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從Bose QC35 II 到 Sony WI-1000X—我的降噪耳機選擇歷程

本文由SMZDM.com用戶帶竿玉米原創。

降噪耳機的草在擼主心中早已種下良久,加之最近開始實習,每日都要在德國哐當作響的鄉間火車度過兩個小時時間,更是堅定了購入降噪耳機的願望。作為首選,擼主和很多人一樣也是認Bose牌子的,畢竟Bose在降噪耳機領域耕耘已久,品牌深入人心。

正好意呆利亞馬遜送出助攻,配合著谷歌翻譯,擼主最後以摺合軟妹幣1800左右的價格入手了QC 35 II。這裡多說一句,歐洲各個國家都有亞馬遜都有自己分公司,各自為政,有時價格還相差很大,這使得擼主養成了開多國網頁比價的習慣。(還不是因為窮)

QC35 開箱&外觀

雖然QC35的開箱,在張大媽已經無數次上演,但是擼主為了表示對於其包裝的喜愛還是再貼幾張圖。

首先是包裝,黑白配色顯得簡潔明瞭。

從Bose QC35 II 到 Sony WI-1000X—我的降噪耳機選擇歷程

打開包裝,黑色的硬殼保護套質感同樣不錯。

從Bose QC35 II 到 Sony WI-1000X—我的降噪耳機選擇歷程

裡面整齊的排列有耳機、USB線和耳機線,唯一就是這個耳機線比較low

從Bose QC35 II 到 Sony WI-1000X—我的降噪耳機選擇歷程

從Bose QC35 II 到 Sony WI-1000X—我的降噪耳機選擇歷程

QC35 II 使用體驗

1.關於APP使用

Bose的軟件設計師比較簡單的,使用起來也很方便。標配的NFC配對很快,手機靠近立刻識別,比較特別的是激活了谷歌的nearby, 看來bose和谷歌這次py的很徹底,大家也都知道,這次所謂的二代,其實就是加了個快捷鍵可以直接呼出谷歌的語音助手。

從Bose QC35 II 到 Sony WI-1000X—我的降噪耳機選擇歷程

這裡有個很有趣的細節,APP會讓你為耳機重命名,但是你可以選擇“給我驚喜”,系統會給出很多隨機的推薦。我點的第一下就變成了“Boom Shakalaka”。 Bose你咋知道我喜歡bigbang呢? Bose果然是最懂消費者的音頻廠家。

從Bose QC35 II 到 Sony WI-1000X—我的降噪耳機選擇歷程

不過,APP裡面有用的也就只有降噪模式的選擇,在更改掉了快捷鍵設置之後,可以通過耳機按鍵也可以快速設置,我也就再沒打開過app了。

從Bose QC35 II 到 Sony WI-1000X—我的降噪耳機選擇歷程

2. 使用感受

關於這個耳機的最大優勢必須是佩戴舒適度,這個耳機毫無疑問是擼主佩戴過的最舒適的頭戴耳機。整機輕若無物,僅僅重235g。加上頭樑上的Alcantara護墊,戴上對頭部的壓迫感很輕微。耳機耳墊很輕柔,轉動自由度也高,附上一張油管博主@JimsReviewRoom的評測截圖,大家感受一下這個頭梁的靈活程度。

從Bose QC35 II 到 Sony WI-1000X—我的降噪耳機選擇歷程

擼主作為大頭眼睛黨,一般佩戴頭戴耳機沒多久都會有夾頭的感覺,(Beats studio教會我的人生道理),但是用QC35可以豪不費力的佩戴一下午。降噪的表現也是相當出彩,在上下班上乘坐火車,公交都能大幅降低噪聲,可以讓擼主用較小的音量聽歌,保護聽力的同時,也能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裡。值得注意的是,在戶外使用的時候,風會引起耳機本身產生較大噪聲,這是需要將降噪模式轉成弱,不過這也不是什麼大問題,比較走路還是得注意安全。但是比較讓擼主糾結的是,佩戴眼鏡對於QC35的降噪性能有明顯的影響,這讓擼主有時候上車坐下,帶耳機之前還得取下眼睛,要下車時候再戴上。

為何退貨?

估計各位看官看到這裡,已經想拍磚了。你丫說了這麼多優點,為啥還是退貨了?? 其實,擼主在要不要退貨這個問題上也是非常糾結的,一方面,QC35的做工和佩戴舒適性是我非常喜歡的。但是另外一面,QC35的音質確實讓擼主有了退貨的衝動。

當然聽感這個東西是非常主觀的,擼主只是說說自己的感受。QC35的聽感給我的感覺是不太均衡的,低音部分非常突出,這話可是從擼主作為一個Beats用戶說出的。而且QC35的低音的感覺是我從沒在耳機中體驗到的,它就像是大音箱給人的低音感受,這種感受描述起來就感覺是聽大的中國鼓,除了重音下去的那一下,你還能感覺到重音在空間裡不斷傳播、衍射。擼主其實還挺喜歡QC35的,然而到了中頻和高頻,QC35就好像一下洩了氣,人聲模糊,高音聊勝於無。這樣的偏科情況,就擼主個人的感受來說是比Beats Studio 2來的還要誇張的。當然,Hifi大佬們自然是不屑於在這個降噪耳機上談音質的,但是對於一臺售價2000左右的耳機,Bose顯然在音質上應該做到更好。這點在我聽過朋友的Sony 1000XM2 之後,變得更加明顯。

另外,作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擼主發現了QC35的藍牙的編解碼器居然只支持SBC和AAC,居然連APTX都是不支持的。安卓8.0後,用大法的耳機都可以LDAC了好嗎!Bose你能不能醒醒!!

