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人说可怕的不是“滴滴打车平台”,给犯罪提供“温床”的平台更可怕。你怎么看?

用户94195848679


入夜的都市,灯火万家很美,但及至深夜,潜行的恶魔会扯下华丽的外衣张牙舞爪。

如若稍有留意,会发现每当新闻标题同时出现“女孩”和“深夜”的字眼,几乎都预示着悲剧的发生。这一次,很不幸,没有例外,21岁的妙龄空姐最终倒在了恶魔手下。

我知道,你如众多网友一样,会扼腕叹息生命的脆弱,会愤怒罪恶何以如斯猖狂,会回忆某个深夜的惊魂之旅,会相互交流自我保护的方案 。然后等待的,就是天亮后太阳升起,一个新的热点事件把昨晚所有不安的情绪抛诸脑后。

没有人能消除罪恶,上帝也不能,即使律法再严峻,也不过是恶有恶报的惩罚。所以,即使孟子访遍天下,布施平生所学的教育理念,最后发现面对人性之恶,能解决问题的还是那句“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21岁的女孩是受害者,她没有做错什么,唯一的“错误”就是不该上那辆危机四伏的车,可是,换作是你,又如何预知这是恶魔的陷阱呢?或许,这个问题,该问滴滴。

滴滴出来道歉了,该不该道歉,当然需要,有用吗,当然没用。因为熟知企业公关文章的套路,甚至懒得看完所有字,即使将那句本就是公民义务的“全力配合公安部门破案”说出了怒发冲冠般的慷慨激昂,我亦没有心情表示出半点的鄙夷。

有人说,这本不该是滴滴的错,况且这次,滴滴动了真格,真金白银的悬赏百万缉凶(嫌犯)。是的,滴滴从来没有纵容过司机杀人,就像从来没有纵容过司机打人一样,辱骂乘客,暴打投资人,性骚扰女孩,甚至事后报复差评投诉人,这些滴滴也从来没有纵容过。你同样也该明白,这种事,没人敢纵容,因为哪一项拉出来都足够进监狱。

我们先反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杀人的恶魔终归会落网,但你敢肯定下一个你遇到不是披着羊皮的狼吗。”有人说,即使没有滴滴,就没有杀人犯司机了吗?那么我们再反问自己一个问题:“你会轻易上一个陌生人的车吗,何况是半夜。”当这两个问题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是否毛骨悚然。滴滴固然决定不了前者,但正因它的存在,则大大提升了后者发生的概率。你不会知道,有多少恶魔躲在手机之后,在深夜等待猎物上门,只等你按下召唤的按钮,然后伺机而动。

滴滴打车,在“滴滴一下,出行美好”的口号中,成为了“滴滴打猎”,尽管这些表面和善,内心狰狞的猎人只是极少数。

估值百亿的独角兽,网约车领域的巨头,这些耀眼的称号真的让滴滴成为生活得不可或缺吗,假使早晚高峰依然无人接单,没有补贴后司机大规模弃用,常规时段不合理的加价,都觉得理所当然的话,那么有没有滴滴,其实没有任何改变。仅仅只是为了凌晨在郊外打车这样一个低频次的便利,就愿意承受未知的高风险吗。如果你回答是,那么也不能对你有半点指责,只能将此归咎于幸存者偏差。

技术没有好坏,商业亦不分正邪,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任何商业形式都有存在的意义,但一个公司烧掉几十上百亿依然不能盈利,真的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吗。

泡沫之下的共享单车终究走向末路,但起码单车之上不会有隐形的魔鬼伸出罪恶之手。而滴滴,至少在当下,就像潮湿的温床,那些令人恶心的病毒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孕育发芽,吞噬善良。


小向资源网


这个问题本身就很有问题,因为按照提问者语境,只要按照提问回答,滴滴出行就不是犯罪的温床了。

事实恰恰相反,滴滴目前正是我国打车软件中最大的犯罪温床,也最可怕!为什么呢?因为它占据了全国约90%网约车市场,即使它的软件平台或管理水平并不比其他平台差,也会使它的犯罪发生数量达到其他全部网约车平台总和的10倍。案件发生率高了,自然受社会关注度高。

这只能说明其他平台体量太小,它们和滴滴的管理水平半斤八两,如果滴滴被迫关闭,换了另一家平台占领市场,也许比现在的滴滴更糟糕。因此关闭滴滴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些在网络上呼吁关闭滴滴的,可能就是其他的网约车平台。

