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聚焦生態亮點 書寫古都新篇(中國環境報)

聚焦生態亮點 書寫古都新篇(中國環境報)

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我們~

“大地文心”作家採風走進山西活動側記

聚焦生态亮点 书写古都新篇(中国环境报)

作家們聽取工作人員介紹

聚焦生态亮点 书写古都新篇(中国环境报)

作家們對光伏發電進行調研採訪

聚焦生态亮点 书写古都新篇(中国环境报)

作家們走進右玉精神展覽館

初秋的大同,天藍得純淨而心醉,雲白得輕柔且悠遠。這景緻,如同一幅畫,簡單、祥和、美好。

“大地文心”作家採風團一踏上大同的土地,便被這美景深深折服。

作家葉梅驚喜地看著天空,這景象讓她怎麼也無法與上世紀80年代末初次到大同出差時,“早起滿桌、滿床、滿衣服都落著薄薄的煤灰”的記憶聯繫起來。

似乎,記憶中的“千年大佛披黑紗,城市處處髒亂差”,已被“清風拂人面,碧水繞古城”所代替。

驚喜和新奇吸引著作家們,走進這座曾經以煤為榮的城市,去探尋從“煤都黑”到“大同藍”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藍、綠、清”譜就的詩篇

四天裡,作家們深入十里河入御河生態溼地,走訪了全國首個光伏+採煤塌陷區綜合治理基地,參觀了能滿足大同市民用電需求的富喬垃圾焚燒發電廠,採訪了“右玉精神”宣傳員王德功……大同在生態環境保護、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清潔能源開發和高效利用、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等方面的努力和實踐,在作家眼中漸漸清晰。

在這裡,作家們感受到了大同的“藍”。大同曾是大氣環境問題的重災區,如今“藍”卻成為這裡的金字招牌、新的名片、市民的驕傲。在光伏發電基地、塔山電廠等現場,作家們看到“光伏太陽能,自然新能源”“挖煤不見煤,採煤不落地”“煙筒不冒煙,白氣上雲天”,在“生態立市”理念指導下,現代化生產技術支持下,大家對“煤都”的形象完全顛覆。

在這裡,作家們感受到了大同的“清”。站在桑乾河源頭,作家們遠眺御河生態溼地美景。御河是永定河、桑乾河的上游,京津冀地區飲水安全重要屏障,因而十里河與御河交匯的生態溼地工程具有重要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只見成片的蘆葦之間,野鴨們來來往往,嬉鬧覓食,充滿大自然的和諧與生趣,不禁讓作家感慨,這是“新時代的太陽照耀在桑乾河上”。

在這裡,作家們感受到了大同的“綠”。為了留住更多的藍天,大同市委、市政府發出“守護大同藍,再造大同綠”的動員令,不斷增加投入擴大城市綠化面積,恢復植被和森林,2014年大同躋身國家園林城市,使“煤都”成為真正的“綠都”。

說到“綠都”,不能不提到右玉令人讚歎的綠色發展奇蹟。在朔州右玉精神展覽館,當看到那一串串種樹功臣的名字後,作家馮秋子熱淚盈眶,久久凝視。她想到了自己的家鄉內蒙古,也是荒漠地域,大風黃沙,環境惡劣。當看到右玉縣黨政一條心與人民群眾一起,用70年時間堅持不懈的努力,使昔日不毛之地變成了塞上綠洲時,馮秋子被深深感動,也深受啟發。

而今的右玉縣滿目青翠,生態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作家們表示,右玉精神最可貴的就在於兩個字——堅持,這不僅是一座綠色的豐碑,更是新時代精神的一個縮影。

用手中的筆去觸及、去挖掘、去書寫

雖然一路奔波一路辛苦,但作家們感觸多多,收穫滿滿,也激發著他們創作的靈感。作家葉梅表示,她一直對生態文學題材十分關注,此次採風有了更多感悟,她很想寫一篇有關右玉種樹的文章。作家成向陽手中的相機從未停歇,作為山西省的作家,他想用散文詩來描繪家鄉別樣的美。而在作家李青松眼中,大同的生態改善是根本性的,藍天保衛戰進展是明顯的,他要用手中的筆描寫一個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發展。

綠色中國年度人物、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不僅為大家講述了為避免石窟受煤灰汙染,大同市改道雲岡石窟前經過的運煤專線、搬遷住戶和中小企業、加強石窟周圍山體綠化,讓千年石窟重獲新生的故事,同時也驕傲地向大家展示研究院利用各種廢棄建築材料變廢為寶的成果。

當看到由廢棄物製成的十萬平方米的石牆、道路等景觀,以及環保公廁、小石凳、雕塑景觀、功能性用房等,作家、電影導演江小魚的藝術激情瞬間被喚醒,這讓他興奮不已。

他激動地說,自己看到了工業文明、農業文明和現代文明的強烈碰撞,看到了古老文明的守護與復活,更看到了新時代美學的誕生。作家蔣殊也是同樣激動,不停地觸摸這些變廢為寶的藝術品,眼裡閃現著欣喜,不停地與藝術品合影,不忍離去。

幾天的採訪,在作家們心中,“煤都”已是舊貌換了新顏。這其中既有政府的努力,更有市民的付出,還有企業的貢獻,正是這樣上下一心,團結一致,才有了今天的“大同藍”。葉梅深有感觸地說,這次採風讓她瞭解到優良的環境背後,很多環保工作者做出的努力,她希望公眾對環保工作能有更多的理解。報告文學作家魏建風則表示,對於生態環境保護來說,作家有些遲到了。

“大同藍”是這次採風活動中大家談論最多的詞,競相在朋友圈曬出藍天白雲。聽著大家的讚歎,作家哲夫高興地表示,這次採風活動非常有意義,特別有針對性,讓作家們真正瞭解到大同為保衛藍天所作的努力,作為山西本土作家他倍感自豪。

採風活動只是瞭解生態環境保護的一個起點。作家馮秋子希望以後能更加深入挖掘,多做一些生態調研和採訪,更多嘗試生態文學創作,更深觸及到環境保護之痛、環境保護之重、環境保護之責。

作家黃風則表示,紀實文學更接近現實,更有利表達自己的看法,通過這次採風,自己將更加關注生態紀實文學。作家李青松則呼籲,環境與我們緊密相連,作家要以優秀的文學作品鼓舞人,吸引更多人投身於生態文明建設中。

短短4天,由生態環境部宣教司主辦、中國環境報社承辦的“大地文心”採風活動,讓10位作家意猶未盡。依依惜別時,遠處傳來一陣民謠, “藍色的天空讓人心神安詳,到處有溫暖微笑的臉龐,晚風拂過夕陽斜照在城牆……”

願我們的城市藍天長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