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 索堡73岁老人的手中玩物 现为涉县非遗|涉县人的一天 第152期

索堡73岁老人的手中玩物 现为涉县非遗|涉县人的一天 第152期

涉县人的一天

2018-07-NO.152

这是一个坐落在清漳河畔,凤凰山脚下的古老小镇,这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小镇。这里有人尽皆知的南街老狮;有妙笔横生的丁字街字灯;有威风凌然的北街武术,当然,还有古老的纺线技艺。

索堡73岁老人的手中玩物 现为涉县非遗|涉县人的一天 第152期

索堡73岁老人的手中玩物 现为涉县非遗|涉县人的一天 第152期

二三十年前,走在清晨的索堡老街,无论是打铁铺的铁匠,还是做粉条的老师傅都是这清晨的风景线,而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就属十字街口东侧的郭乃付,每天清晨,勤劳的郭师傅都早早撑起纺绳摊,在热闹嘈杂的闹市开始一天的忙碌。

索堡73岁老人的手中玩物 现为涉县非遗|涉县人的一天 第152期

索堡73岁老人的手中玩物 现为涉县非遗|涉县人的一天 第152期

73岁高龄的郭乃付是涉县索堡非遗纺绳的继承人,郭师傅虽年逾古稀,身体有些消瘦,却仍是鹤发童颜,神采奕奕,谈起他这濒临失传的老手艺,更是神采飞扬,滔滔不绝。

索堡73岁老人的手中玩物 现为涉县非遗|涉县人的一天 第152期

索堡73岁老人的手中玩物 现为涉县非遗|涉县人的一天 第152期

纺绳可谓是郭师傅最有成就的一件事,要说纺绳技艺,首先得做出高质量的纺绳才行,做这个,首先得从原料说起:“麻绳的原料当然是麻(苘麻),但麻也要分夏麻、秋麻,我们一般用比较壮实的秋麻。每当苘麻成熟后,连根拔起,束成捆,然后在麻池里浸泡,称“沤麻”。要说一根麻的好坏最重要的就在于沤麻,夏麻要泡三天三夜,而秋麻至少要15天,这个事如果不是有经验的师傅很难掌握。”

索堡73岁老人的手中玩物 现为涉县非遗|涉县人的一天 第152期

索堡73岁老人的手中玩物 现为涉县非遗|涉县人的一天 第152期

堂屋横梁上架着的纺绳架、成绳拉车、瓜支都是郭师傅的制绳工具,正当我们言谈起兴时,郭师傅和他的搭档取下他的“宝贝”支起来给我们表演了一段。只见郭师傅两根钢钎砸进地面固定一头,另一头是在地面滑动的,他把半成品的12股绳坯挂在固定机构的12个钩子上展放,经过梭子,每3股组合成一组,郭师傅长满老茧的手轻轻拔动纺麻车,动作是那样的娴熟,力道是那样的均匀……不一会儿,四根十来米长的三合绳就合成了。“要不是有个老手搭档还做不起来呢。”吱扭吱扭的声响勾起了郭师傅几十年前的回忆。

索堡73岁老人的手中玩物 现为涉县非遗|涉县人的一天 第152期

索堡73岁老人的手中玩物 现为涉县非遗|涉县人的一天 第152期

“想当年为了学好这门手艺也是付出很多,记得有一次,大晚上我都已经睡着了,隐隐听见我哥哥在哭,抬头看我父亲正拿着络子在打哥哥,就因为我哥不会做络子,那时候我才只有五六岁,所以印象中记得学不会就要挨打。那次以后,我就经常留心偷看父亲做,直到有一天我大姨来找父亲想做个络子,趁父亲不在家我就上手给做了一个,虽然不是很完美,但至少成功了。”郭师傅对于这件“自学成才”的经历显然是满满的骄傲。

索堡73岁老人的手中玩物 现为涉县非遗|涉县人的一天 第152期

索堡73岁老人的手中玩物 现为涉县非遗|涉县人的一天 第152期

现在郭师傅的手艺可是村里的“垄断户”,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精湛的手艺,更是郭家世代传承的“本事”,郭家的纺绳技艺从祖上到他这已经是第四代了。听郭师傅讲,他的祖籍是武安阳邑。清朝末年,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为了生存,他的爷爷携家带口逃荒至索堡并在此定居,因怀揣纺绳的技艺,并从此走上纺绳之路,这一做就是上百年。

索堡73岁老人的手中玩物 现为涉县非遗|涉县人的一天 第152期

索堡73岁老人的手中玩物 现为涉县非遗|涉县人的一天 第152期

郭师傅生在人民公社的年代,“过去大家干活多,用绳的地方很多,比如牲畜拉犁的套绳,拴牲口的缰绳,辘轳上的井绳,打“五灵脂”用的大绳,各家各户用的三合绳、单肩绳,用扁担挑麦秸使用的“络子”,那时候我跟着父亲每天就在十字街路口,一天就能做30多丈,每天还能赚五毛钱工钱嘞。”不过自从生产队解散后的几十年,由于用绳的人少了,他也就再没有纺过绳了。

索堡73岁老人的手中玩物 现为涉县非遗|涉县人的一天 第152期

索堡73岁老人的手中玩物 现为涉县非遗|涉县人的一天 第152期

而今,没有市场的纺绳渐退后,郭师傅俨然又换了另一种身份——新爷爷。“自打十年前俺家老二车祸没了后,他就变了。以前不咋吭的人,送完老二后就时常叨叨个不停……每天接送接送孙子上下学,也还算精神。”提起郭师傅的改变,老伴儿总会眼泪纵横。

索堡73岁老人的手中玩物 现为涉县非遗|涉县人的一天 第152期

索堡73岁老人的手中玩物 现为涉县非遗|涉县人的一天 第152期

这些至今还挂在郭师傅家房梁上的“老古董”,曾有一天老伴还给郭师傅打趣说:“都是些老木头了,改天劈柴烧了火吧?”他当时可生气了。是啊,这是他一辈子吃饭的家伙;是家族四代人的心血;是过往时代的记忆,更是世世代代人传承的凭证。尽管他不留余力的把这门手艺传给了下一辈人,可无用武之处的现实却也让“纺绳”变得很尴尬。

索堡73岁老人的手中玩物 现为涉县非遗|涉县人的一天 第152期

索堡73岁老人的手中玩物 现为涉县非遗|涉县人的一天 第152期

如今,纺绳已然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这是时代的车轮,街头纺绳的场景已随风而逝,留下的只是片段回忆;这是时间的名片,记录着老一辈人艰辛的生活轨迹;这是生活的镜子,折射出的更是时代的变迁,飞转的纺绳机,见证的是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