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北大學霸:我不是學霸,我只是一個想要不斷上進的普通學生

今年剛剛結束了高考的葛非,最終被北京大學所錄取。

他先是作為學霸張的徒弟在精銳學習,後進入北大,成為了學霸張的學弟。擁有雙重身份的他,也算是與學霸張源遠流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聽聽葛非怎麼說!

北大學霸:我不是學霸,我只是一個想要不斷上進的普通學生

七寶中學、北大學子、學霸…這些貼在葛非身上的標籤,來證明他過往的優秀程度。對葛非來說,他本人是非常排斥打標籤這件事的。

“我從來沒有給自己打標籤,比如外向、沉悶,都是沒有意義的事情。你說我外向,但我其實會孤獨;你說我內向,但我很健談。我很希望努力去嘗試一些不同的感覺。而不是被定義。”葛非這樣解釋道。

說起為何進入北大,一切都要從他北大的學科營說起,這也是改變葛非人生軌跡的一個契機。

學科營知識普及


學科營知識普及學科營,優秀學生能獲得優秀學員=自主招生通過+免面試,如果沒有自招優秀評級,表現再好也不會給。

學科營需要進行層層選拔,葛非應對的還算順利。在面試階段,老師問道:“知識和想象力哪個更重要時?”

時常調侃自己“滿嘴跑火車”的葛非這樣回答道:“比起知識,我更側重於想象力。就如同《人類簡史》中的虛構理論,

虛構是人類結構社會的基石。比如現代生活中的100塊錢,並不代表是假的,但卻是虛構的。你給一隻猩猩看,它最多隻會覺得是一張印花的紙。是人類的社會結構賦予了它意義,然後進行社會活動。因此人類對於想象力的探索與延展對文明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的。”

在他的身上,可以浮現出邏輯思維和詩人浪漫並存的特質。他喜歡批判形式濃烈的雜文,用鋒利的筆觸警醒世人,震耳發聵;也沉溺於王小波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中。

除此之外,葛非還開設了一個微信公眾號:美食、雜文、科幻、時政等都有所涉及。關於設置公眾號的初衷,他這樣回答:“我高中時候,經常會腦子裡冒出很多點,包括看書時也是如此。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拿小本子記下來,這些點很寶貴。等我閒下來之後我就會把它系統化,整理出一篇文章。”

“每次寫雜文,我都會去中國知網下載一些論文和文獻。最後寫的文章,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這是我的輸出。長此以往,便將它的公眾號做了起來。”葛非這樣說道。

將學習、興趣中和,在外人看來他彷彿是不費吹灰之力。但在他高中剛開始的時候,他也經歷了一段迷茫期。

“我很早之前是一個很沒有目標的人,我家在上海,並不想去北京。直到有一次,我來到北大的學科營。看到北大的學長學姐,身上有一種自信、自尊和自傲。他們不會在你面前表現出一種傲氣的感覺。但他們傲骨使然,站在你面前,身子骨都是挺的。直到那一刻,我才知道這應該是我值得去追求的平臺!就算是混,我也要混在北大里面。”葛非這樣說道。

對於葛非來說,他始終生機勃勃的去探求生命中未知的事物,始終前進,這會帶給他愉悅感。

在採訪的過程中,葛非也隨身攜帶著一本《高等代數》,他說他喜歡數學帶給他的延展性。

北大學霸:我不是學霸,我只是一個想要不斷上進的普通學生

“透過現象看本質,從一個基本的東西,推導出另外一種很奇怪的東西。這很奇妙,有時候會像看一種科普小說一樣。沒有人要求,但我覺得很好玩。”這就是數學帶給他的感覺,不僅僅是追求形式感,更是追求一種內在的邊界。

暑假時間,葛非對自己的規劃是學數學、學編程和寫雜文。

北大學霸:我不是學霸,我只是一個想要不斷上進的普通學生

“學習力”一直都是精銳提倡的核心,可以解釋為學習的動力、能力和毅力,但在葛非的眼裡,更為契合的應該是“學習的掌控力”。

“如果學習需要努力,你就已經輸了一半。不是說努力不重要,而是學習是一個習慣的養成,不是咬咬牙的堅持,因為高手不需要咬牙。”

“絕大多數人的學習方法是存在一定問題,學習不是被動。如果每次只是認真聽老師講題,最多隻會是一箇中遊的水平,因為老師就是按照中游水平講課。真正的更高層次是什麼?是認真聽課,但超越這個課堂;認真做題,但超越這個題目。”葛非這樣跟我們解釋道。

北大學霸:我不是學霸,我只是一個想要不斷上進的普通學生

回憶在精銳的學習過程,葛非說:“在我長此以往的觀念中,老師是處於主導地位的,有統治權,會跟你說你該去哪裡。但是來到精銳之後,完全不一樣,是你跟老師說我想去哪裡,然後老師給你資源和地圖。這會令我覺得自由和放鬆。”

在精銳一對一的補習之下,葛非的學習也有了穩固的提升,包括基礎知識更加系統化,學習能力更加有效化,以及養成更好的學習習慣。

就像他所評價的自己:“我是一個自制力很差的人。毅力不是我走的路。如果我沉迷於遊戲,那我就卸載掉遊戲。如果我自制力差,那我就擯棄這些誘惑源。”

他公眾號裡曾寫過一篇文章,是關於遊戲的,也引發了他身邊有些朋友的爭議。

有人覺得觀點有失偏頗,遊戲與沉迷並不能完全聯繫。遊戲和讀書可以平衡的很好。葛非說:“他喜歡這樣的觀點碰撞。”

事後,他也思考:“遊戲為什麼吸引人?為什麼我會沉迷於遊戲,但我無法沉迷於學習?

思考與調研很久之後,葛非得出一個結論:“遊戲可以給你一個清晰的反饋,塑造一個沉迷的氛圍,設定一些清晰的目標。但在學習裡面不會。遊戲在於你變強了之後會有各種成就,但學習不是。這個辛苦程度和輸出都沒有正比。”

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會透過現象看到問題的本質,這應該也是葛非一直以來學習可以穩步高升的原因之一。

北大學霸:我不是學霸,我只是一個想要不斷上進的普通學生

學霸張北大畢業後去了哈佛深造,當問起葛非是否也有出國深造的打算時,葛非這樣答道:

“我先把自己的目標先定為“活下去”,然後“畢個業”,最後是“考個研“,績點很重要。這個暑假,別的學生都在做兼職,學車,但我一律沒有去。我現在要學數學。大學中競爭更大,不是說是一種人家逼著你學習的過程,是一種獨立學習能力。當然更高層次的名校當然也會在我考慮之內。如果能去,不會偏安一隅。但學完之後,會報效祖國。”

著名數學家高斯曾說:“給我最大快樂的,不是已懂得知識,而是不斷的學習;不是已有的東西,而是不斷的獲取;不是已達到的高度,而是繼續不斷的攀登。”這句話來形容葛非再貼切不過。

對於一個剛剛結束了高考的學生來說,葛非未來的道路還很長。“希望未來有所作為”,這也是他一直以來的信念,祝願他在人生道路上可以保持這份理性,在生活法則中不斷前進!

北大學霸:我不是學霸,我只是一個想要不斷上進的普通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