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國軍隊既然自己能夠生產,為何要進口蘇35戰機?

MiDream-末世


不要想太多,中國空軍早已不是“吳下阿蒙”,買不買蘇35對中國空軍沒有多大的影響,說白了買蘇35只是幫俄羅斯一個忙,給俄羅斯一個面子。

中國空軍的戰鬥力要靠國產殲10、殲20、殲16來組成,區區24架蘇35算得了什麼?又不是24架外星人戰鬥機。中國空軍的實力已今非昔比,曾經中國靠買俄羅斯的300架蘇27、蘇30戰鬥機撐過了20年時間,在此期間中國的領空一直靠俄羅斯的戰鬥機來保衛,這是事實。




但現在中國已經可以甩開俄羅斯單獨幹了,殲10、殲20、殲16加起來每年上百架的產量,正在快速淘汰從俄羅斯購買的蘇27、蘇30,要不幾年俄羅斯的飛機就全部淘汰掉。

要不是蘇35還有中國感興趣的一點東西,我們根本不會買,原計劃準備買48架,覺得有點浪費,現在就買24架,你愛賣不賣,8000萬美元一架,多了我就不買了,中俄兩國已經從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

購買俄羅斯蘇35第一是表示對俄羅斯的支持,俄羅斯深度介入敘利亞戰爭,耗費巨大需要及時輸血,這幾十億美金來的正是時候,雪中送炭,也算是一種政治上的表態。要知道中國購買蘇35美國是堅決反對的,為此美國還對中國展開了軍事制裁,雖然這種制裁也就是嘴炮而已,沒有什麼意義。第二,中國購買蘇35是為了給蘇35打開銷路,開一個好頭。俄羅斯對外軍售中,凡是中國看上的東西,其他國家都紛紛購買,俄羅斯能從隨後的軍售中大賺特賺,這是一個規律,蘇27、蘇30、s300無不是這樣。現在俄羅斯也需要中國這個買家,賺一個口碑,所以即使中國只買24架,俄羅斯也願意賣。




中國購買蘇35以後會進行相關的技術研究,這一點俄羅斯也心知肚明,所以在出售蘇35時,俄羅斯也說過,不介意中國對蘇35進行研究和仿製,在我看來,這恐怕是俄羅斯最後一次向中國出售戰鬥機,以後誰求著誰還不一定。

所以對於中國購買蘇35一事,政治意義和象徵意義要大於真正的軍事意義,中國已經不需要靠俄羅斯的蘇35撐起一片天空了。


一坑四彈


奧巴馬時期美國經濟制裁俄羅斯,2015年俄羅斯經濟下滑,GDP總值下降30%,應該說經濟形勢非常嚴峻。

石油天然氣佔俄羅斯經濟60%,軍工產品出口也是俄羅斯支柱產業,在俄羅斯經濟最困難之際,中國與俄羅斯簽訂進口石油天然氣協議,在俄羅斯極力推薦下(蘇35參加珠海航展)中國又簽訂引進24架蘇35戰機。

書歸正傳,中國自己能生產戰機為什麼還要進口?

根據上述分析就不難看出,支持俄羅斯經濟是這次軍購主要因素。

眾所周知,前些年中國空軍殲11系列發動機全部是進口俄羅斯,海軍陸軍也大量採購地空導彈、驅逐艦等等,隨著中國軍工技術進步,武器裝備水平也不斷提高,很多領域超過俄羅斯。

近幾年,中國軍事裝備基本上停止了向俄羅斯採購,那麼引進24架蘇35,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對困境中的俄羅斯經濟助上一臂之力。

其次,引進蘇35能很快融入中國空軍體系,因為殲11系列、蘇35均是蘇27改進型,很容易融會貫通,形成戰鬥力。

另外,蘇35也是俄羅斯終極改進型,對引進蘇35也可深度瞭解蘇35各項技術指標,特別是矢量發動機,對沈飛也有借鑑之功,可謂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這是筆者對中國引進蘇35的淺析,僅供軍迷參考。


沉語八卦


這幾年中國空軍喜報頻傳,殲-16、殲-20等新銳戰機相繼服役,可就在這種情況下我國依然從俄羅斯進口了24架蘇-35戰鬥機。已經擁有了殲-20的中國為什麼還要進口相對“低端”的蘇-35呢?

