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 古代行軍打仗廁所是個大問題,而如廁後的產物,也是對戰的武器

俗話說人有三急,如廁這個問題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很好解決的,但是對於動輒成千上萬人的軍隊來說就沒那麼簡單了。

古代行軍打仗廁所是個大問題,而如廁後的產物,也是對戰的武器

在古代行軍打仗之時常在野外安營紮寨,雖說當時野外人煙稀少,就地解決最為方便,但是軍隊人數眾多,若是都這樣做,不僅汙染了駐地的環境,而且會因為蚊蠅的滋生導致疫病,使得軍隊還沒戰鬥就已經被自己給折騰沒了。且在夏季行軍的時候,天氣炎熱,在喝了生水之後,容易造成腹瀉等問題,這時就更要注意如廁問題的處理,一個處理不當,就會造成大片的疫疾。

古代行軍打仗廁所是個大問題,而如廁後的產物,也是對戰的武器

在唐朝的《李衛公兵法》中有寫到行軍打仗時,該如何安營紮寨。其中就有說當軍隊紮營完畢時,先讓每兩個隊一起挖一個廁所出來,並且挖的廁所要遠離水源以及軍隊的糧食和草料,防止汙染。廁所離軍隊的營地要有足夠的距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避免氣味影響休息,以及防止因為廁所離得太遠,一些士兵去如廁來不及迴歸。

古代行軍打仗廁所是個大問題,而如廁後的產物,也是對戰的武器

而古時國外的軍隊紮營時會用木板蓋住深溝來作為臨時的廁所,像一些常用的營地就會建造沖水式廁溝,引河水沖走穢物,這些廁所建造的位置均是遠離糧草並在軍營下風處,而在軍隊起營後,會將其掩埋,消除駐紮痕跡。

古代行軍打仗廁所是個大問題,而如廁後的產物,也是對戰的武器

對於急行軍來說,就沒有這麼麻煩了。當年成吉思汗帶兵西征的時候,軍隊不修廁所,而是統一解決,且不用處理。而且當其軍隊需要駐紮時,駐紮時間不會超過三天,駐紮地址時常變化,也不會擔心洩露駐紮地。

古代行軍打仗廁所是個大問題,而如廁後的產物,也是對戰的武器

而對於守城軍來說,城中會修建永久使用的廁所,但是需要及時處理糞汙,否則其堆積過多會導致汙染和疾病。在守城時糞便還被利用起來,成為一種“生化武器”摧殘敵方,將燒開的糞便朝著攻城者潑下噁心對方,還可以用沾上它的箭矢射擊敵方,而中箭者會因感染而死。

有的守城軍經常會直接在城牆上如廁,排出的糞汙堆積在城外不僅能夠噁心敵方,還可能會使其感染疫病,但對於城內的人不會有任何的影響,這也真的是將其利用到極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