鰭條相連,尾叉形。

黃鰭鯛為淺海暖水性底層魚類。幼魚的適溫範圍較成魚窄,生存溫度9.5—35℃,生長最適水溫為24—28℃。成魚則可抵禦2℃的低溫和35℃的高溫,生長最適水溫為26—30℃。適鹽範圍較廣,在鹽度為0.5‰—4.3‰之間的海水中均可生存。可以從海水中直接移入淡水,在半鹹水中生長最佳。

黃翅魚常在河口區的蚵棚、紅樹林或堤防區的消波塊附近活動,屬廣鹽性魚類。雜食性,以藻類及小型底棲動物為主。冬季繁殖,集結至河川出海口處產卵,春季時幼魚開始出現於河口,並能溯河至淡水域。

為什麼要經常換釣位?

1、首先它的生活方式決定

黃翅魚為淺海暖水性底層魚類,一般喜歡在吊養牡蠣、淡菜、扇貝、鮑魚和海帶的漁排下面擇食,也喜歡在有礁石的地方活動,這是它們的最大特點,這也是選擇這些地方垂釣的原因。

2、黃翅魚的居住環境決定

黃翅魚又是一個安靜的傢伙,喜歡居住在岩石礁的孔內或者在亂石堆等、它自認為安全的地方。不會輕易離開居住地,只在居住地附近覓食,而且找到食物後會把食物叼回洞穴內進食。

從以上兩點可以看出,換釣位還是因黃翅魚的生活方式決定,由於它過於安逸戀家,作為釣魚人就必須要求變來主動迎合它。比如在一個釣位上守釣半個小時都沒口,證明該水域沒有黃翅魚,如果不經常換位,還在死守一個釣點,那就釣不到黃翅魚。這是要經常變換釣位的原因。

寫到最後

釣黃翅魚是需要經常變換釣位才能釣到它,這個主要是需要釣魚人主動去尋找並迎合黃翅魚的生活特點,才能釣得多釣得好。

最後建議:環境保護是每個釣魚人的責任!請隨手帶走自己身邊的垃圾,創造一個美好的釣魚環境!我是釣魚鈴當,記得關注我!謝謝


釣魚鈴當


大家好,我是野釣劉叔,很高興和大家討論釣魚話題。

有人說釣黃翅魚沒口時要換窩,這是對的。我家住在微山湖畔,釣魚釣了有三十多年了,大都是在微山湖野釣,主要對象魚是鯽魚,鯉魚,還有黃翅魚。

黃翅魚是肉食魚類,吃食兇猛,喜歡腥臭的味道,主要是捕食小魚小蝦,跌落水底的小蟲等,黃翅魚還怕光,白天大多潛伏在石縫樹枝等障礙物下,黃昏時才大量出來覓食。有時夏秋大雨過後水色混濁時白天也積極採食。

我們釣黃翅魚時經常會發現,在一個窩點釣幾條十幾條之後,就再也不上魚了,換了窩點後,下鉤就上魚,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為黃翅魚有領地意識,各自有自己的地盤,互不侵犯,自己地盤的食物自己首先享用,除非自己吃飽了才有鄰居的份,我們在作釣時下鉤先中的就是釣點地盤的黃翅魚主,其次是左鄰右舍,等到把附近的魚釣完,魚餌和窩料的穿透力達不到遠處黃翅魚的嗅覺範圍,這個窩子也就釣不到魚了,我們再換一個釣點,卻可以依舊上魚。

我經常在微山湖夜釣鯉魚,打上窩之後習慣掛上蚯蚓向窩點外隨意一拋,往往就會上幾條黃翅魚,黃翅魚的嗅覺很發達,幾米遠的範圍有蚯蚓它能迅速覺察到,很快就來捕食,一口吞了就跑,象賊一樣,稍微拉鉤慢一點,鉤子就被吞到胃裡去,很難摘鉤。我在夏秋季節也專門夜釣黃翅魚,一次打四五個甚至七八個窩點,每個窩點釣幾條就換窩,每晚都能釣到好幾斤黃翅魚。





野釣劉叔


我這邊黃翅也大都是在排上垂釣,一個點釣到沒口15分鐘左右就可以換點了,或者換排,我這邊簡稱掃排,所以一整天下來挺累的,但是收穫確實比較多,這邊就是黑翅是比較貪吃,成群結隊的,黃翅是小範圍遊動,單打獨鬥的比較多好像,一個點黃翅差不多釣不超過4條基本就沒口了,黑翅能有連桿的機會。以上的情況基本都是在有三兩大以上的時候情況,尤其是越大越少,七八兩以上的時候,一個小竹排能遇到兩隻算運氣很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