蘇-35“超側衛”作為經典蘇-27系列的終極改進型,雖然與殲-20相比有所差距,但依然是一款頗具威力的先進戰機。特別是其上搭載的雪豹E型相控陣雷達和AL-35FM矢量發動機,中國到現在還沒有與之相仿的東西,進口蘇-35之後可以有效彌補中國在這幾項的短板。“超側衛”憑藉它強大的掛載能力和近乎hentai的懟空懟地懟大海的全面作戰能力,很難不讓中國軍方動心。

中國空軍現在正在軍事轉型期,老舊的殲-7、殲-8等戰機大量退役,空軍急需新式戰機。短時間內僅憑現有的空軍生產能力,補足數量較為吃力,所以進口蘇-35可以快速滿足空軍需求。順帶一提,其實限制我們產能的還是那個最最要命的老問題,就是航空發動機的製造。最初敲定購買蘇-35時,誰又敢說不是羨慕人家的“俄國芯”呢?而且我國空軍使用蘇-27系列戰機的時間很長,部隊裝備蘇-35這種同系列的戰機可以快速形成戰鬥力。加之正好近期我軍上世紀第一批購買的蘇-27也悉數到壽,用“超側衛”來補這位前輩老兵的缺也是再合適不過啦。

雖然中國可以生產殲-20這樣的四代機,但是短時間內這種戰機只是作為精銳力量存在,在作戰中起到“臨門一腳”的作用打掉對方的指揮機構和防空陣地,畢竟價格太貴了無法大規模裝備。所以現今空軍的中堅戰力還是三代機,那麼作為三代機中的佼佼者,蘇-35的加入會大大增強空軍戰力。

其實這種情況在國外也時有發生,就像美國當年雖然擁有大量的F-15、F-16等戰機,卻依然進口了鷂式戰機一樣。對於各國軍隊來說,高低搭配、便宜好用才是硬道理,這個道理美帝這樣的“大戶”來說也同樣適用。


水鏡曉先生


從性能上來說,蘇-35S“側衛-E”堪稱俄羅斯空軍現役最為強大的戰鬥機。該機配備了先進的航空電子設備,強勁的AL-41F1S發動機,能夠在不使用加力燃燒室的情況下維持超音速,具備超機動性,飛行速度快,它的最大航程、燃油攜帶量以及武器掛載能力都非常出色。可以說,蘇霍伊蘇-35S足以匹敵任何一架西方四代機。

從需求上來說,蘇-35S對我國的意義在於填補戰力真空期。殲-20雖然已經投入使用,但是它非常的複雜和昂貴,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大規模部署,真正形成戰鬥力尚需一定時日。這個時候,需要蘇-35S這樣一種性能先進的戰鬥機。另外,蘇-35S具備制空作戰和對地、海面目標精確打擊能力,有助於增強空軍遠程遠海作戰能力。

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從俄羅斯引進了蘇-27生產線,從烏克蘭採購了蘇-33原型機。未來10~15年內,空軍主力依舊將是基於蘇-27設計的重型戰鬥機,殲-11、殲-11BS、殲-15、殲-16等。蘇-35S是側衛家族的終極版本,購買之後也可通過比對檢驗20多年來航空工業的研發成果,通過參考和借鑑俄方技術推動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


希弦


蘇35極有可能成為俄羅斯對華戰機出口的絕唱,中國進入21世紀後的十多年戰機設計製造技術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大有對俄羅斯進行趕超的可能,不過大家也都非常清楚中國在戰機制造上還有一項卡脖子難關,那就是發動機設計與製造技術。只要在航空發動機上中國不能實現全面突破,那麼就得繼續找老師進行學習。

中國戰機設計製造領域有短板就得繼續引進消化再吸收,這也是進口蘇35戰機最直接的目的。中國引進蘇27戰機後對其進行了長達二十年左右的研究消化,總的來說還是有很多重大成果的,比如大量生產的國產殲11B以及後續的改進型號,還有殲16多用途戰機等,這些都是來源於對蘇27的消化吸收再創新。

大家都調侃沈飛為沈霍伊就是因為沈飛這麼多年就一直深耕在蘇27戰機的改進與升級領域而不能自拔,一直沒有設計出獨樹一幟的創新型產品,比如成飛的殲10與殲20。當然沈飛自己也搞了所謂的殲31,但是其定位還是比較尷尬的。也許是國家安排的任務吧,就是讓沈飛好好的吃透蘇27系列。

全新進口的蘇35肯定還是交給沈飛進行綜合研究,以便對比兩國在蘇27系列戰機改進成果上誰更有優勢。蘇35戰機對比以往的蘇27各種改型還是擁有全面優勢的,這也許是沈飛在蘇27系列升級中最後的參照系了,如果能夠超越那就可以進入真正自主的時代了。

航空發動機還得提到它,這是整個中國航空工業的短板。蘇35所裝備的AL-35FM加力發動機還是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剩下的只能由航發人來努力圖強了。當然蘇35的總體設計,綜合航電,多功能探測雷達等也是有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鑑地方的。

對於蘇35的引進除了工程技術上的原因,恐怕還有加強兩國政治以及軍事關係的考慮,因為尖端軍事裝備的出口從來就不是簡單的經貿問題,而是政治性很強的問題,能夠進行尖端裝備的軍貿證明兩國的關係還是非常友好的。除此之外也許還會有一點經濟上的互惠互利,畢竟能夠大手筆花錢軍購的國家也不是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