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3年27部網劇下架,問題是什麼?

如今,網劇已進入市場“紅利期”,越來越多的平臺做自制劇、定製劇,已然成為了趨勢。因此,良好的市場環境對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有極強的助力。但是,如何合理規避網劇雷區,對作品和對觀眾負責呢?

作者|爽子

隨著網劇製作水準的不斷提高,近年來的網劇不僅數量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網劇的口碑和聲量也是逐漸看漲。單單這個暑期檔, 就有《鎮魂》、《延禧攻略》、《媚者無疆》等等網劇深受觀眾喜愛,話題度居高不下。

3年27部網劇下架,問題是什麼?

不過,有話題就有關注,就在《天乩之白蛇傳說》和《鎮魂》的收官餘溫還未散去之時,有細心的網友就發現,這兩部劇已紛紛下架,讓許多觀眾都無法接受。同時,關於兩部劇的下架原因也是眾說紛紜,有的說政策監管收緊,有的說涉嫌內容違規,網劇下架疑雲就此籠罩在劇集市場中。

三年下架27部,下架原因各不相同

網劇下架雖然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是的確是一個近年來越來越受關注的話題。

從2016年《女人幫·妞兒》開始,《太子妃升職記》《餘罪》《心理罪》《上癮》《老師晚上好》等一系列網劇緊隨其後不斷被下架。據悉,近三年來,已有27部網劇“落馬”;但其中也包含一部分在整改、內容優化後過審,並重新上架的作品。但也有不少作品遭遇了“永久下架”的命數。

3年27部網劇下架,問題是什麼?

數據來自:電視劇鷹眼

僅以2018年來看,遭遇下架的網劇就著實不少。

2月,《河神》下架。據猜測,《河神》很有可能是因為劇中的“點菸招魂”“邪教魔古道”等喪屍、幻術情節打了“擦邊球”。而與《河神》一同被下架的還有各大平臺的多部網劇,其中包括《難言之慾》《今生只為還你的情》《鬼娃娃驚悚故事會》等網劇作品。

3年27部網劇下架,問題是什麼?

6月,《萌妃駕到》上線三天因臺詞過於露骨,內容過於惡搞遭遇下架,後於整改後重新上架。

3年27部網劇下架,問題是什麼?

7月,由楊紫、任嘉倫主演的《天乩之白蛇傳說》,劇中小青與法海的感情線涉嫌“辱佛辱僧”遭遇佛教人士抵制,愛奇藝發佈公開聲明,《天乩之白蛇傳說》“內容需要調整”“暫時下架”“後續上線時間另行通知”。

3年27部網劇下架,問題是什麼?

8月,《鎮魂》下架,網上有消息稱,下架原因是因為該網劇宣傳封建迷信、過度渲染社會陰暗面、部分畫面血腥暴力。

3年27部網劇下架,問題是什麼?

據統計,在2016-2018年全網下架的27部網劇中,愛奇藝、騰訊、優酷、芒果TV、搜狐、樂視、A站、B站、迅雷等均有涉及。而從平臺下架佔比來看,愛奇藝下架13部,佔比48.15%,騰訊下架7部,佔比25.93%,優酷和搜狐均下架4部,佔比14.81%。

3年27部網劇下架,問題是什麼?

從2016、2017和2018上半年,全網上線網劇總數的789部來看,下架的27部網劇在所有上線網劇中佔比為3.42%。而其中,有12部整改後已重新上架,至今15部未上架網劇僅在所有上線網劇中僅佔比1.9%。可見,雖然近年來網劇市場十分紅火,但是觸碰監管紅線的網劇比重並不大。

3年27部網劇下架,問題是什麼?

不過,雖然踩雷網劇在整體上線網劇總數上佔比不大,不過遭遇“監管”的劇集卻大多是非常具有爆款特質的作品。所謂“人紅是非多”,劇亦是如此。不僅口碑發酵得很快,觀眾人數和影響力更是很多作品難以比擬的,IP大作,新穎的題材,鮮明的劇集角度等往往是此類題材的必備要素。也因此,這些特色網劇的接連下架整改,自然引來了不少目光。

網劇也需“持證上崗”

隨著網劇大IP、大資本的投注,以及各大知名導演、演員的相繼入局,網劇市場顯然已經成為了行業必爭之地。與早期的網劇市場均是小成本、製作水準參差不齊的情況不同,如今的網劇大多是製作精良、劇本優質、演員演技在線的良品佳作。因此,在內容為王的的背景之下,基於觀眾愈加多元的審美需求,網劇崛起勢頭愈發明顯,而這也令網劇的監管制度提上日程。

3年27部網劇下架,問題是什麼?

