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最多也最混亂的時代東晉五胡十六國

公元46年後,東漢朝廷常以招引或強制的方式,將邊疆的北方各族內遷,

以便監控各族或是增加兵源和勞動力。到了西晉時,中國北部、東部和西部,尤其是幷州和關中一帶,大量胡族與漢族雜住。

史書記載"西北諸郡皆為戎居",關中百萬餘口"戎狄居半",對晉帝國呈現半包圍形勢。除了遼河流域的鮮卑和青海、甘肅的氐、羌外,大都由原住地遷來。

這些胡族逐漸成為漢人管轄下的編戶,由於他們需要納稅,且時時受漢官欺壓或受漢人歧視,因此心生不滿,時有舉兵之事。

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最多也最混亂的時代東晉五胡十六國

304年成漢與漢趙的建立,開啟了"五胡十六國時期"。

具體來說 五胡亂華,是中國在西晉時期塞北眾多遊牧民族趁中原的西晉八王之亂期間衰弱之際陸續建立非漢族國家而造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

"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遊牧部落聯盟。百餘年間,北方各族及漢人在華北地區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國家,其中存在時間較長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有五胡十六國。

304年,李特子李雄繼立後擊敗羅尚並稱成都王,又於306年稱帝,國號"大成",338年改國號為"漢",史稱成漢

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最多也最混亂的時代東晉五胡十六國

304年司馬穎遭王浚圍攻,遣劉淵回幷州發兵支援。他乘機宣佈獨立,稱漢王,自稱繼承漢朝正統。

308年劉淵稱帝並遷都至平陽,國號"漢",後稱前趙。

東晉政權(公元317年-公元420年)維持了長期的偏安統治,到公元420年被劉裕所建立的宋所取代,共享國103年,歷4代11帝。

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最多也最混亂的時代東晉五胡十六國

公元383年,前秦南下,東晉面臨空前威脅,在宰相謝安的運籌下,謝石、謝玄率北府兵大敗前秦軍隊,取得了淝水之戰的決定性勝利。

此後,南方由於外亂威脅解除而爆發內戰,孫恩、盧循起兵。桓玄在內戰中獲勝,一度篡晉。北府兵將領劉裕起兵鎮壓了農民軍,並通過北伐樹立威望,最終取代東晉。

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最多也最混亂的時代東晉五胡十六國

與此同時,中國北方陷入分裂混戰,中國西晉後期之前的中原人總體是漢民族,而西晉後期北方少數民族大量南遷中原,並建立了十六個政權,歷史稱為東晉十六國的時期。

中原出現了留在中原的漢人和北方少數民族的200多年的民族大融合,此後的中原人已經不只是有漢族血統,更融入了大量的北方少數民族血統,而由於漢文化比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發達,漢語比北方少數民族的語言容易使用。

族人在經濟等方面的發達,遷徙入中原的北方少數民族經過幾百年的漢化後,自己民族的語言已經很少說,甚至不會說,而更大量使用漢語,初步形成了北方漢語,再加上後面幾次遷徙入中原的北方少數民族漢化,逐漸使中原人再次多次融入了大量的北方少數民族血統,北方漢語大體形成,為現代的普通話奠定了基礎。

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最多也最混亂的時代東晉五胡十六國

那時不僅北方少數民族的民間自己在漢化,還有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政府推動的北方少數民族漢化,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黃河流域成匈奴、羯、鮮卑、氐、羌等「五胡」族軍閥爭殺的戰場,各個「胡」族首領紛紛建立政權,和東晉漢族政權長期對峙,史稱五胡十六國。

從公元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建立漢國,316年滅掉西晉,到439年鮮卑拓跋部統一北方.

這100多年裡,北方各民族相互爭戰,先後建立了前趙(匈奴)、趙(羯)、前燕(鮮卑)、前涼(漢)、前秦(氐)、後秦(羌)、後燕(鮮卑)、西秦(鮮卑)、後涼(氐)、南涼(鮮卑)、西涼(漢)、北涼(盧水胡)、南燕(鮮卑)、北燕(漢)、夏(匈奴)等十五個政權,連同西南氐族建立的成漢,總稱十六國。

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最多也最混亂的時代東晉五胡十六國

在十六國時期,除十六國之外,還有漢人冉閔建立的魏、丁靈翟氏建立的魏、武都氐帥楊氏建立的仇池國、鮮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鮮卑拓跋氏建立的代五個政權,總計先後建立了21個政權。

上述政權中,後趙、前燕、前秦都曾佔據過北方的大部分疆域,尤其是前秦曾基本上統一了北方,不過時間都很短,在百餘年時間,北方戰亂基本上沒有停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