最近还有几个事件能说明这个问题:

都市快报8月27日报道,8月5日杭州女孩遭货拉拉司机堵门约炮,吓得住在酒店20多天不敢回家!司机称:我就是这么有胆。

北京晨报8月28日报道,一位名叫唐唐的女子坐曹操专车惊魂难定,司机反向开 3次,唐唐要求下车被拒,最后在高速收费站成功下车,逃过一劫。

现在所有的网约车平台都是犯罪的温床,只不过由于规模大小的不同,发生问题的数量和案件轻重不同而已,尤其要关注的是,不少网约车司机也惨遭毒手,但是媒体却刻意忽略了,试问一个男司机被劫杀哪有空姐美女被奸杀博人眼球,而且抓司机能很快破案,抓不法乘客更难,很多成了悬案。

为了更好进行整改,绝不只是抓着滴滴不放,而是所有网约车平台一起抓,一起整改,形成一个良好的机制,不能让那些潜在犯罪分子从滴滴换到别的平台继续老本行,那样就失去了整改的意义。

希望交通和公安有关部门能看到这些问题,对所有平台一视同仁,彻底整改,还给社会一个天蓝水清的网约车市场。

注:白色轿车即是那文文中提到的曹操专车





老张社会谈


先说观点:

“可怕的不是滴滴打车平台”这个很理性正确,“给犯罪提供温床的平台更可怕”还没有说到点上。

真正可怕的是资本,是为了利益不顾一切的资本。

公司只是一个名字,真正操控它的是人。一个新平台的出现,对于社会来说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是客观有利的。但是平台的管理人员逐利,把乘客的安全抛掷脑后才是危害社会危害百姓的真正原因。

记得当初顺风车的宣传就有一段司机与乘客邂逅的性感话题。说的好听叫增加社会交流,结识异性。说的难听是平台给犯罪份子提供了一个密闭且可由司机操控移动的空间。给犯罪提供了巨大便利。

试想一下,一个燥热难耐的晚上。一位身着性感的年轻美女上了车,车内立刻散发着迷人香气。而司机又是一个容易冲动的男人。那么这个漂亮姑娘的危险指数就会急剧上升。车内就会有激情犯罪的可能。

而这些问题都是普通人可以想象到的。难道年薪百万千万的网约车高层会想不到?难道号称高知识高素质的高管会考虑不到?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网约车平台一旦提醒乘客出行安全,就会让乘客感到不安。会直接影响网约车的接单率,直接影响公司的收益。

网约车平台是有所有车的数据的。包括实时定位(乘客的定位也有),司机的信息等。平台如果有明显的一键报警按键,乘客可以在有危险时直接报警。那么警方完全可以根据这些大数据追踪。罪犯都来不及实施犯罪。

那么为什么这些简单的功能不放在软件首页?为什么平台不提醒乘客乘车安全。为什么平台不对司机做更多的约束和调查?

一切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利益。资本驱使的利益。导致管理高层不作为,听之任之。

可怕的不是平台,可怕的是资本。是冷血的管理者。这个才是原因。


道系大叔叔


很感叹的是,滴滴成为了犯罪分子的“犯罪工具”。我们假设如果没有滴滴,犯罪还会发生?他们还会开车犯罪嘛?他们会是黑车嘛?犯罪会被制止嘛?犯罪还会这样被全国上下关注嘛?

滴滴的不足,滴滴的缺陷,滴滴的可恶,滴滴的无能,滴滴的无作为,都是必然的,一个被催大的巨婴,只等待资本回报,必然会把消费者的损失作为廉价的成本,但是这次,滴滴摸不平了。太多的社会问题展现在这两个事件中来了。

顺风车是个神奇的事物,它让一些社会的底层人群,浮出了水面,无业,学历低,收入微薄,家境不好,精神压抑,极端情绪严重。如果没有顺风车,他们与犯罪的距离是多远呢?这个人群平时是谁来关注呢?