此前,在網劇的內容監管上,相關管理政策及尺度十分寬鬆,主要採取“網站自審+觀眾舉報”的方式對內容進行核查。而在這種相對寬鬆的政策之下,網絡劇的內容也的確良莠不齊,一些恐怖、暴力、血腥內容時有出現,並在間接產生了不良影響。

對此,2016年12月8日,廣電總局宣佈,今後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網站上傳播影視內容、視頻節目同樣納入監管,需要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2月19日,總局再次發佈網絡視聽節目需備案的緊急通知,投資超過500萬元的網劇或投資超過100萬元的網絡電影,都需要進行備案,且備案登記需填寫不少於1500字的節目內容簡介與不少於300字的思想內涵。

3年27部網劇下架,問題是什麼?

而在2018年2月,今年第一波網劇下架潮來臨之時,騰訊視頻也曾在其官方公眾號上發佈了關於“107部網劇網大下架的重要通知”中稱,這些網劇均因未在片頭添加網絡視聽節目信息備案編號,不滿足網絡視聽節目上線條件而被集中下架。

3年27部網劇下架,問題是什麼?

緊隨隨後,愛奇藝也被發現集中下架了一批網劇和網絡大電影。而在這些下架的內容中,有消息稱,除了片方不具備《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外,還包括許可證在廣電總局的“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信息備案系統”中查詢不到的情況。

由此可見,如今來看,網劇“持證上崗”是必備。

逐步“收緊”的內容監管

當然,此前也有行業人士分析,網劇迎來下架熱潮的背後也是一種“內容監管”愈發嚴格的信號。

今年4月,新組建的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寧波召開首次全國電視劇創作規劃會時,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聶辰席就曾指出,“內容上必須力戒浮華。”

3年27部網劇下架,問題是什麼?

堅決反對解構革命歷史、虛無英雄先烈,堅決反對過度遊戲化、過度娛樂化;對打著現實題材旗號,實際上遠離生活,要加強調控把關;堅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褻瀆、篡改已形成共識和定論的重要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玄幻、仙俠、架空演繹的古裝劇不能為了增加娛樂性、吸引眼球而胡編亂造等。

今年6月,在一份流傳甚廣的“總局關於影視題材拍攝內容的內部分享”文件中,也透露出了,廣電總局針對電視劇和網劇內容涉及影視創作方向上的一些政策。

3年27部網劇下架,問題是什麼?

文件中的部分內容對於已經下架的網劇題材給予了“內容審核反饋”。如:“虛構、架空歷史要徹底”、“影視作品不是宣傳宗教的渠道,要尊重宗教文化。”、“古典傳說、名著不可顛覆性改編”、“不建議在影視題材中涉及同性戀題材”等等。

加之2012年和2014年分別對外公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管理的通知》以及《關於進一步完善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管理的補充通知》等文件,網劇的內容監管顯然已經愈發具有針對性。

網劇“突圍”,一味滿足“獵奇”心理不可取

隨著網劇市場的日漸規範,雖然相關政策有所收緊,但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對網劇及網絡視聽內容的監管,其實是一場從“內容源頭上把握視頻網站內容的質量監管”,具有著促進行業發展的積極意義。

3年27部網劇下架,問題是什麼?

當然,既然“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網劇市場想要健康有序的發展,就要學會合理規避一些“風險”。而這些“風險”首先就包括一些“踩雷”題材的創作,比例涉及同性戀、色情、靈異恐怖等等。這些題材中雖然存在許多創作空間,不過顯然並不符合主流創作價值觀念,稍有不慎就可能淪為永久下架的境地。與其抱著打擦邊球的想法,不如選擇和挖掘一些更加新穎有趣的題材來的更加穩妥。

3年27部網劇下架,問題是什麼?

而在一些常規題材的創作中,劇集的尺度也需要有一定的把控,一些血腥、暴力、低俗的內容應該自覺抵制,雖然一些大尺度內容或將引起觀眾的獵奇心理,從而達到高播放量,不過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靠優質內容取勝才是劇集市場長治久安的最佳策略。

3年27部網劇下架,問題是什麼?

值得一提的是,在創作中,更要注意的一點是,敏感內容的把控,在一些褻瀆、篡改已形成共識和定論的重要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上要儘量避免,在一些設計宗教信仰、封建迷信的話題上存在“敬畏之心”,尊重歷史以及不同文化視角也很重要。

3年27部網劇下架,問題是什麼?

並且,在一些涉案劇和公安題材作品的創作上,“常識性”的內容更是不容出錯,諸如《白夜追兇》《無證之罪》這類主動與公安機關隸屬的金盾合作的做法就是十分可取的。

總而言之,如今,網劇已進入市場“紅利期”,未來越來越多的平臺自制劇更將成為趨勢,因此,擁有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對於整個行業來說都是一件集體受益的事,合理規避網劇雷區,更是對作品和對觀眾負責。在此背景下,平臺、製作方都應該更加自律,共同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