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sci論文怎麼擺脫80%的拒稿命運?

投遞稿件的結果,往往不外乎:接受、拒稿和修改三種。而其中,每個作者不想看到的結果自然便是拒稿。但,期刊的拒稿率總是居高不下,特別是SCI期刊,高分值的SCI期刊拒稿率甚至達到了80%。

sci論文怎麼擺脫80%的拒稿命運?

大多數SCI雜誌都會通過接受或拒稿率分析雜誌拒絕或接受的論文數量是否過高,並同時監控任何不尋常的趨勢。接受或拒稿率取決於遞交給SCI雜誌的論文的質量,是SCI雜誌的內部質量控制標杆,而影響因子則是SCI雜誌的外部標杆。

SCI雜誌不一定在一年的年初就決定該年他們將拒絕80%或90%的文章;收稿或拒稿率通常會自然地落入一個範圍內,有些SCI雜誌會定下目標,但是該目標僅作為監測異常收稿或拒稿率的內部標杆,並會逐月變化。

另一個影響接受或拒稿率的因素是系統中的論文數量,大多數的責任編輯和編輯都會密切留意該數量:如果系統中已有足夠出版一整期的論文數量,則接收的論文數量可能受到影響,這也是一份每月可發佈19-24篇論文的專業SCI雜誌所特別關注的。

因此,一份每週僅出版3篇文章,但一年可收到約1萬篇投稿的醫學SCI雜誌,其拒稿率必定比一年只收到1,500到3,000份投稿的專業SCI雜誌要高得多,儘管接受或拒稿率並不是根據投稿的論文數量,而是根據所處理或考慮的論文的數量而計算的,然而,投稿的數量和質量會直接影響所處理的論文的數量。

sci論文怎麼擺脫80%的拒稿命運?

大部分SCI雜誌考慮到作者可能被低接受率影響而避免在其網站上曝光接受率。更重要的是,SCI雜誌編輯拒稿時有很多考量,並且會經常為作者提供有用的意見作為反饋。一些專業SCI雜誌的確會在優先的基礎上拒絕論文,但是這僅僅意味著該論文的研究對於SCI雜誌來說不夠新穎或者研究的水準很差。

大多數編輯在初步審閱論文時,往往會先忽略語言問題而只基於科學內容進行審閱,但如果論文已經經過一個修改和重新投稿的週期的話,編輯則會期望並建議作者就語言方面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少數發佈接受率的SCI雜誌通過介紹其SCI雜誌的網頁來公佈接受率,因此,作者不應將收稿/拒稿率作為選擇SCI雜誌的基礎,儘管從數學意義上來說,較高的收稿率意味著較高的論文被接受的概率。

儘管較小型的專業雜誌具有較高的接受率,大多數隨機試驗還是會向具有較高拒稿率的普通醫學雜誌投稿,皆因普通的醫學雜誌擁有較高的影響因子和知名度。所以,不要讓單純的拒稿率阻止你繼續向SCI雜誌投稿。

那麼,面對居高不下的拒稿率,想要投遞影響因子較高的期刊,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1、SCI論文是否符合期刊的創辦宗旨,不同的期刊雜誌都有自己的辦刊宗旨和不同的讀者群體,想要保證文章的見刊率就既要滿足該雜誌的讀者需求,又要滿足辦刊宗旨,所以在文章投稿前要仔細分析文章寫作內容的大致方向屬於哪方面,是否和所投期刊的宗旨是一致的,比如有些期刊比較注重文章的實用性,如果所寫文章偏向於理論性的話就不適用與這個期刊的投稿,當然,這個還需要結合在投稿時期刊的選擇。

2、所寫文章的核心內容是什麼?有些作者在寫作完成之後要總結概括文章的核心但是卻總結不出來,這就說明文章的中心內容不突出,自己寫的文章都找不到核心內容的話審稿人那一關卡就跟不用說能過得去了。現當下比較倡導的論文核心主要就是科學性和創新性,如果作者實在不能準確整理出核心內容的話就朝著這兩個核心詞概括。

3、頂尖的sci論文期刊比如《Nature》和《Science》之類的,往往喜歡研究方向廣、視角新穎的文章,但是中國學者往往很注重自己研究的保密性,導致思路閉塞而片面,並且有可能出現重複研究,在這一方面,國外學者的顧忌要少得多,他們的學術研討交流會議也更有含金量,討論的內容更為廣泛和公開。

4、中國學者往往忽略寫作過程中的細節問題,每個部分的內容安排和字數安排都不是很合理,而語言關更是難過,頂尖雜誌的審稿人一般都是外國學者,國內學者的語言表達習慣和詞彙運用都很難使外國審稿人感到滿意。那麼,在寫作SCI文章的時候,我們應當注意:

(1)標題儘量不要出現novel, new等字眼,也不要太長,簡潔明確,有力。從邏輯的角度講,寫科技文章的目的就是報道新的進展,如果不新的話那也沒有發表的必要了。從審稿人的角度講,他首先不會因為你寫了個new就會覺得你的文章非常有新意,有時候還會適得其反,讓審稿人覺得你在挑戰他的經驗以及智商,於是乎千方百計找你文章裡不new的地方……。

sci論文怎麼擺脫80%的拒稿命運?

另外,許多題目喜歡用effect on...這類含糊的話,應該改為XXX促進或抑制XXX,這樣更為明確的詞語。中文雜誌中經常會出現“初探”“初步研究”,這些都不能在SCI文章中出現?

(2)標題儘量不要出現novel, new等字眼,也不要太長,簡潔明確,有力。從邏輯的角度講,寫科技文章的目的就是報道新的進展,如果不新的話那也沒有發表的必要了。從審稿人的角度講,他首先不會因為你寫了個new就會覺得你的文章非常有新意,有時候還會適得其反,讓審稿人覺得你在挑戰他的經驗以及智商,於是乎千方百計找你文章裡不new的地方……。

另外,許多題目喜歡用effect on...這類含糊的話,應該改為XXX促進或抑制XXX,這樣更為明確的詞語。中文雜誌中經常會出現“初探”“初步研究”,這些都不能在SCI文章中出現?

(3)切忌超長段落。一般一個段落以3到5個句子為宜,千萬不要追求一氣呵成的感覺而堆在一起,那種動輒一頁紙的大段落任誰看了都眼暈。如果要表達的內容確實多,可以適當的使用enumerate和itemize,可以讓文章看起來簡潔清爽。

(4)圖表切忌模糊不清。在審稿階段圖表和正文一般是分開的,圖和表都是一頁一個,圖還會被放大到A4紙的大小。這就要求圖的質量要高,如果是矢量圖那問題還不大,如果不是的話那分辨率一定要高,最好自己先放大打印出來看看。在圖表製作時,都會做很多處理,包括像素處理,排版等,甚至重新做圖。

sci論文怎麼擺脫80%的拒稿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