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國內交易所刷量成風?全球排名前100的交易所一天就刷了60億美元

國內交易所刷量成風?全球排名前100的交易所一天就刷了60億美元

用這句話來形容如今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實在是再貼切不過了。而交易所數據造假在圈內已經是“見怪不怪”了,要保證高交易額,獲得CoinMarketCap的排名推薦流量,“刷量”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

一個月前,CoinMarketCap(CMC)發佈了其統計的加密貨幣交易量的數據,立刻遭到了許多質疑之聲。外界認為,CMC統計的數據過於誇大,之後,即便CMC調整了統計方法,但業內質疑之聲仍未散去。

本週,區塊鏈透明度研究所(BTI)也發佈了加密貨幣交易所的交易量報告,兩者對比,可以清晰的看到每家交易所每日交易量被實際誇大的程度。

而在CMC上排行前100的交易所均大規模地參與了刷量交易。

BTI報告顯示:超過60億美元的加密貨幣交易量(佔每日交易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是完全捏造的,交易所每日交易量中的數據嚴重被誇大。

BTI使用他們自己的系統進行調查,藉助網站流量和訂單記錄來提供“真實的交易量”。

國內交易所刷量成風?全球排名前100的交易所一天就刷了60億美元

BTI發佈的交易所日交易量排名

在這張數據表上,幣安排在第一位,每天都有大量的小額交易用戶;Bitfinex排在第二位,用戶多為10000美元以上的大額交易客戶。

美國最大的交易所Coinbase排名上升至第三位;Bithumb位列第四,成功取代Upbit成為韓國最大的交易所。Upbit目前正在接受詐騙、洗錢和刷量交易的調查,數據顯示,此前CMC統計的Upbit的交易量,是真實數據的11倍。

而通過兩邊數據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刷量數據最高的是BCEX,刷量超過了22000倍,刷量前十的交易所還有LBank,超過4400倍;Bit-Z,超過469倍;ZB,超過391倍;Bibox,超過85倍。幣安的每日實際訪問量是它們的50-600倍。

其他有嫌疑的知名的交易所還包括Huobi、Okex等,BTI估計這些刷量的交易所佔總量的80-90%。

在像Bittrex,Kucoin,Bithumb和Cryptopia這樣的交易所,它們有相當高的用戶訪問量但是交易量卻不高,與此相反,Lbank和ZB等交易所顯示每位訪客每天的交易量分別為214,000美元和74,000美元。

國內交易所刷量成風?全球排名前100的交易所一天就刷了60億美元

加密貨幣交易所LBank,訪問量很低,交易量卻很大

相比之下,Bitfinex和幣安是訪問量很高的交易所(交易量/每日訪問量每天在5000美元至8500美元之間),前面提到的ZB和Lbank(以及其他交易所)則大幅誇大他們的交易量。

有意思的是,在CMC改變了統計方式後,在第一張排行榜中曾排名前25位的交易所,有很多已經掉出第二張排行榜的前100名外。

據數據顯示,這些名次變動巨大的交易所,每天的網站訪問量通常不到1000。並且,這些交易所似乎是大規模“生產”的,因為它們幾乎都使用相同的UI和交易引擎(即系統的核心代碼)。

並且,他們大多都打出“交易即挖礦”的口號,Coinex、Coinbene和Bit-Z,一度衝到衝到排行榜前前25名。

為什麼全球交易所出現大規模的數據造假?

據 SimilarWeb 數據顯示,這些刷量的交易所,絕大多數從CMC排名頁面中獲得高達90%的推薦量。這是一個“低成本”的獲客渠道,而交易所無論是做市場營銷、推廣還是社區,都比直接交易量數據造假要貴的多。這也自然激勵了交易所刷量,來提升排名,獲得更多的推薦。

把“皇帝的新衣”刷量數據擇出去後,一些優質的交易所就出現了,Kucoin和Cryptopia,分別從58名和90名,上升到第17名和第24名。但是,BTI報告也指出,雖然這兩家的日常訪問量可以媲美前十的交易所,但他們倆的客戶交易額度相對較低,並且交易更多是市值較低的TOKEN,這使得他們的排名止步在前10名之外。

交易所刷量,就是用虛假的數據以吸引更多投資者。

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也通過去中心化達成協議,但很多交易所並沒有真正的去中心化,一些交易所很容易通過數據造假,來誤導投資者和市場。

這也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拿到加密貨幣ETF提案時,給出了“會被市場操縱”的擔心。

來自:31Q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