從Bose QC35 II 到 Sony WI-1000X—我的降噪耳機選擇歷程

Bose論壇上技術人員對於Codec的回覆

於是在糾結了十來天之後,還是選擇了退貨,國外亞馬遜的退換貨政策還是很給力的。

入坑索尼

Bose雖然已經打道回府,然而擼主心中關於降噪耳機的草仍然生長的很茂盛。

本來在是聽過1000XM2 之後挺想入手的,無奈當時遲遲沒有降價,而且時逢天氣逐漸轉暖,心想大耳罩估計帶著很熱的,於是轉而看中了WI-1000X。至於顏色選擇了亮騷的金色,趁著還年輕騷氣一把

WI1000-X 開箱&外觀

與Bose走的less is more路線不同, 大法從外包裝上就貼滿了各種炫技式的標籤,Hi Res小黃標,Sense Engine, LDAC, blabla~

從Bose QC35 II 到 Sony WI-1000X—我的降噪耳機選擇歷程

打開包裝

從Bose QC35 II 到 Sony WI-1000X—我的降噪耳機選擇歷程

這裡的耳機環上的帶子還是設計的很貼心的,可以很方便的提出耳機

從Bose QC35 II 到 Sony WI-1000X—我的降噪耳機選擇歷程

隨機附送了,耳機線,飛機接口轉接器和一些耳塞。這裡的耳塞是兩種材質的,這裡讓人糾結的是,金色的耳塞明顯更搭配耳機的配色,但是佩戴起來確實遠不如黑色海綿材質的耳塞舒適的,而且在隔音性能上也不如黑色的。

從Bose QC35 II 到 Sony WI-1000X—我的降噪耳機選擇歷程

從Bose QC35 II 到 Sony WI-1000X—我的降噪耳機選擇歷程

最後,是大概每個WI-1000X用戶都想吐槽的問題,附送的耳機袋子,顯得很low,而且保護性能肯定也不如bose的硬殼。

從Bose QC35 II 到 Sony WI-1000X—我的降噪耳機選擇歷程

使用體驗

1. APP體驗

同硬件一樣,大法的APP也是武裝到了牙齒,APP可以調節耳機降噪的程度,是否突出人聲;測量大氣壓,用來對降噪做優化;六種環繞模式;內置均衡器。。。。剛打開這個app幾乎讓樓主選擇困難症急性發作。

從Bose QC35 II 到 Sony WI-1000X—我的降噪耳機選擇歷程

從Bose QC35 II 到 Sony WI-1000X—我的降噪耳機選擇歷程

但是,有的選擇總歸不是壞處。但是,大法在這裡還是給用戶挖了個大坑。還記得大法的看家絕技,號稱可是實現無損藍牙傳輸的codec LDAC嗎? 升級了安卓8.0之後,你當然是可以用的。但是,大法讓你二選一。如果用了LDAC上述的幾乎所有APP功能你都不能使用了,如果你點擊的話,APP會讓你切換到傳輸優先模式,也就是最基礎的SBC模式,好吧大法你贏了。

從Bose QC35 II 到 Sony WI-1000X—我的降噪耳機選擇歷程

2. 使用感受

WI-1000X總體上聽感是比較均衡的,畢竟大法給的動鐵單元底子還是蠻不錯的,結合APP的均衡器,你也可以很方便的做一點自己的微調。在佩戴方面,擼主感覺也還不錯,雖然脖子上掛個環剛開始感覺有點怪,但是你取下耳機,就不用管它了,你不需要再去找你分體耳機的盒子,生怕兩個小東西掉了。再要聽的時候直接一伸手就好,習慣之後其實還挺方便。當然,聽說QC30佩戴起來更加舒服,雖然擼主沒有佩戴過QC30,但是基於35的優秀佩戴體驗,這一點我是不懷疑的。

另外,在降噪上,耳塞式的WI-1000X大概只有QC35 八成到九成的功力,但是對我來說配合海綿耳塞的隔音效果,基本上降噪效果還是達到預期的。而且,擼主也索性不用糾結眼鏡的問題了。

總結

以上就是擼主基於自己的需求,選購降噪耳機的過程,希望能給值友們一點參考。總的來說,QC35絕對可以算上一款優秀的降噪耳機,在做工,人機工程方面表現出色。至於音質這個東西,是有一定主觀性的,也許擼主不喜歡的正是你的菜,建議買之前先去試聽一下。而大法家的產品,也是一如既往相當工程範,塞進了各種炫酷的科技,卻總會在細節處翻船。至於其中的選取,大家還是根據自身情況出發吧。

以上,散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