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 《金訪談》直面網貸“雷潮”:激揚濁清,還要多久到黎明?

近日,趣識財經聯合柒財經對話行業專家、平臺高管及媒體,推出視頻節目《金訪談》第一期——直面網貸“雷潮”:激揚濁清,還要多久到黎明?透析網貸“雷潮”背後的焦慮與未來,共同探討網貸行業目前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

此次《金訪談》視頻節目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積木盒子CEO謝群、向上金服CEO袁成龍與人民網記者李彤。

6月已過,網貸備案並未如期而至,大考延期給行業留下諸多未知。同時,網貸行業迎來新一波雷潮,聯璧金融被立案偵查、投之家金融項目逾期難兌付、永利寶宣告高管失聯……

逾期、清盤、跑路,“爆雷”消息從未間斷。據不完全統計,6月1日至7月16日的46天內,全國爆雷P2P平臺超過115家。

如今,按照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總體安排,央行明確再用1到2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另有多位行業人士表示,監管部門或將於7至8月間落實180餘條的網貸備案驗收細則,出臺的細則將適用於全國,並由央行牽頭制定。

與此同時,魚目混雜環境讓投資者難辨真假。 在一個個劣質平臺被撕偽善外衣之後,潛藏風險暴露在陽光之下,投資者更是難以擺脫噩夢束縛,變得凌亂。

那麼,雷潮湧現,究竟是監管高壓下的突圍失敗,還是行業淨化的自我淘汰?

尹振濤認為,其實我們看到的確有些平臺爆雷。“雖然這個爆雷不是個官方名詞,也不是個學術名詞,但是從傳統意義上,它的確是爆雷了,一個核心就是有的跑路了,有的是無法經營一個而退出。”

但其實還有一些平臺,不應該用爆雷的這種詞去解釋它,實際上可能是某一個項目違約了逾期,而不是平臺整個平臺出問題,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包括我們媒體、投資人、學者在關注這個問題的時候應區別對待。

實際上,部分平臺因為經營不善,也會清盤退出,也有部分導致客戶擠兌。“有些人在怪大環境不好,其實我們說外因可能也會影響,但究其根本,要看平臺自身合規與運營程度。”

互聯網金融法律專家肖颯也表示,合規性程度佔比很大,“如果本身就有很大的法律瑕疵,比方說有自融這樣的情況,可能就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比方說實體經濟在下行的環境裡面,特別有些民營經濟本身,它的資金鍊非常緊的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遇到一些波動以後,老百姓的信息如果又不足,這幾個原因疊加在一起,可能導致平臺的不斷的爆雷”。

李彤認為,從媒體角度來看,P2P的平臺集中出現問題,和最開始2014年當時出問題的有所不同。當下,“出現問題的平臺更多可能還是想好好發展,但是可能出現了這樣那樣的情況,沒有把自己當時的初心把握好”。

“當時也有一種觀點認為,是因為監管舉措沒有進一步的細則落地,導致了行業內的一種焦慮的情況”,李彤表示,其實監管舉措一直是明確的,監管部門對資金存管等監管政策從來就沒有變。對於平臺和投資人來說是一個難過的坎兒,它在消耗之前的一些和用戶之間的綁定的關係,“你這種關係強不強,綁定的深不深,跟投資人溝通的充不充分,現在真是真金白銀拿出來看看的時候,其實也是個好事。”

近期就像爆雷,的確是給投資人帶來一定上心理上的一些壓力,包括像在頭部平臺投資的一些投資人也在觀望。謝群表示,“那麼從我們這個角度來看,整體的行業投資人的活躍度、投資的速度有一定的下降”。

謝群認為,這如果我們能夠把國家的監管規定和平臺的一些做法能夠結合起來,向投資人展示平臺在各個規定上的一些做法合規性,那麼會打消投資人一部分疑慮。

袁成龍也指出,2013年2014年的“爆雷”更多的是,在於業務上本身就不是P2P的業務,所以這個受到了這種打擊。而最近這段時間更多的是,長期積累風險的爆發,主要存在兩類風險,第一個是流動性的風險,第二是資產質量的風險。

部分出現逾期的平臺,也有可能很多還真的是做P2P,但因為存在期限方面的一些原因,導致於客戶比如說在轉讓債權轉讓不出去,連續性風波,進而出現風險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