滴滴在解决社会进步的同时,又带出了新的社会问题。滴滴应该为社会问题来买单,想做成伟大的企业,光挣钱挣名利,不付出是不可以的。


慰剂



缘分天空79952106


互联网业务发展需要法律法规建设的跟进。互联网业务进入中国后,由于中国资金、设施非常齐备,且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正是互联网发展的最佳国度,互联网发展迅猛,不仅很好的继承了互联网的优势,还在此基础打造了很多创新形式的商业平台,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神话。同时由于是创新,没有规则可循,也带来了很多的法律、法规、监管上的问题亟待解决。如阿里巴巴的交易平台上的假货问题至今没有很好解决办法为人们所诟病。同样的共享单车的占地停放问题,也没有相应法律法规,乱丢乱放且浪费严重,让人心疼。最难受就是外卖行业,快递员驾驶着曾经明令禁止的电瓶车、摩托车,在大街小巷横冲直撞,让扏法人束手无策,己形成绝对的放任格局,其交通事故率已占到第一位,死伤每天都有。和这些相比,滴滴也许能得到些许安慰。最后针对这次奸杀事件就要问一句,滴滴是否违法?是一直违法还是这一次违法?有了这个答案道理就容易说明白了。

国家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体系应更加完善。出了人命,首先要检讨的是国家机关,国家机关才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责任单位,即使滴滴全是坏人,也要有办法不能让坏人得逞,要先敌发现,先发制人不允许发生出人命这样的违法事件。针对第一次事件我们的司法体系反思了吗?假设死者手机上有个报警app 而不是微信,按照我们设定的出警到达现场时效,受害人是不是就能得救,而不是去找什么车牌。同时要问个问题,有手机号了不能定位吗?不是说关机也能定位吗?在这人命关天的时候指望企业提供信息破案,这未免有点靠不住。

最后看下前面要的答案,企业违法追究法律责任,要承担法律责任。不是顺风车关不关,是这家公司要关门,整改是后话,也是在法律范围内的整改。没违法只能追究道义补偿。


魏国现代


网络的虹吸和自然垄断属性,会让社会两极分化更严重,以前能靠黑车生活的被滴滴端了饭碗,从了滴滴,不断被压榨。开店的被淘宝和京东断了后路,只能部分挣扎着或者从了去送快递。餐饮也被美团套上一个项圈。连最穷苦的底层农村人,民工也被拼多多盯上。支付宝和微信正在瓦解银行。不管之前这些产业再效率低但是吸纳了社会大量就业机会,高中以下学历大部分人口占国家百分之八十没有了稳定工作计划,天天被房价压的喘不过气,村里没有地种,城市里干最累最低的工作,生活居无定所。从而不理解中产以上人群,在他们看来没干多少(体力)活却拿着高收入,他们很难理解脑力活这些,进而觉得生活不公平,对社会不满,还好中国民族比较能忍耐,不到活不下去不会做出格的事。但是人群基数太大,很难做到没有极端的,社会潜伏着极大的风险。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体力和重复的劳动一定会被智能化工业化替代,这些目前来看无解,只有时间才是唯一解药,当这代人渐渐老去了,那么就迎刃而解。


爱车畅谈


呵呵,难道没有滴滴了中国就没有犯罪人,就没有强奸杀人了,一边享受滴滴的服务便捷,一面骂滴滴,世界上可能只有中国人才这么的不要脸,特别是那些女人坐滴滴十个有九个最他妈的不是东西,我也开了两年的滴滴,


白岩人家


这个角度提的很好!

其实滴滴也就是这么做的,不注重滴滴司机各项指标的筛查,早期时候监管不严,随便在网上注册就可以跑滴滴。后面出了问题才开始做的各项整改。

内部问题还是很严重,监管不到位,乐清女孩遇害时间的前一天都有人投诉该司机,却没引起滴滴方面的重视,终酿成大祸!这明显是纵容,滴滴没有把乘客当上帝,甚至没有尊重!

偏袒司机只为了自身利益。因为滴滴在国内处于垄断地位,基本没有企业与之抗衡,所以助长了气焰!为了利益最大化不顾一切增加签约司机数量。一些“歪瓜裂枣”也进来了,在滴滴这个大平台下,他们如鱼得水,“吃的很开”。

所以说用“温床”来形容滴滴这样的企业没错!他们就是罪犯的温床!


小邢说医僧


一个只知道赚钱的企业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社会责任是什么,其实从他抽取司机越来越高的提成就可以看到这企业垄断后的嘴脸,不管你司机与乘客的感受,反正都会有人进来开车,也有人坐车,一副你有本事就不要做的嘴脸,所以导致客服也是一副懒散的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